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四册<不懂就要问》一文,记叙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上学读书的事,赞扬了他在学习中勇于提问,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精神,是一篇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性很强的佳作。教学这一课,我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从以下三个层面设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积淀使中华民族更具内涵。《不懂就要问》主要讲述了孙中山先生求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大胆向老师提问的故事。通过这篇文章,不仅可以学到孙中山先生谦虚好问的精神品质,还引发了教师对现在语文教学的广泛思考。分析了现在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和《不懂就要问》带来的启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为指导思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一、基于学情,制订前置性预学单《不懂就要问》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表现了他不懂就问、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四册《不懂就要问》一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的事。教学这篇课文,我觉得不仅可以教育学生要学习孙中山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好学精神,那位先生的教学方法也给我们语  相似文献   

5.
教学&;lt;不懂就要问&;gt;一课,在学生弄清了“私塾“教学方法的弊端后,可围绕“孙中山与其他同学学习态度的对比“,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学习很用功?(2)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3)孙中山提问时,其他同学怎么样?(4)孙中山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6.
感知 1.图片直观 (出示孙中山挂像),导语引入:(介绍孙中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不朽功勋)你们想知道他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吗?学习新课,揭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引读初步感知。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引读,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依纲扣本 ,定准目标第四册教材从整体编排上 ,与第三册衔接 ,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向三年级过渡 ,渗透段的训练。《不懂就要问》被编排在第四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课文思想性很强 ,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文章。本课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 ,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课文结构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根据教学目标 ,课文的重点是第 2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孙中山的话 ,而课文内容的高潮是 3~ 6自然段写孙中山提问后同学表情和先生态度这一部分。因此 ,既要突破重点句段的理解 ,又要达到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便成为本…  相似文献   

8.
根据“面向未来 ,开发潜能”的总体目标 ,我们设计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重在拓展信息渠道 ,加大信息交流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注意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初步能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评价 ,逐步增强其自学能力 ,实现元认知潜能的开发。现根据人教社教材第四册《不懂就要问》一课的教学内容 ,谈谈自己粗浅的构想。一、自读环节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不懂就要问》是篇思想性、故事性很强的课文 ,运用“自…  相似文献   

9.
语言品味是深入理解文本、涵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凸显语文课堂"言语实践性"的基本形式。开展深入、有效的语言品味活动,应该以关注"整体语境"为基础,关注行文思路,切中文脉主旨,这样的语言品味才有方向和旨归,才能贴近文本,引发共鸣,从而提升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阅读教学的取向开始从"理解内容"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用教育观已经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结合教学经验,从"课前预习,课内感知""理解感悟,认知写法""学以致用,读写结合"三方面来阐述基于语用观的阅读教学新策略,以期让学生学习表达,活用语言,打开语言学习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教学缘起】中考文言文的复习,一般有两种形式,或按专项或按篇章。前者表现为线状结构,由词语梳理到语句翻译,由文学(文化)常识到文意把握。这种复习方式线条清楚,但头绪繁多,战线过长,且过于强调识记,难以使学生真正融会贯通。后者表现为块状结构。虽然有利于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和课文形成巩固性的理解,但复习起来,学生往往因似曾相识而缺乏学习热情。加之这种复习又往往是选段加习题,以考带练,以练带讲,很容易缺乏针对性。最终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教学中的语言习得,多始于教材中语言形式的"破解点",如观察的视角、布局的策略……"点"的确立,意味着语言习得目标的锁定,接下来就是"路"的选择。李维鼎在《语言支援:语文教师的重要作为》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教师将‘教'聚焦于‘语言支援'。"除了最基本的诵读、积累外,教师还需对主体的言语能力的发展施以"语言  相似文献   

13.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的要求。如何依托指向性明确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促成深度学习呢?笔者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做具体阐述。一、以问启疑,猜想公式教学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全校大扫除中,五(一)班负责清除两个花坛的杂草。班主任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了两组,每组承担一个花坛的除草任务。两组同时完成任务后,  相似文献   

14.
因为应试的要求,使无法通过书面检验的复述能力愈发被忽视。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牛郎织女》为例,探讨是否还需要复述、如何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如何激发学生复述的兴趣等三个问题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文学作品感情真挚,但真情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有依托,而这个依托就是语言文字,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无不寓于语言文字之中。“文本,它重在强调的是一个‘意义结构’,它本身就有生命,期待与人交流,与人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实际上就是另一个主体。学习‘文本’,就是一个主体间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成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兴趣为出发点,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语言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将其作为语文要素,按照一定的序列融入中高年级的多个单元中。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是名家名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作家的语言特色”作为主线,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多种方法,在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思考、探究中体会文字背后丰富的情感,拨响学习的情感之弦。  相似文献   

18.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很有生活气息的学科,以往灌输的方式让学生常常感觉法律条文冗长拗口,知识点多,原理晦涩,学生兴趣不足,学习效果不佳.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将生活中的现象、事件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到具体活动中进行知识的体验和总结,达到知行合一的高度.本文以《法不可违》为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高...  相似文献   

19.
缪文姬 《文教资料》2013,(10):74-75
中职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大多谈"文"色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刻不容缓。注重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厚积才能薄发。本文从"从生活中积累语言"、"从贮藏材料中积累语言"、"从流行艺术形式中积累语言"三个方面探讨写作语言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一、以学生为主体,到底以哪些学生为主体? 对话策略是新近流行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分为问答和讨论两种形式。问答策略由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四个部分组成。问答策略运用恰当与否,关系着教学能否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