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社会下社会阶级、职业、婚姻、性别地位都丧失了确定的基础,女性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下对生存的真正意义产生迷茫,陷入自我认同危机。现代化所带来的教育技术化和多元职能化,遮蔽了教师自我发展诉求,引发职业认同危机。通过对高校女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阐释与分析,摆出当前风险社会下高校女教师精神世界的典型困惑,尝试性构建合理的价值观和反思性超越高校女教师的自我认同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剖析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阐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建构新型社会性别文化和高校生态环境,旨在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家务劳动社会化以及高校女教师的自我赋权,进而为男女两性和谐、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张静 《天中学刊》2009,24(4):134-136
采用自编问卷对河南省两所高校女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高校女教师身心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明显问题.为提高河南省高校女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女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知识女性自身也要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加强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构性剩余"的境地,已婚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源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疏解这些压力,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女教师职业进取意识的提高,将有助于增强女大学生自我肯定意识,有利于促进高校以至社会性别公平,更有助于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影响当前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做好女教师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高校女教师队伍日益壮大,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女教师的数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男教师,她们在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和公共管理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但女教师在学历、专业技术职称、担任重要管理岗位、进入高层次人才队伍等方面仍然处于不利地位。本文归纳了女教师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旨在呼吁人们进一步关注高校女教师的发展,倡导女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促进高校中的性别平等和女性发展,推动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枷陛剩余”的境地,已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由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疏解这些压力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女教师是我国具有较高素质、较强发展欲望的群体。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二元对立,反对权力话语,宣扬人性,鼓励差异。这种独特的视角为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打开了又一扇大门——观念上冲破束缚、制度上解放思想、自身上不断进取,从性别的维度重新审视和探索职业女性发展的策略,为两性在社会中的和谐共生提出了独到、具体的指引。  相似文献   

9.
传统性别分工的现实存在与高校女教师的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分工模式,今天依然较广泛地存在。这种存在给高校女教师带来角色困扰和角色冲突,因此女教师有必要通过自我赋权、追求自我理想和树立新的性别观念来应对传统性别分工模式。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后中国女性在担任高校教师职务方面呈良性发展趋势.但女教师学历、职称低,参与高教管理程度低,社会认同感和自我评价低,学科分布的性别隔离等,导致中国高校女教师地位现状不佳,对此,国家、社会、高校应更新观念,以法律保障为前提,为高校女教师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掘女教师的潜能,让更多的女教师施展才华,从而改善和提升中国高校女教师的整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高校女教师队伍日益壮大,但数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界历史上"男中心女边际"的格局已不复存在,也不意味着女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独特问题已自行解决。事实表明:边缘化危机与性别迷思仍是当下高校女教师发展的两大主要困境。边缘化危机主要以显性边缘化、隐性边缘化与反向边缘化三种形式存在;性别迷思则主要从形象认同的迷思与个性发展的迷思两个方面显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某高校女教师的叙事性话语分析,来探究高校女教师这一社会群体的心理机制。采用常人现象学和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来追寻这一特殊边缘化群体如何通过话语构建自我的身份、建构了什么样的身份和身份建构的变异性。研究表明高校女教师比例逐渐增大,但其数量的局部过剩和玻璃天花板的严重失调使女教师的身份不断呈现矛盾性,学术科研和婚姻家庭的两难选择是当下大学年轻女教师的困惑所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女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性别平等与两性和谐发展的角度看,她们的发展状况反映并且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本文以广西十所高校女教师的基本情况以及对869名教师的个人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对广西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并提出改善和促进高校女教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促进性别平等发展的进程中,高校在人力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两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缺乏具有自觉社会性别意识的学者群体在性别平等的理论、观念和实践上的持续推动,广西高校促进性别平等发展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性别平等发展的研究组织或把性别平等发展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的学术团体;二是开设与性别平等发展相关课程的院校很少;三是女教师社会性别敏感性比较低。发挥高校促进性别平等发展资源的优势作用,需要建立社会性别平等发展的研究机构并开设女性学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5.
在促进性别平等发展的进程中,高校在人力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两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缺乏具有自觉社会性别意识的学者群体在性别平等的理论、观念和实践上的持续推动,广西高校促进性别平等发展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性别平等发展的研究组织或把性别平等发展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的学术团体;二是开设与性别平等发展相关课程的院校很少;三是女教师社会性别敏感性比较低.发挥高校促进性别平等发展资源的优势作用,需要建立社会性别平等发展的研究机构并开设女性学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6.
女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性别理论来分析,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负面影响、公共政策的性别意识缺失、学校以男性为中心的人事结构的存在,及主体意识尚待唤醒,女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整体低于男教师。要实现女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建构新型的性别文化和学校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家务劳动社会化,以及女教师的自我赋权。  相似文献   

17.
高校女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女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存在着高原现象,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压力。其压力主要源自自身的角色冲突、超越自我设限、性别偏见和高校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为了缓解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压力,社会应改变对高校女教师的双重角色期待,高校应进一步营造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女教师自身也应增强主体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处于“结构性剩余”的境地,已婚的则处于事业与家庭之间“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疏解这些压力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6,(2):91-93
通过阐述高校女教师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诉求,分析落后的社会性别文化观念对高校女教师成才发展的阻碍,如价值取舍矛盾的纠结、在竞争中的滞后和退让,多重角色下的心理压力、职业领域里的隐形障碍等,并结合先进性别文化观念,从政策制定、社会层面、学校机构以及个人意识层面提出了清除高校女教师成才发展障碍的可操作性干预设想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校女教师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女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存在着高原现象,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压力.其压力主要源自自身的角色冲突、超越自我设限、性别偏见和高校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为了缓解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压力,社会应改变对高校女教师的双重角色期待,高校应进一步营造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女教师自身也应增强主体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