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释意理论强调口译过程中意义的传递,包括理解源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和译语表达三个过程.本文旨在探讨释意派理论对外交合古诗英译策略的影响,文章指出译员只有具备跨文化意识,对古诗的内涵加以充分解释,才能脱离语言外壳,真正做到意义的传达.  相似文献   

2.
以脱离源语语言外壳为核心的释意理论对于会议口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口译活动中的释意是口译的实质,意义是翻译的目的。同时,译员在目标语篇产出前的新语义建构思维举足轻重,但目前口译实践过程的目标语语义建构思维和意义传达路径还未受到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释意理论的分析,特别是针对里面脱离源语外壳的句子的案例分析,来说明英汉同传中脱离源语外壳这个方法的应用对翻译表达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英汉同传中,脱离源语外壳是指引译员工作的一条重要的准则,译员应在脱离源语外壳的基础上采用灵活的策略来进行翻译,以求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4.
释意翻译理论主张文化与语言可分割,指出文化翻译实质在于实现交际双方的交流和理解,提出"以隐译隐""化隐为显"翻译策略,以实现确切阐述源语语言,让译文读者的理解尽量接近源语读者的理解的翻译目的,并为译者提供了切实高效的理论指导。释意翻译理论直击翻译最深层次的理论命题,对积极促进文化多元主体在交流和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释意理论指出,口译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或意义,而意义是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相结合的产物。口译领导人讲话时,译员要抓住源语的核心意思,通过逻辑推理“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忠实、准确地对原意进行完整转达。  相似文献   

6.
作为释意理论的核心,“deverbalization”(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描述了在原语理解和译语再表达之间,“意义”脱离原语语言的过程。基于释意理论的观点,在口译这个多任务同时处理的认知活动中,译员需有效识别并重构处于不同情境中的翻译单位,摆脱原语的表层结构束缚,才能真正达到信息和意义的动态对等。因此,在口译教学中,情境建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释意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在理解意义之后便将之与语言形式分离。这就是塞莱斯科维奇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正是依据这一假说,塞莱斯科维奇提出了的口译过程三阶段理论。该文对释意理论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由于该假说涉及到现代科学也无法解释清楚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相信人们围绕该假说的激烈讨论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了释意理论在国际会议口译中的指导意义,并通过介绍国际会议口译的特点,指出了释意理论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重新表达三个步骤对国际会议的指导作用,并分别举例说明了具体翻译策略和技巧,旨在为国际会议口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翻译学“译者中心论”视角及运用生态翻译学翻译过程中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视角,对法国释意理论在口译过程中“脱去源语语言外壳”和翻译过程的三角模型进行解释,用东方哲学诠释西方概念,推动口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和生态翻译学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释意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在理解意义之后便将之与语言形式分离。这就是塞莱斯科维奇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正是依据这一假说,塞莱斯科维奇提出了的口译过程三阶段理论。该文对释意理论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由于该假说涉及到现代科学也无法解释清楚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相信人们围绕该假说的激烈讨论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1.
释意学派创始人Danica Seleskovitch教授认为:口译过程包括源语理解/阐释、意义“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和目的语表达这三个步骤,它们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信息处理过程。本文追溯了释意学派口译模型形成的过程,认为:它的诞生展示了释意学派大胆的学术创新精神,加速了国际口译研究的认知心理学转向,并为后续口译信息处理模型的诞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是该模型对释意学派“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轻描淡写,对口译信息处理的具体路径和方式也避而不谈。基于此,文章根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理论,认为口译的信息处理是由控制性与自动化加工联手、串行和并行处理配合、自上而下同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共同参与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在释意派理论的指导下,口译的发展突飞猛进.口译译员的综合翻译技能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旨从释意派理论出发对译员的翻译过程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05+107-105,107
释意理论是口译的核心理论,它将口译分为了三个基本过程-理解,脱离语言外壳,表达。本文从释意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和阐释了口译译员从听辨理解到记忆和表达的思维变换过程和口译能力的表现;并结合口译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提出了对于口译译员的要求和能力的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14.
法国释意学派将口译程序概括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三个阶段,提出成功的翻译应该是语篇层次上的翻译,表现为源语和译语在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用释意理论来指导口译交际过程,对成功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法国释意学派将口译程序概括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表达三个阶段,提出成功的翻译应该是语篇层次上的翻译,表现为源语和译语在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用释意理论来指导口译交际过程,对成功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发言者有时会引用一些古诗词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翻译这些特殊的源语时,译员要处理好一些对立性的关系,即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对立,口语和书面语翻译的对立,文化空缺和文化传递的对立,要在这些对立中找到统一.译者应以“释意”原则,通过不同的翻译方法,完整地传达发言者的意义、感情和意图,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释意派理论与传统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不同,它认为翻译是解释性的,它强调释意的准确性,而不苛求两种语言符号的对等。释意学派的理论非常注重对翻译过程的研究。传统的翻译理论大多把翻译的过程描述成为"理解与表达",但是释意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实际上包含三个阶段,即理解、脱离原语外壳、重新表达,并把它描述成三角形模式。释意理论对三角形模式的描述对口译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尤其适用于解决一些口译中的难题,比方说文化负载词,成语典故比喻,古诗词以及烦言赘语和晦涩词句的口译等。  相似文献   

18.
释意理论是法国翻译理论家迭尼卡·塞莱斯科维奇在长期的口译实践基础上创建的.该理论强调翻译实际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表达讲话人或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和思想,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一核心观点,使翻译的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了解并探讨它的理论特点对我国的口译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口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它既是一项交际活动,又是一项认知活动。关联理论强调信息的传达,为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对口译源语进行理解的过程中,语境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翻译往往要求译员能够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推理,找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联。根据关联理论,译者能够准确地理解源语,继而比较准确地把它翻译成目的语。通过对源语的认知和动态的理解,译员能够运用最佳关联,把说话人的意图准确地传达给听话人。本文结合口译课的特点,通过分析关联理论对口译过程中的最佳意义选择的影响,并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探讨如何解决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运用关联理论来讨论口译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处理为口译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释意理论的内涵,将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归纳为:翻译即释意、脱离原语外壳的存在、翻译的三角模式。结合目前高校口译教学现状,从源语分析归纳训练、交际性角色扮演训练两方面探讨了释意理论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