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属于过去式,人们只能通过过去遗留或保存下来的史料去辨析、推理,形成合理的认识。这里的“辨析”“形成对历史正确的认识”就是一种历史解释。课程标准同时提道:“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历史研究中的史料涉及繁多,档案史料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档案与史学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档案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亦是史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利用档案史料时,应注意对拟采用的档案史料加以甄别、分析和消化;注意区分档案的内容真实性与历史真实性;正确认识档案史料价值地位,重视但不迷信档案。  相似文献   

3.
<正>“神入”是指学生在历史境遇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领域中的“神入”是指历史学习者通过对材料的认知,设身处地去想象历史当中的“人”的立场、情感、思想、所面临的情况下所做的决定[1]。众所周知,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或过程已经成为过去,人们不能将其复制、再生、重演;要想认识以往的历史,就必须借助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史料,借此对历史进行还原和重构。然而,单纯进行史料的罗列,无法构成历史。只有在史料的引导下,史家充分发挥其历史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郑涛 《教学考试》2022,(17):68-70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对于历史解释的叙述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史料从多种角度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理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命制历史解释素养题。  相似文献   

5.
徐蓝教授认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历史解释不能凭空产生,应以史料为依据。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切入点是积极开展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在选择、运用和解读史料的时候,必须审慎、缜密和严谨,不仅要关注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还要关注证据的指向性和解读度。围绕史料设计的问题要准确,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要面向全体,符合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地运用史料,以史料为依托,使“历史变活”,让历史的有效教学言之有据。史料教学即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项教学艺术。教师应把握关键点,充分运用好史料,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因材施教,注意史料的真实性,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8.
“史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历史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已十分重视史料的引用,这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得到更多历史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叶阿瑜 《考试周刊》2012,(63):133-133
历史作为一门科学,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因此,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重要桥梁,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作者结合岳麓版必修Ⅲ《新文化运动》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用"活"史料,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中的图像史料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敏华 《历史教学问题》2005,(5):109-111,91
相对于其他知识类型来说,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难以直接观察。因此人们只能凭借前人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认识历史,感悟历史。一般来说,历史资料分为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图像史料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并在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越来越受到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的运用,史料是人们把握真实历史的客观依据和物质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掘史料的价值与功能:首先以史料为路,引入正题;其次,以史料为阶梯,巧妙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同时引用和补充史料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徐桂学 《成才之路》2010,(20):64-64
历史知识一项很重要的特点是其研究对象早已消失,也不可能再次出现,所以难以被直接观察;建立历史知识所需要的“证据”都是间接来自于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史料的运用,即是确立史料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去认识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运用于过去的重建。由于史料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媒介.运用史料以重建过去的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校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求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己运用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因为唯有透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做出历史解释的过程。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辨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1]据此可知,历史解释要求学生基于史料,描述历史、解释历史,从而理解历史。历史本身是死的,但却因解释而有活力,历史之所以常讲常新,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4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颁布,成为指导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将不同史料运用于课堂,既是对教师发展的新要求,也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养成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基于课程标准,对史料的合理选取、多元解读与运用途径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或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记录或解释等.客观历史不能重现,所以我们了解历史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中介——史料.作为重构客观历史过程的资料,史料"便于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以往人类文化的痕迹",离开史料,人类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历史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许多问题。文章结合教学中的案例对史料的真实性进行探知,以提高史料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史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历史解释。我们在运用“史料”时,无论是以积极的主流价值观为引领,还是基于时代性价值取向,都应注意选取客观的“史料”,保证其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朱惠文 《教学考试》2023,(35):36-38
<正>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曾经存在过的社会现象。历史思维就是学会从历史的眼光出发,观察、分析历史现象,其核心是史证思维。史证思维不是简单地分析史料、得出结论,而是学生基于史料建构时空景域、官感世界和问题环境,培养观察、想象、分析和判断的历史思维。这一思维的养成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裨益。限于篇幅,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三个子目中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要点为例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件,人们无法对它亲身体验,因此,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就是史料。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历史教学界对史料教学越来越重视,且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高中生学习历史,认识和掌握一些历史资料,学会一些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21世纪高中历史新教材比较重视史料的编辑,增加了大量的史料,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阅读障碍小,且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更明确地要求学生对历史资料加以分析和比较,以养成辨别史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莉 《历史教学》2007,(8):27-28
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曾经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史料者何也?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1](p.40)史料承载的是历史信息,是人们认识历史的桥梁.因此,古今中外的历史工作者对史料都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