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流专业建设对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质性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效的实训体系建设是关键,也是当前国内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共同难题。以“校内日常办公实训”“工业园区、行业协会、地域商会实训”“政府会展实训”等平台为依托,以“办公室业务实践”“应用写作训练”“毕业实习”等课程为抓手,以高效提升“会做”“会说”“会写”等能力为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常规性”“实战型”专业实践能力训练,有助于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走出当下人才培养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探索进行新一轮的专业综合改革,在专业建设理念、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习实训模式、信息管理平台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提出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要求,促进了高校课程改革。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适应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古代汉语课程应立足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结合古汉语教学的现状,致力于解决建立双向互动的教学思维,建立复合的知识、能力和思想目标,塑造学生的中心地位,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和动态的评价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流的本科专业建设离不开一流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通过中美八所高校课程方案的比较,从课程目标、内容、分配和组织等四个方面,探讨一流本科专业是如何规划课程体系的。研究发现,两国分别从面向未来与能力导向来确定课程目标;对最有价值的课程知识选择有较大差异;均以选修课来调控学生的课程自主权;分别以累进模式和双螺旋模式组织课程知识。研究对我国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下的课程改革有所启示:强化课程目标的适应性和超越力;加强学科建设,选择“强有力的知识”进入课程;打通不同学科、专业与课程间的选修渠道;加强课程知识的统整和螺旋上升组织。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传统专业,其培养模式如何适应当前对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这将是本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入手,通过穿插介绍分析其他专业在新环境背景下的教育模式转变,提出了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以人才应用能力为培养核心目标,重视在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实践方式的改革,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研究汉语言文学现象和规律的专业。临沂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的调研.确定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创新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架为外语工具课程、网络工具课程、基础综合素质课程、专业方向骨干课程和职业生涯设计课程五个部分,体现出创新性、实用性和国际化等方面的鲜明特色。经过从方案到实施的推进、从形式到内容的推进、从教师到学生的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初步显示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构造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为指导,基于OBE理念,以出口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重点阐述了“构造地质学”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学课程的建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而文学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对文学课程专业学习之理想境界的理念建构。其基本内涵应包括:让文学课程在内容上回到文学、文化经典原典本身;强调和突出课程实施中对经典原典的接受和欣赏,让文学研究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9.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在能源转型背景下如何达成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聚焦油气储运工程智能化发展趋势及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升级的内在发展需求,以新时代党建工作为引领,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国际化水平的全方位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新形势的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文章总结了一流专业建设期间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油气储运工程的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和"地方性"的有机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转变课程设置理念,课程体系与其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满足不同行业应用语言文字的不同需求,以应用求生存;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地方性课程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以特色求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大多高校都建立的一个传统专业,具有较大的广泛性,如何培养适合当今世界所需要的人才,这一专业也在新时期被赐予了更多的挑战,如何才能在继承中得以发展成为了每一个汉语言文学教学者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主要从加强课堂的精讲精练、提高学生课下主动学习和课外积累能力、积极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所研究的课题中来、根据教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等方面着手,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和宽度,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寻找一条适合本专业的科学可行的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12.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大多高校都建立的一个传统专业,具有较大的广泛性,如何培养适合当今世界所需要的人才,这一专业也在新时期被赐予了更多的挑战,如何才能在继承中得以发展成为了每一个汉语言文学教学者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主要从加强课堂的精讲精练、提高学生课下主动学习和课外积累能力、积极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所研究的课题中来、根据教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等方面着手,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和宽度,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寻找一条适合本专业的科学可行的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要实现强国战略,人才是关键。为了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要以学科建设为重要依托,着力做好课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建设是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科技提出的一项教育战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文科”建设是深层次、多维度的“自我”革故鼎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文科”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新中文”人才,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抓好课程提质这一“新文科”建设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实施课程思政,开展文化实践,着力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文教学体系。要以现代新技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科技支撑,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建设,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陕西商洛学院围绕秦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思政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深入开展根植地方行动,构建内在驱动和外在抓手双向激励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此外,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以课程教学为基本载体,传承商洛红色基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共享课程思政案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有效衔接,畅通校企协同育人途径,全面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融合。  相似文献   

16.
17.
以滁州学院为例,基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科学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方法。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开设应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实践课程、将地方企业技术需求及技术难题制作成教学案例融入课堂、搭建产业学院平台提升教师应用型研究能力、通过“科研导师制”及“三早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这些创新实践做法,对凝练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成效,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是高校当前共同思考的问题,该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从重构课程内容、分立教学层次、形成职业能力等几方面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和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卢珍菊 《考试周刊》2010,(35):206-207
在金融学本科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探索以"四层次多平台"、梯级模式建设广义实验课程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所需的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20.
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双万计划”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特色,构建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相符的人才培养体系,多角度、多举措进行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成效逐渐显现,对同类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