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领域的法制实践成果丰硕,但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立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图书馆服务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乃至缺失;立法条款内容可操作性差;法律强制力不够等。文中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对策:重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成立图书馆立法和执法监督机构;完善相关法律;多途径保障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来源;积极推行行业准入制度和人事分配制度;强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志愿服务在各个领域的蓬勃开展,一些法律问题接踵而至。志愿服务法制化,是当前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加速志愿服务法制化进程、制定统一的全国适用的相关立法,将对规范我国志愿服务活动,明确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及责任,保护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以及捐赠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有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阐述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指出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突出法律问题,并对志愿服务立法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赦免制度作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基础。赦免应当依法而行。我国赦免实践的无序,源于赦免制度的缺失。我国可在现有立法基础上,通过法律修正案或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完善我国的赦免制度。  相似文献   

4.
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在弘扬人类道德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招募、培训、评价和保障机制的比较显示,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需要积极培育大学生志愿文化,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并尽快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立法。  相似文献   

5.
法制建设是保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石。《欧美四国职业教育立法:路径·机制·模式》(荣艳红著)一书立足于民族国家,从现象和历史视角展现了德、法、英、美四国职业教育立法“是什么”“从哪里来”,从文化和制度层面揭示了四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发展动力和运行逻辑,从共同特征和差异比较中归纳了四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基本规律和镜鉴启示。该书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开展相关的职业教育制度比较和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的分配制度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主自觉的劳动形态,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和精神富裕的重要载体,对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从理论逻辑上考察,包括物质财富的供给机制、精神财富的创生机制、志愿服务的分享机制;从实现路径上分析,要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构建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探索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创新模式、完善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激励机制、夯实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条件基础等以保障志愿服务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运行,让志愿服务真正成为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低碳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了初步的法律规制体系和一些政策机制,但是相关低碳产业的法律规范不完善,政策性机制缺乏体系性和协调性。应通过建立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完善低碳产业新技术的创新研发支持机制等,构建多层次的政策机制;通过将政策上升为立法,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定低碳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和碳金融立法等,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能源法律体系,深化产业规划、激励、引导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以建立完整的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机制体系,促进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行政指导是现代市场经济和合作、协商的民主精神发展的产物,是发展民主政治和保证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子。由于行政指导的相关研究较为落后和立法层面的缺陷,其在制度设计和运行实践中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并制约着行政指导目的的顺利实现。软法之治的兴起、软法机制的健全,可以为行政指导的完善提供一种新的思维面向。  相似文献   

9.
行政指导是现代市场经济和合作、协商的民主精神发展的产物,是发展民主政治和保证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子。由于行政指导的相关研究较为落后和立法层面的缺陷,其在制度设计和运行实践中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并制约着行政指导目的的顺利实现。软法之治的兴起、软法机制的健全,可以为行政指导的完善提供一种新的思维面向。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从分析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理论入手,结合我国现有的立法状况,全面总结了市场退出法的规制方式、程序和我国市场退出法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改进措施,以期对我国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发展很快,但与此相关的国家层面志愿服务立法的缺失,志愿服务本身的权利义务责任界定不清,导致志愿者权益法律保障存在不足.本文考察了我国志愿服务立法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立法,对我国建立国家层面的志愿服务专门法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志愿者服务快速发展,但志愿者服务立法尚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的志愿者法律;志愿者权利义务规定笼统;缺乏与突发事件有关的志愿者立法等。为此,应尽快制定统一的青年志愿者法律,理顺志愿服务中各方的法律关系,完善突发事件中青年志愿者服务立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志愿者服务快速发展,但志愿者服务立法尚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的志愿者法律;志愿者权利义务规定笼统;缺乏与突发事件有关的志愿者立法等。为此,应尽快制定统一的青年志愿者法律,理顺志愿服务中各方的法律关系,完善突发事件中青年志愿者服务立法。  相似文献   

14.
纯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英美法国家漫长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积累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保护范围的不断扩大到对过于宽泛的赔偿责任进行合理限制的发展路径.开启了保护受害人纯粹精神利益的重要历程,完善了民事权益的保护体系,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立法起步较晚,相关理论和立法都相对滞后,这些不足将导致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社会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因此,有必要在对英美法纯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有益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服务学习对中国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愈发多样化,专业化已经成为未来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已经影响高校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在服务学习视域下,从管理理念、项目引领、制度规范、评价机制几个方面着手,不断增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促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化、科学化、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应主要考虑:组织上,着力形成包括各级政府及高校等在内的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上,要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志愿者管理工作;运行上,逐步健全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确保招募、培训、管理及激励等日常工作有序进行;制度上,不断完善社会环境和立法环境,为志愿者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逐步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赞助、企业支持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强制责任保险属于志愿者保险范畴,但中国法律对于该类保险的规定较为模糊。通过比较研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域内外志愿服务保险的现状,论证志愿服务保险的价值属性及建立该制度的现实支撑条件,为志愿服务强制责任保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现有法律法规对征信主体的违法行为规定过于模糊,对征信主体的民事责任缺乏追究机制,个人信息主体权利缺乏有效法律保护,严重影响了我国征信业的健康发展.故急需以当前法律、法规的关于征信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为基点,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和结合我国的征信实践以寻求完善征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出了一条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的通达,需要对现有的环境法理论基础进行革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体系,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加强体制机制的改革。环境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理应为生态文明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从环境法指导理念的转变,到法律原则的变化,再到立法模式和法律体系的今后发展方向,我国环境法的发展要始终围绕着生态文明这个主旨。虽然我国的环境法仍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但是通过不断的修正与完善,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法治社会,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应当以民主和法治为导向。现有相关法律制度已不能满足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当通过系统和具体的立法规定一些重要法律关系主体的有关基本权利或义务、完善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法的形式和具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