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借助关键词语和鹿的心情变化,梳理故事情节;借助学习支架,用自己的话讲讲寓言故事。2.运用思辨与联系生活的方式辩论“美丽外表不重要与很重要”,发展思维能力,深刻理解寓言故事隐藏的道理。3.将“美丽外表不重要与很重要”投射于现实生活,尝试从思辨的角度解决矛盾,建构健康向上的人格。【教学流程】任务一:用“矛盾”创设任务情境活动一:创设任务情境1.说一说。学校即将举行以“美丽”为主题的辩论视频展播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听——感受寓言特点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轻声读. 2.听完了课文录音,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故事里的鹿和人一样会说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学会清楚地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3.
陈张燕 《教书育人》2014,(12):67-68
《麇鹿》是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如果在教学时仅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着手,学生能条理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是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笔者结合文章体裁的特点,尝试从“故事味”、“文学味”、“神秘味”三个角度人手,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4.
<正>一、找准学习起点,重学情1.根据教材找起点。教师要把握课标中的学段目标,这样教学才有“章”可循,定位准确。另外教师要有整体、系统地把握教材的意识及能力。教材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及层级提升,教师只有把握教材体系,基于课标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把握“教什么”“怎么教”,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既不滞后,也不拔高。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欣赏了昆山市实验小学姜敏老师执教的《寓言二则》,这节课犹如习习春风拂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在语文教学提倡优质高效的今天,姜老师为我们竖起了一根标杆,会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下面就以《寓言二则》中的《揠苗助长》为例,谈一下我的学习感受。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1.了解寓言的特点。2.通过构思和写作寓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明确目标同学们,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寓,寄寓之意。寓言就是寄寓着深刻道理的小故事。这种小故事带有比喻性,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我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8课。 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8课。教材简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四篇课文,都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正确地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狮子和鹿》是其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鹿来到池塘边喝水时,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却抱怨四条细长的腿。  相似文献   

9.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和《叶公好龙》这三则寓言,都以假托的故事说明道理,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教育。我根据寓言的特点,在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重视了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让学生从故事情节的变化上,分析存在于故事本身中的逻辑关系。三则寓言,篇幅虽短,但它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过从故事情节的内在联系上来看,存在于这三个故事中的逻辑关系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先引导学生拎出故事情节,然后再让学生分析情节之间的关系。例如《拔苗助长》,先写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  相似文献   

10.
《狼和鹿》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们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以及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故事。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  相似文献   

11.
(注:课文为苏教版第6册第19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形象性和独特性。3.细读文本,在审美的体验和感悟中,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感知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教学流程】 一、揭题激趣 1.分步板书课题: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狼”字)看到这个字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鹿”字)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故事,齐读课题。此时,面对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地围绕题目质疑,教师针对学生质疑的难易程度,做适时点评。)  相似文献   

13.
【教学流程】一、揭题激趣1.分步板书课题: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狼"字)看到这个字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鹿"字)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故事,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狼和鹿》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 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作者按照“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结构全篇,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旨在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相似文献   

15.
【设计说明】《狮子和鹿》是一个寓言故事,浅显易懂。课前,我们在5个不同类型地区的班级做了阅读前测,经过15分钟自由阅读,60%~90%的学生基本能读通课文、读懂内容、理解内涵。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尝试以连接语为依托,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从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学目标】1.学习并运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自然段意思的方法以及将段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个有趣的比喻:鸡蛋从外部打破,充其量只能成为人们口中的美食,而从内部打破,大家都知道,那就会成为新的生命。始终认为,语文老师,就要用语文本质的力量为学生生命的每一次新的进步和发展助力。始终认为,语文的核心价值之于儿童的言语生长就如同一层厚厚的"植被"。于是这堂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展开愉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一则寓言走进一片语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我们对寓言故事的教学都侧重于对寓意的感悟,停留于悟得某个道理上,而忽视了儿童阅读的视角,让有情有趣的寓言故事失去了文学的味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淡化对寓意的感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主角的艺术形象,并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迁移,使寓言教学多一点文学味,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生字,积累“放肆”“吓唬”“风平浪静”“心惊胆战”等词语。2.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3.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能有理有据地分析孩子遇险的原因,还原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思维过程。4.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迁移阅读经验,通过合理推断,续写小说《鲨鱼》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9.
《争论的故事》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的一篇寓言,意思是:两个兄弟看见一只正在天空中飞翔的大雁,想把它打下来吃,但一个人要煮着吃,另一个人要烤着吃,等他们争论有了结果后,再回来射雁,此时大雁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录】一、审课题,依据文体定目标师: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第一个字右半边的笔顺,最后一笔是竖折。谁来读课题。(生读)师:你一下子就把这个字(揠)念正确了(注音:yà)。那么这个揠字是什么意思呢?生:揠就是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师: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一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那什么叫寓言呢?生:就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