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2001—2021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定量测度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区位条件和对外开放程度四个因素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结果显示:2001—2021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存在绝对和相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极差和标准差均逐渐扩大,使用人均GDP计算得到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在2015年之前基本呈持续下降之势,2015年之后呈窄幅波动之势;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区位条件和对外开放程度四个因素均对长三角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显著影响,但这些因素对各省(市)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个方面的对策:加强地区间合作,推动协调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2—2012年湖南省14个地州市的国内旅游收入作为主要指标,对湖南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而相对差异逐渐缩小。(2)2002—2006年区域差异波动较大,此后平稳下降,地区内差异主导了湖南省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3)湖南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较为不平衡,体现在长沙市与其他地市之间、湘东与湘中、湘西地区之间。(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以及交通条件是影响湖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遵义市14个县级地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在ArcGIS、GeoDa、SPSS等软件的支持下对遵义市2007-2021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可视化表达、数理统计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角度研究遵义市县域经济格局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遵义市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总体呈现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市区(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和仁怀市,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3)遵义市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呈现缩小趋势,由“较为不平衡”向“趋于平衡”演变;(4)生产力因素和资本因素是影响遵义市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河南省18地市为研究单元,分析了河南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分异特征,并定量地讨论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据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的18个省辖市为区域分析单元,运用1998~2011年间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FDI是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FDI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却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有效引进和利用外资及发挥FDI在缩小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中的作用,需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FDI的流入;采取灵活多层次的引资政策,提高引资质量;提高当地企业技术的吸收能力,进一步提升FDI企业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运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方法,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方面入手对郑汴洛地区2010—2021年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岭回归对该地区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010—2021年郑汴洛地区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呈现“M”型的演变趋势,相对差异则呈现“u”型的演变趋势;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条件、旅游接待能力、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均对郑汴洛地区旅游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其旅游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均GDP、GDP和人口指标对2000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测度,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泰尔指数来描述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可以得出结论:山东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一直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基本呈缓慢缩小趋势,各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是造成山东省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四大区域的比较上看,鲁西北的经济差异程度最大,鲁中地区次之,山东半岛地区的经济差异下降幅度最明显,鲁南地区的经济差异水平最低,但近几年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供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产业的宏观调控,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文章构建包含14个指标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 10个省直管县(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第三产业发展环境、注重县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的提高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2004-2012年吉林省9个地级市的旅游综合收入作为主要指标,利用Theil指数等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对吉林省地市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试图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分析影响吉林省地市旅游经济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省级地方教育投资的区域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文章首次提出教育经济区域概念,并运用灰色聚类方法进行中国教育经济区域划分。通过分析四类教育经济区域的教育发展指标、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作者发现,各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极大,而教育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却相对较小。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对平衡性要求各地有大致相等的教育投资,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又使得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各地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协调导致了教育投资的不平衡。通过研究四类教育经济区域1986—1991年教育投资主要指标的总体变动趋势,作者认为:某些地方教育投资指标,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不变是指它在纵向上波动很小,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地方共性,变是指同一指标对不同地区来说又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具有地区特性.为此,作者建议建立一套评价我国地方教育投资比例合理性的微机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1.
选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17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经济发展潜力进行定量分析,对各个地区的综合潜力进行排序,分析影响各地区发展潜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差异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的行政区划将其划分为16个区域,分别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以及收敛性等多个角度实证研究该地区内各区域1978年到2004年27年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差异的变动趋势,其结果表明:尽管长三角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绝对差异(标准差值和极差值两项指标)逐年扩大,且阶段性明显,但就相对差异而言,总的趋势是逐年减少,并且在进入21世纪后趋于稳定,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已经进入了“高度平均”的阶段;同时,该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研究期间总体上存在δ-收敛,并存在着明显的绝对β-收敛。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17,(3):45-52
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对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统计分析方法,以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对20002015年乌兰察布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乌兰察布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乌兰察布市区域经济总量的绝对差异有所增大,相对差异呈现下降态势;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有所减小;产业结构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有所减小;居民人均收入的绝对差异有所扩大,相对差异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河南省城出发,利用1996-2005年数据对河南区域差异状况做了重点分析,包括区域经济差距衡量指标的确定,十年间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分析和2005年各地区之间的差异现状,得到的结论是:绝对差异不断增大,相对差异呈波浪式增加,总体差异水平在不断扩大,并利用SPSS11.5软件把2005年各地区分为经济发达区、发展区和欠发达区三类,最后阐述了区域经济差异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决策者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毕节地区县(市)地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选择22项指标,对贵州省毕节地区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划分。结果表明:毕节地区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影响因素可概括为工业发展及综合经济实力因素、社会福利和信息化因素、农业发展因素、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发展因素、人口增长因素五个层面,累积贡献率达95.914%。在进行区域聚类后可划分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一般区、低下区三种地域经济类型,较好地符合毕节地区县(市)经济地域差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运用加权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区位熵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研究1996-2011年间福建省各地级市入境旅游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以及空间聚集的演化规律.结果发现:(1)福建省各地市在入境旅游收入总量上的绝对差异不断扩大,呈先平稳增长再快速增长的演化轨迹.(2)加权变异系数反映的入境旅游相对差异波动变化总体下降,但相对差异显著.入境旅游相对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发展速度差距逐渐缩小,必将减小各地市入境旅游绝对差距.各地市入境旅游产业地位的相对差异显著,但不断缩小,相较国内先进地区,多数地市入境旅游占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3)福建省各地市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聚集呈波动下降趋势,垄断聚集程度仍然较高,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集中在厦门、福州、泉州,全省入境旅游主要依靠其带动,缺乏广泛的竞争.(4)政策环境、地区知名度和区位交通,是造成福建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河南省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区域划分研究.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出表示经济水平的综合指标,再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经济发展水平层次和区域的划分.最后分析了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河南省发展区域经济、平衡区域差异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该篇将四川省21市州分为成都、川南、川东北、川西部四大经济区域,并利用四川省2000—2010年各市州GDP和人口数据,首先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情况,然后运用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四川省各区域经济发展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分析标准差后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正在不断扩大;而经过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呈现倒"U"型特征。其中四大区域间经济差异和成都经济圈经济差异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贡献最大,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最后讨论了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情况后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收敛的。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是一种客观和普遍存在的现象。1998~2007年10年间江苏省旅游发展的空间变化呈现如下特征:区域旅游发展差异逐年增大.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和13个地级市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不断扩大: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呈现出集中性和地带性特点,江苏省旅游发展水平可分为五个梯度区,即旅游发达地区、旅游较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一般地区、旅游欠发达地区和旅游较落后地区。旅游发展差异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位差异、文化观念、基础设施、政策导向、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在每个经济体的发展过程中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1990~ 2010年绥化市的经济数据,通过不同年份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分析其经济发展水平时间差异状况,并对不同时间段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进而分析绥化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时空演变.结果表明绥化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在扩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