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一、走进场景,感受父爱师:上节课,我们梳理了七个场景,在逛庙会的场景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父爱呢?(生答略)师:是的,这份父爱不仅满足了作者的生活需要,还满足了他求学的需求。课前,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自主学习中,都不约而同地聚焦求学的三个场景。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这三个场景,感受父爱的力量。(课件出示:默读第5、第6、第9自然段,品味打动自己的语句,圈画批注。)  相似文献   

2.
<正>板块一复习导入,回顾场景师: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吴冠中先生的散文。一起读课题。生:(齐)《父爱之舟》。师:带着你对“父爱”的理解,再读课题。生:(齐)《父爱之舟》。师:好极了!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回忆了哪些场景?生:买枇杷、住旅店、逛庙会、雨雪天背“我”上学、凑钱为“我”缴学费、送“我”考学、送“我”入学、缝补棉被。  相似文献   

3.
4.
<正>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如“新滋味“”心酸”等。2.能聚焦场景、细节,品味语言,体会父亲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3.能用抓细节、对比的手法来写家人爱“我”的一个场景。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23课,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智斗的故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课  相似文献   

6.
正一、词串朗读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生:(齐读第一组)撞灯绳俯下头偏过脸啄手指师: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什么?生:我联想到了小鸟像孩子一样顽皮、淘气,惹人喜爱。生:(齐读第二组)扭动挤开钻进去师:作者用这一连串的动词,描述什么?生:描述了小珍珠鸟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回到鸟笼里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丰富想象,进行语言积累。3.了解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体会文本的意境美,在阅读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教学理念】关注“三全”:全体学生、全面素养、全程发展;着力“三读”:自主地读、充分地读、有效地读。【教学实录】(播放《群鸟乐》课件后)师:同学们,刚才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生:我们看到老师和很多鸟在一起。师:你们喜欢鸟吗?说说喜欢的鸟名。生:我喜欢珍珠鸟。生:我喜欢可爱的珍珠鸟。生:我喜欢五颜六色的珍珠鸟。师:都是喜欢珍珠鸟,有别的鸟吗?【点评:打破孩子的思维定势,使课前谈话更为自然、舒展】生:我喜欢黄鹂。生:我喜欢珍珠鸟、丹顶鹤、鹦鹉、鹈鹕……生:我喜欢洁白的鸽子、体积小的蜂鸟、会说话的八哥……师:喜欢的鸟真不少。…  相似文献   

9.
(课前欣赏多媒体播放的歌曲《神奇的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色,并且还研读了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请大家回忆一下,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九寨沟这个名字的来历。生:我还知道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生: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来到九寨沟就像来到一个童话世界里。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我们就一起来把这两部分读一读吧。(生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师:游人一进风景区,就像是到了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大家想不想进去看看?(生齐声: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带着一份美好的心情…  相似文献   

10.
(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整体导入,感知<月光曲>的来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 生:(齐读)<月光曲>. 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请10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文中提到几次弹奏曲子?哪一次弹奏的是<月光曲>?  相似文献   

11.
师:上节课,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篇以"蒲公英"为题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生:寓言故事都含有道理。生: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  相似文献   

12.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发现主人公英子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变化前的英子,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变化后的英子?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 ,入“温馨之境”师 :看见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和充满信赖的眼神 ,使我感觉到今天的课堂是多么的温馨和美妙 ,让我们在这种美好的心境下再一次走进《珍珠鸟》。(板书 :珍珠鸟。学生轻声读课题)评点 :巧妙地将文中人、鸟的“信赖”之情移到“师生”之间 ,奏出了第一个和谐的“情”符。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珍珠鸟是一种害怕人的鸟 ,而作家冯骥才就在自己的书房里给珍珠鸟安了一个温馨而舒适的家。(出示课件 :伴着恬静的音乐渐渐出现吊兰蒙盖着的鸟笼)师(深情引述) :你看 ,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 ,吊兰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 ,…  相似文献   

14.
正一、说说主要人物和大概内容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螳螂捕蝉》一文,谁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生:吴王和少年。师:对。这两个人谁为主?生:少年。师:我把"少年"写得高一些。现在黑板上有三个词:少年、吴王和螳螂捕蝉。谁能用上这三个词,把课文的大概内容给大家讲一下呢?  相似文献   

15.
16.
<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上第六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懂得做人应当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见利思义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正>板块一:回顾复习,明确观点1.回顾课文,板贴位置。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蛙坐在——生:井里。(黑板上贴着一口水井的画,师板贴青蛙到画中的井底。)师:小鸟飞来,落在——生:井沿上。(师板贴小鸟到画中的井沿上)2.回顾争论的问题,明确双方观点。师:它们进行了三次对话(出示三次对话),它们主要在争论——生:天有多大。师:小鸟认为天——生:无边无际。(师板贴“天无边无际”)  相似文献   

19.
师:(出示一组模拟情景教具)贝贝帮妈妈去买盐。贝贝把盐用布袋装起来,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路上一个不小心,摔了一跤,把盐包掉到树洞里了(学生能见到树洞中有水)。请想想,布袋里的盐会怎样呢?生:布袋里的盐会溶了。师:盐溶到哪里去了?生:溶到树洞里的水中了。师:盐真的会溶在水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会溶。妈妈做菜、煲汤时就要加盐。生:如果盐不溶,汤就没有咸味了。评:基于学生的经验背景展开学习活动,这是我们进行科学学习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师:也就是说贝贝的盐真的可能会溶解在树洞里的水中了。盐会溶解,还有别的物质会溶解在水中吗?师:…  相似文献   

20.
复习词语,指导书写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榴》.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榴”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个——(生:木字旁)注意木字旁的点稍微向下;右边是个——(生:留)写“留”的时候,要注意上宽下窄,两边略微向里收一些.谁把课题完整地读一遍? 生:石榴. (“榴”读成了第二声) 师:“榴”在这个词里应读轻声.一起来读! 生:(齐)石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