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与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相适应,而文创化则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艺术设计类专业文创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教育服务经济和产业发展、文创化人才培养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为提升人才培养内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需大量符合求的创意人才作支撑,而创意产业对创意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高职创意人才是创意人才链的重环节,充分研究高职创意人才特征,并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是相关高职院校的重任务。服务创意产业的高职院校应从校准办学定位、更新教育理念、开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建设双师素质的创意型师资队伍和培育创意人才成长的氛围环境等方面,加强对高职创意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积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新的历史使命。为围绕这一使命和目标,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了民办高职院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区域间协同育人等举措,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路径、运行机制和主要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化育人已成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于自身传统文化和区域地理优势,广东具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广东高职院校应以广东区域海洋文化资源为基础,充实院校文化内涵;以促进广东海洋产业发展为导向,形成院校文化特色;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指引,提升院校文化活力。高职院校在不断培育自身院校文化的同时,也应为广东海洋文化强省的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化自信的指导思想,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推动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发展的需求,根据文化创意理念的内涵,需要将文化创意理念融入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构建艺术设计类具有文创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更好地培养艺术设计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将文化创意的内涵融入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能够有效地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优秀特色文化,培养文创复合型人才,提升人才创新意识和竞争力,增强学生复合技能。教师应当重点落实:构建文创特色育人模式,优化课程设计,构建创新课程群链,创设生动有趣情景,创设多元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创作能力,提高艺术设计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职特色文化源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的融合,凸显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的特质,创新创业是高职特色文化“活的灵魂”.培育和打造创新创业文化,是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转变教育理念,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机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素质的题中之义必须采取以生为本、党政联动,系统设计、全面实施,活动搭台、教育唱戏,制度保障、课程指导等策略及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学术环境等优势,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高校美术设计专业紧密围绕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依托项目有效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还可以借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等,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潜在市场,形成产业链。高校美术设计专业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前景广阔,需要抓住地方文创产业发展机遇,由点带面多角度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不断提升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层次,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8.
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催生了更高级的经济形态,如何培养适配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需求的创新型数字人才是新时代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的核心议题。STEAM教育是终身性、整体性、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其跨学科综合性育人理念与高职院校创新型数字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容、形式等多方面深度契合,是高职院校培育高质量创新型数字人才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引入STEAM教育,应做到多元育人主体达成共同愿景,形成育人合力,协同创设开放共享的STEAM育人环境;开展STEAM教育师资培训,重塑教师育人理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完善培训与认证体系,组建STEAM教师团队;开发具有高职特色的STEAM教育课程资源,构建EILP项目课程框架,整体提高创新型数字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与稀缺的人才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克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高职院校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从培养文化创意思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文化创意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文化创意活动载体、搭建文化创意实践平台等五个方面着手,积极探索提高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质量的实现路径,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创意人才的支撑,高职院校承担着大量技能型创意人才的培养重任。建立起完善的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引导机制,坚持文化素质培养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原则,是培养目艺术、技术、市场融为一体的高级复合型创意人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潘春亮 《教师》2015,(2):104-105
这些年来,我国创意产业不断发展,而创意人才是创业产业的必备资源,没有创意人才就难以促进创业产业的发展。随着市场对创意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长,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了介绍,提出了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共赢性等主要特征,其基本要求是人才供需融合、人才培养融合、社会服务融合和文化育人融合。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可概括为"五位对接",即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要素对接。"对接"促进"融合","融合"深化"对接",必将有力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校企共育"是高职院校联合区域企业共同培养合作企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是高职院校与区域企业在达成人才共育理念共识基础上的对接性人才培养措施与手段。它既是高职院校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现实需要,也是区域企业获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选择。"校企共育"需要以"人才供需联合体"和"共育性人才培养机制"为保障,为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对接提供有力支撑,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技术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将有力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供需对接、人才能力对接和人才成长对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从事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高端人才比较欠缺,产学研模式、人才培养和推出机制等滞后。在认真梳理传统文化产业的门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台湾高校科技与传统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经验,建立"TRIZ创新"大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体系,通过建立海峡文创人才孵化站,探索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一批适合文创产业"文化+科技+创意"融合的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15.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娜 《教育教学论坛》2013,(46):199-201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景德镇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创意人才的匮乏极大地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出发,分析了陶瓷文化创意人才尤其是专业化的外语人才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运用工学结合、艺学结合等新途径改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对提高创意人才的培养水平、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健康产业“新业态”需求、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行业匹配度的重要环节。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为例,为适应卫生健康产业的新发展需求,针对目前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诸多困境,提出了“三轮驱动四方协同五元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常州护理教育集团、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药学教育联合体三个协同育人平台为驱动,建立政行校企四方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老年照护“1+X”人才培养模式、药学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眼视光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药学专业师承制人才培养模式、助产专业驻点班人才培养模式。为了顺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学校建立了包括“双师型”师资团队、职业文化氛围、教学资源等在内的保障机制,并在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内涵发展、社会服务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吉林省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吻合度的现状分析出发,通过找到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人才培养错位的原因,从而探索适应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鲜明富有创新的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以我院示范校建设为切入点,如何培养高素质、实践性强的高职应用性人才,从而推进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潘荣江 《中国高教研究》2014,(3):101-104,110
"基地+联盟"是高职院校与市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该模式由区域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协同运作,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对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基地+联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创新三方面探讨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构建,为地方创新高技能人才培育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专业定位不明晰、课程设置不合理、工学结合缺乏紧密性等问题,阻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在阐述“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的背景意义基础上,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将“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进行有机融合,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搭建校企融合育人平台,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特色专业建设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以特色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树立特色育人理念、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育特色师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并完善自我评价与监控体系等途径,才能有效培养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