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对话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姿态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三种姿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善于倾听,让学生敞开心扉;做一名舵手,准确导航。  相似文献   

2.
钱锦云 《文教资料》2011,(22):160-161
课堂上教师的任何一种行为,在孩子的眼里,都可能认为是对他们的一种评价。一个词,一种声音是一种评价;对孩子来说,"姿态"也是一种评价;课堂不是教师的展示台,评价语要简约;评价语要能给学生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经常会遇到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一种是快人快语型,教师提问刚结束,他就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当然正确率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第二种是沉着冷静型,遇到胸有成竹的问题才举手;第三种是金口难开型,无论教师怎么启发诱导,他总是一副"徐庶进曹营"的姿态,一言不发。面对这三类学生,教师经常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方法,来鼓励第一类,欣赏第二类,引导第三类。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因为在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听、说、读、写中,"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来完成传授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这一任务。无声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和教师的姿态语言。体育课由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姿态语言显得特别重要,良好的姿态语言会给课堂带来有声语言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完全按照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的,还是应该有变化呢?这是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回答的问题。通过以下三个层面的研讨,可以寻找初步的答案。一、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有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越是固守他的目标,无视学生的反应,无视课堂上的变化因素,课堂氛围往往越发显得沉闷;教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以外,还有一种无声语言,即姿态语言。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运用姿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若教师在课堂上对状态语言运用不当,或运用得过多过滥,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甚至会产生恶劣的影响。有一次,我不经意,在教室外面听到学生关于几位老师讲课时的姿态的议论———一个学生说:“某某老师上课,两手总是不停地挥动,一会儿敲敲黑板,一会儿又拍拍桌子,我真替他感到辛苦。”另一个学生说:“某某老师刚好相反,上课时,双手往讲台上一撑,站在那里象木偶一样,一动不动,如果转身写…  相似文献   

7.
葛文虎 《生活教育》2012,(13):74-75
语文教学似乎一直都是在教育界争论不断的,因为我们的课堂似乎在学生的眼里上与不上都一个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在学生意识形态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看到它的“聚变”效应。语文课堂也从此就落入了形式课,朗读课。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语文课谁都可以来教,其专业的影响力远远逊色于其他的专业课。教育专家赵镜中提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的课堂,一般都是不会的人问问题,会的人回答;可是我们的课堂却是会的人拼命地问,不会的人拼命地回答。”这确实是一种扭曲,我们把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经历演变为了一种教师的展示,展示他的深刻挖掘,展示他的读者思考,展示他的内涵解读,难怪,不断有专家说“基本功很扎实”。但我们看到,这种扎实背后的是什么?无视学生的独特存在,我们有一千个理由说我们的解读如何如何,但我们却把这种读者的姿态强行加在学生的肩膀上,无疑是一种“智慧的绑架”。  相似文献   

8.
人性化成为历史课程的新目标。教师需要以一种新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激活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是一场素质教育的攻坚战。历史教师应该迎难而上,致力于人性化历史课堂的构建。文章从四个方面入手对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的问题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信息教师,在课堂中我时刻铭记,教育是一种帮助、一种服务、一种引领.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在乎学生的反应,那他就会想办法调整或改善今后的教学;如果老师在乎学生的收获,那他就会思考很多问题,寻找更多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老师在乎自己的体验,那他就会想办法把身心融入到教学当中,享受这过程,提升这过程;如果老师把学生的进步和自己的利益、进步捆绑在一起,那他就会更加用心思考,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位学生的进步与否.  相似文献   

10.
课堂语言有两种:一种是有声语言;一种是无声语言,即态势语言。态势语言在演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上课也犹如演讲一样,时刻保持演讲者的姿态,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态势语言与有声语言的关系 态势语言是指人们的仪表、姿态、神情等诸多方面,它与有声语言一样,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所不同的是,有声语言靠声音传递信息,把声音作用于接受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察言观色,来明白老师的意图,这不是学生求知认知的结果而是学生察言观色趋炎附势的结果,这是一种暗示行为。那么,课堂上"察言观色"的究竟应该是老师还是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他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让学生对他的察言观色,而是他对学生的察言观色。察言观色,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善于察言观色,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察言观色,来明白老师的意图,这不是学生求知认知的结果而是学生察言观色趋炎附势的结果,这是一种暗示行为。那么,课堂上"察言观色"的究竟应该是老师还是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他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让学生对他的察言观色,而是他对学生的察言观色。察言观色,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善于察言观色,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13.
<正>一、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课堂的变化1.交往理念的变化。过去的生搬硬套已经很难适合现在的形式了。通过生动的生活情景来设计教学,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动口,能够让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中来。2.交往行为的变化。以往教师在课堂中很专制,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课堂讲授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口头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输送信息的一种教学手段。从古希腊柏拉图的学园,到中世纪的欧洲学校,再到我们今天的课堂,讲授始终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不少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讲授甚至成了教学的同义词。据美国教育家华尔特·博格在本世纪70年代的调查,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话的时间,高达教学总时间的53%。经过特别训练后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话的时间可以减至33%,但是三年以后,他们又会恢复为50%左有。由于讲授在课堂教学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能够  相似文献   

15.
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崇敬、热爱是最幸福的事情,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学生为什么会喜欢你?学生凭什么喜欢你?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学生信息来源多,思维活跃,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我们怎样才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让他觉得是非常受益的东西,这很值得思考。我曾经在一次教师论坛上回答过“理想的课堂是怎样一种状况”的问题,我说:“我崇尚的课堂是:如果学生不听你的课,他觉得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人性化成为历史课程的新目标.教师需要以一种新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激活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是一场素质教育的攻坚战.历史教师应该迎难而上,致力于人性化历史课堂的构建.文章从四个方面入手对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的问题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课堂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而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那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才能迈进高效课堂的门槛呢?我个人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姿态     
正教师的姿态,一在音容行止,一在气质神韵。学生受教几年、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教师留给学生最深刻的印象往往不是知识,而是姿态。毕业四十多年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杨永善先生曾回忆起他的高中语文老师:杨少桐老师一个人担任汉语课和文学课,在这两门课的讲台上判若两人。有人说杨老师上汉语课像是上数理课的定理和原理一样,冷静而平稳,一字一句,条理分明;但是一上文学课,他则热情奔放,充满激情,语言生动而具有意味,真正的"老学究"。同学们说他是"老学究"没有一点贬义,而是认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课堂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真正的课堂应该是探究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能让教师感到幸福,什么样的课堂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课堂?这是教育"质量"主题下最具现实意义也最具挑战的课题。也许我们不可能去彻底实现理想的课堂,但我们可以去接近它,可以在内心去仰望,从而改变我们的惯常教学姿态。《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给课堂一点形上关怀,就是这样一种超越现象世界的课堂,努力去追求课堂本真的尝试。一"高效课堂"的提出与兴起,不是一个孤立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