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命题。高校应抓牢学科建设这个交叉汇聚点,深刻把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着力方向,加快数字转型赋能,善用一体化推进的数字力量,打造融合联动格局,构建学科建设生态体系,筑牢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学科基础,聚焦关键领域厚植数字沃土,立足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强主攻方向的有组织科研、提升融合联动发展治理效能,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赋能对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困境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作用,通过数字技术的前台、中台、后台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实现数字技术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机融合,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是数字化的核心,数字技术的应用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技术促进思政教育模式变革,优化思政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思政教育管理服务。高校思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统一,是守正创新与系统观念的统一,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数字赋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路径,应从主体素养、教学方式、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四个方面发力,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为幼儿园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传统幼儿园足球教育面临课程资源不足、课程组织形式单一、师资配备缺乏专业性、保障条件配套不足等挑战。数字技术为幼儿足球运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幼儿园足球运动的数字化、创新化、精准化和便捷化提供了可能性。为助推幼儿园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建议顺应数字时代趋势,整合开发足球课程资源;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构建科学幼儿足球运动体系;深化数字化教研,强化幼儿园足球师资保障;多元主体深度互联,推动数字化+家校社协同育人,以构建数字时代幼儿园足球运动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教育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塑造未来教育的有效手段。线上教育的常态化,使人们再一次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分析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技术变革教育的内容、逻辑和路径,主要从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环境的革新、教育教学资源的革新、高等教育理念的革新几个方面分析了技术变革教育的内容;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几个层面分析了技术促变教育的路径;指出了技术会使未来教育呈现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以人为本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创业教育要主动适应数字时代要求,培育具备高附加值与高成长性的高素质人才,并贯穿人才培养全周期。本文从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和逻辑旨归揭示了数字赋能与全周期创业教育的内在逻辑,构建了数字赋能视角下全周期创业教育“三整合”模式、数字平台模式以及“五创+”模式,设计了数字赋能视角的全周期创业教育的“受教育者-数字技术-教育供给主体-外部环境”四螺旋路径和“学习-行动-塑造”循环路径。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创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拓展创业教育边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存在评价效率不高、资源分布不均、空间和时间受限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智能技术赋能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机理,从梳理技术赋能逻辑、提升资源建设水平、构建智能培养空间、提高主体的智能教育素养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以期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也是未来研究生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借鉴TOE架构,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分析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征为研究生教育组织从“有边界”走向“无边界”、研究生课程教学从统一标准走向个性定制、学科建设从跟跑产业走向领跑产业、研究生教育治理从“垂直化”走向“网格化”。在数字技术赋能下,要通过凝聚数字化共识、培养数字化人才、聚焦数字化治理、创新数字化评价,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赋魂“”强基”“固本”“健体”。  相似文献   

9.
以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是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逻辑机理,表现为数字处理技术为资源转化提供保障,数字再现技术为资源活化提供支撑,数字媒介技术为资源传播提供平台,区块链技术为资源再生产提供平台。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顶层设计薄弱、技术应用障碍、人才支撑不足、传播媒介单一等现实挑战。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关键在于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基建建设,建立仓储数据库、搭建共享平台,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打通全线渠道、强化情境体验。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与追求,数字技术是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数字技术赋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须秉持“发展度”“协调度”和“永续度”三维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与公平并重的基本宗旨,着力促进学前教育管理与安防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保教活动的科学化与个性化、“家-园-校-社”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以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学习与毕生发展,并充分保障幼儿安全使用数字技术的合法权益。加强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存储、配置、应用、共享与管理,构建适宜于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资源环境,以确保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均衡协调发展和稳健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一个复杂深刻、影响深远的社会议题,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要更好地服务共同富裕的使命,为共同富裕建设不断赋能。“自我赋能”“授权赋能”“协同赋能”三种重要赋能模式彼此相关,构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概念框架。运用三重赋能模式,持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为:一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自我赋能”,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二是政策支持下的“授权赋能”,不断推进政策导向和健全创业服务保障;三是多元主体的“协同赋能”,驱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孙杰远 《教育研究》2022,(10):26-33
作为国家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各民族同步实现现代化既是现实维度国家现代化的重要表征,也是历史维度国家战略“四化同步”的持续深化。各民族同步实现现代化,不仅需要在国家发展的整体框架中对东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社会资源进行调整与配置,更重要的是要使民族地区积蓄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力量。这种内生力量,是促成民族地区在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发展机制和发展路径等方面获得的综合性动能,包括在精神层面的共同体意识建构,在文化层面的文化基因传承和文化现代化转型等。通过教育赋能,使各民族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共同实现自身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在立体合力下推进各民族同步实现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在城镇化进程中,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障城乡居民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共同发展。现阶段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路径是:突破原有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从人、财、物三方面支持发展农村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公平、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析数字技术赋能返贫风险治理问题,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十分重要。基于返贫风险分析,可探索建立一个数字技术赋能返贫风险治理的分析框架。在返贫风险暴露阶段,数字技术可从排查风险来源、识别风险类型、评估风险程度、确定风险警示等方面赋能异质性和协同性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在返贫风险应对阶段,数字技术可赋能政府、脆弱人口、社区、企业、公益组织等主体,形成多元协同共治的合力。在抗逆力提升阶段,数字技术可通过素质技能提升、交互权利发展、外部资源获取等方面赋能个体抗逆力;通过优化政策制度、管理服务和治理结构等方面赋能组织抗逆力。为提升数字技术赋能返贫风险治理的效果,需要建立返贫风险数据的标准和规范、破除返贫风险信息的“数据孤岛”、提高返贫风险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程度、关注基层管理与数字化赋能的协同、提高脆弱人口与管理人员的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知识呈现和传递的革命性变革,正重塑着包括美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形态。数字技术的“用户画像”、大规模化、线上线下融合和及时动态等功能,有助于实现高校美育精准施教、资源共享、方式多元和量化评估。不过,数字技术赋能高校美育也面临本领恐慌、数据孤岛、信息茧房、制度短缺等困境,需要在提高师生数字素养、构建数字美育平台、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和强化数字技术规制等方面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民主新形式。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其丰富的内在逻辑,主要包括对民主场域、民主机制、民主政治素养探究的价值逻辑,对数字民主制度及运行机制探究的制度逻辑,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探究的技术逻辑。然而,在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也萦绕着民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民主运行的不稳定性增强、民主发展的真实性受损等困境。纾解上述困境,应从实现多元参与主体的平等化、加强民主运行过程中的机制建设、培育网民的政治素养与意识、营造健康有序的民主运行环境等层面对既有的困境进行有效纾解,以此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数字技术赋能下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的更新发展促进了图书馆治理新业态的出现。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图书馆运作呈现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实施数字技术可以为图书馆的治理赋能,并以数字技术为动力推进图书馆治理理念的转型。总体来说,图书馆立足于数字技术赋能和价值重塑两个支撑点,通过运用数字技术的精确性、高效性,展现图书馆价值重塑的服务性、跨界性和开放性,最终实现图书馆治理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8.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基于“技术-理论-情景”的分析框架,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嵌入数字技术应用与乡村社会达成深度耦合,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生结构性重塑,赋予乡村振兴强大数字动能。目前数字乡村建设还处在初步探索期,存在数字设施服务相对薄弱、农民数字素养相对较低、数字项目资源分配不均、数字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不足和数字形式主义等现实梗阻。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优化数字环境,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供给;注重主体赋能,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数字资源分配公平;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多元数字供给机制;规范数字秩序,推动数字乡村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治理体系不健全是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受社会认可的重要原因,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全面治理。当前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面临办学定位不明晰、制度标准不完善、教学空心化、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成为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技术路径。数字化转型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突出教学主体地位和消除利益障碍等方面,要合理运用数字技术,提高监督与管理效用,充分发挥数字价值,全口径联动,开展实时有效的过程监管,建设“规范而高水平办学”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民办高校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如何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激发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通过教师将技术赋能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创新是民办高校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进行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以TAM模型为研究框架,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民办高校教师技术赋能的理论机理,提出促进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为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