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缓解相对贫困的战略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教育研究》2020,41(11):11-21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收官,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将由"限时"消除绝对贫困转向治理长期存在的相对贫困。教育作为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要确立起以提高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反贫困战略,聚焦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发展与其他反贫困措施协调互补、多元主体协同的教育扶贫治理体系等问题,加快建立健全教育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抵御贫困脆弱性和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彭继权 《教育与经济》2021,37(6):10-19,37
采用2018年对湖北农户实地调研的1105个微观农户样本数据,运用PSM和GPSM模型分析非学历教育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学历教育能显著降低农户相对贫困0.09个单位.家庭非学历教育人员比例的提高会促使农户相对贫困程度不断下降,且0.5处理水平之后的减贫效应更加明显.从家庭不同学历水平来看,非学历教育培训对中等学历水平家庭的减贫作用最大,低等学历水平家庭次之,高等学历水平家庭最小.从作用机制检验可知,家庭务工人数和家庭劳均务工时间在非学历教育人员比例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为18.5%和23.6%.因此,应走兼顾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减贫路径,培养多主体非学历教育组织,规范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综合提升相对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长。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享用者,也应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储备人才。随着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大学生物质上的缺乏得到了解决,但还需重视其精神上贫困与否。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现状,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现状较为乐观,且与其他非贫困大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最后本文从思想、心理、能力三个方面为高校提升贫困大学生获得感,投身乡村振兴提供了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5.
十堰市地处山区,农民增收乏力,通过数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都显示十堰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水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金融体制都与居民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因此,对缩小十堰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构优化,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以及人才开发,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高职教育"有独特的自我需求和市场需求。当前的高职教育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传统高职教育弊端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高职教育与乡村文化没有深度融合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即重视"互联网+高职教育"改革,开拓乡村科技创新;开创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乡村建设团队;积极建设乡村文化,开启乡村文明之旅等。"互联网+高职教育"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培养所需人才,乡村振兴反过来又会促进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昭通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昭通农村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培育昭通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针对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人才不足、资金有限等制约因素及一些管理短板,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根据昭通市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情况来消除其发展障碍,从而优化昭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更好地推进昭通现代农业发展,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9.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指导,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的实践意义进行了论述,就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对相对贫困界定的基础上,利用2013 ~ 2014年吴起调研数据,分析了相对贫困与非贫困农户资源禀赋的差异,结果显示二者在家庭非农劳动时间比例、社会资本、初始资源禀赋及土地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Logistic回归表明:(1)初始资源禀赋的差异对相对贫困具有重大影响;(2)家庭整劳动力数量及家庭劳动时间较小是农户相对贫困产生的重要原因;(3)社会资本投入可以显著改善相对贫困状况;(4)林业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相对贫困状况.最后,文章提出注重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相对贫困群体的比较优势,调节市场对财富的初始分配,以及,实施倾斜性财富再分配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工作不能忽视语言文化建设。郫都区规划打造的乡村振兴博览园中心镇安德、唐昌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进行语言文化建设,应结合当地实际,体现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完成全面脱贫攻坚任务之后,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选取收入维度、教育维度、信息维度、精神维度4个维度作为多维相对贫困的界定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受教育年限、职业培训情况、信息获取渠道、国家政策熟悉程度、脱贫意志、文体娱乐活动参与程度作为相应维度的测度指标,并基于广西边境8个县(市、区)居民的抽样调研结果,构建回归模型分析边境地区推普助力相对贫困治理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普通话水平提升对于缓解边境地区居民的收入贫困、教育贫困、信息贫困、精神贫困等多维贫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具有职业的异质性,对非农群体相对贫困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维度,而对务农、无业群体的居民主要表现在收入维度。坚定不移地推动普通话高质量普及,是新时代助力边境地区相对贫困治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提出要以大数据、5G技术、数据存储与处理等信息技术为引擎,加强乡村网上图书馆建设,通过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打造网上图书馆服务平台、加强乡村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等途径,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更是当前落实“三农”工作的主要纲领和抓手,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村是主战场。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进程,关系到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任务的完成。为此,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角度上,必须全面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良好的教育与引导下,树立正向健康的思政意识和道德素养,激发主观能动性,提高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最终自主参与建设乡村发展的实践活动,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覃兵  何维英  胡蓉 《成人教育》2019,39(8):60-64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缺乏统一管理机构、发展定位有失偏颇、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供需错位、经费来源渠道少、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给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因此,为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应理顺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优化培训方案,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供需对接、建立以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的经费筹措机制、加强农村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在脱贫攻坚战中消灭了绝对贫困,而减少相对贫困人口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从河南省农村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来看,河南省脱贫攻坚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低收入户和高收入户日益悬殊的收入差距也使河南省面临着严峻的相对贫困问题,低收入户的人均收入难以支持自身的消费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衔接,河南省应建设现代农业经济体系,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重塑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制度保障,创新机制体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凸显农村地区特色产业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堰山区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道路上,以地区特色农产品为突破点,积极将农村经济与网络电商紧密结合,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8年CFPS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份的家庭单维贫困发生率,采取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我国贫困家庭教育阻隔相对贫困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多维贫困维度分解方法估算经济、教育、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认同等维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的贡献率,并利用OLS模型考察贫困维度个数取值不同下各维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单个指标间的贫困发生率差距较大,经济维度不再是相对贫困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从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看,成人教育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最大;不同临界值下多维贫困家庭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即教育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位列第一.基于上述结果,相对贫困治理时代应该向教育维度加大倾斜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