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主义翻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翻译研究领域,将性别纳入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主张消除性别歧视,实现原文/译文,作者/译者的平等地位,并倡导发挥译者主体性,让“女性”得以被看见和听见.女性感情通常比男性更为丰富细腻,在语言表达上也比男性更为生动贴切,语气内涵传达更具感染力.在翻译实践中,女性性别认同也可以通过译者主体性并采取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性别的社会性出发,研究性别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文本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诞生了新的翻译学派及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学派,并具体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手段及男性译者与女性译者处理译本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化身份研究的重要内容,翻译的性别化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的不同,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通过比较美国黑人女作家Alice Walker的The Color Purple两个中文译本,女性译者为显现性别差异和性别意识采取的策略得以展现,女性译者的多重身份和角色得到扩展.  相似文献   

4.
席印蕊 《海外英语》2014,(15):140-141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了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小妇人》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代表作。该书中反复出现当时一些社会思想,如女性意识、女性独立、女性权利等。该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对女性译者刘春英和陈玉立的汉译本(2008),和男性译者王之光的汉译本(2012)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西方兴起的女性主义翻译观,颠覆了传统的翻译理论,从性别视角入手,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力争在译作中凸显女性身份和女性意识。中国译论充分肯定了性别身份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一些女性译者也进行了积极的翻译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对同一著作中的翻译,分析女性译者在译著中女性意识的体现以及对女性主义的追求,同时也从女性译者译著中对女性真实的个性和心理特征的细腻刻画来体会她们对于女性意识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刘菲菲 《文教资料》2007,(11):64-65
本文探讨了女性文学翻译的起源,女性与翻译的不解之缘,男性与女性译者在翻译中差异的主要几个体现方面,指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译者,都需遵循忠实原则,即使是在翻译女权主义作家作品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译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女性翻译可以重建原文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重新界定女性翻译的文化内涵。女性翻译是对译者主体性的诠释,其出发点就是对男权中心的再次解构和彻底批判,充分体现译者的性别意识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李素慧 《海外英语》2012,(15):142-143,164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前提下,费拉德的专著《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利用翻译与性别的文化交叉互动性,对女权主义影响下的翻译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评述。指出带有性别意识标签的翻译,即女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把自己翻译进语言中",对源文进行重读和改写,对翻译理论赋予新的意义,重新界定翻译术语等等。提高了女性译者和女性作家的身份,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前提下,费拉德的专著《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利用翻译与性别的文化交叉互动性,对女权主义影响下的翻译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评述.指出带有性别意识标签的翻译,即女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把自己翻译进语言中”,对源文进行重读和改写,对翻译理论赋予新的意义,重新界定翻译术语等等.提高了女性译者和女性作家的身份,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对于儿童文学的翻译也不被大多数学者所青睐。但是笔者认为,随着儿童文学地位的提升,对儿童文学的翻译也应该给予相当的重视。本文选取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小说《秘密花园》作为研究对象。女作家弗朗西斯·伯内特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小说和戏剧,其中《秘密花园》十分著名,伯内特笔下的小女孩不同于传统的女孩形象,她性格坚强勇敢,虽然命运崎岖,但是坚强的性格以及男孩般的忍耐力,小女孩在最后获得了幸福生活。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视角对《秘密花园》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这两个译本分别为女性译者许虹、汪莹,男性译者李文俊。从译者性别出发,本文从词汇、语气和性别分别对两个译本进行探索研究。对比发现,两位译者在遣词造句,对于男性形象、女性形象等层面的翻译都凸显出了性别因素的影响。女性译者许虹、汪莹受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影响,她们在翻译时会通过改变个别词或者调整语序等温和的翻译策略来凸显自己的女性身份。同为女性,她们对于原文中女性因素更加敏感,更能体会原作者的意图。此外,她们的翻译也更准确,尤其是对于一些女性经验的描述。相反,男性译者由于受到传统男权主义思想的影响,在他们的作品中大多表现出了性别歧视和厌女情结,他们的遣词造句也会有意无意的贬低女性。由此看出,性别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翻译的因素,译者的性别意识不仅能够影响其对原作本身的理解,还会影响译者选词以及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在一定的特殊的社会气候中发生的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将受到多个维度和视角的影响。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会受到社会、性别、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译本的产生。《到灯塔去》是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之作。文章通过《到灯塔去》瞿世镜和王家湘两个译本的对比来研究译者性别身份影响下,不同性别的译者对于同一作品的不同翻译策略以及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传统译论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了重新阐释,颠覆了传统译论中译者“隐形人”的角色,彰显了译者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由于过分强调“性别意识”,因而在译介活动中会在某种程度上偏离,甚至歪曲翻译活动的本的质。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国内译者性别差异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以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尝试在性别视角下,从译者个人背景,译者序及译文等方面分析祝庆英和孙致礼的两个译本,主要探讨以下问题:译者的性别差异会不会给翻译带来影响?译者的性别差异在翻译中受什么因素制约?女性译者是不是一定表现出女性主义倾向,而男性译者是否一定无法理解女性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翻译史长达2000年之久,但从文字记载来看,男性译者一直占据翻译史的主导地位。众多的女性译者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形成了一个被遗忘的群体。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翻译史研究的经验,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史情,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进行女性翻译史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更要估计到这项工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的女性翻译史研究要寻找科学的理论支撑、采用适当的撰写体例、使用合理的研究方法、重视史料的收集和拓展。  相似文献   

16.
译者是翻译中的重要角色,其作用和特征对翻译有决定影响;对译者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翻译过程,为成功实现等值翻译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翻译目的、文本偏向、指导理论、影响因素等的不同,学院翻译与商业翻译中的译者角色也有所不同。在学院翻译中译者主要承担翻译活动的绝对主体、文本的纯转述者和文字校对员三种角色,而在商业翻译中译者则转换为发起人/委托人的遵从者、基于受众的创造者和文本内外的协调员。译者如果能尽快了解商业翻译并及早适应这些角色转换,就有助于其成为优秀的专职商业译者。  相似文献   

18.
何文芳 《考试周刊》2013,(88):27-28
女性主义翻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文化转向”大潮中.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翻译是译者(女性)实现其理论及政治主张的有效途径,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主张在进行翻译活动时采用女性话语策略,以便译者能在翻译中获得话语生存空间.该翻译理论还从原作和译作的关系,忠实原则,以及意义的差异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解思路,对翻译活动和翻译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该文试图从插画类儿童文学作品创作的要素——角色、情境和语言这三个维度来探讨翻译技巧,研究译者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或补偿原文中的艺术效果及风格、趣味性及特色,翻译出目标语国家小朋友们爱不释手的作品。对于角色,译者要翻译好押韵、自创词、对比等修辞手法,栩栩如生地呈现出各个角色的特征;对于情境,译者需要发挥想象力,把握好原文所呈现的有形的场景和无形的氛围;对于语言,译者要多使用口语化表达,多用押韵和叠词,展现插画类儿童文学朗朗上口,极具趣味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性别与翻译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因性别因素而导致的译文差异则是语言在文化中的具体表现。首先回顾国内外性别与翻译的研究现状,接着选取四部英文原著及国内男女译者的译著,使用量化的研究方法对男女译者译著中的所选参数进行分层抽样,统计计算参数比例,对比分析男女译者译著中句子结构的特点。作者发现,与男性译者相比,女性译者被动语态、礼貌用语、长句和复合句的使用频率更高;在省略、非礼貌语和短句(简单句)的使用上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