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二:认识分数 1.由“平均分”引入分数。 师:将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2个)将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1瓶)将1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半块)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30页。【教学过程】一、多维建构,初悟理法(初步感受乘法口诀的价值)1.唤醒经验,找准起点。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和淘气、笑笑一起去农场瞧瞧。出示问题:3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呢?师:请大家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画、写一写,完成“任务一”。(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师:已经写好的同学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呈现出以下资源。  相似文献   

3.
【案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师:同学们!还记得昨天全班42名同。学春游活动中,到肯德基店去干了什么?生:(齐答)每人吃了l份肯德基套餐。?师:每份肯德基套餐的价钱是多少?  相似文献   

4.
【课堂回眸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0页“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怎么算呢?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例1。【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乐乐想跟我们玩“比眼力”的游戏(快闪游戏),一起来猜猜它们的数量吧!(图片略)生:3个皮球!5辆玩具车!9本书!师:接下来难度升级,这里有几根小棒?师:为什么这次没那么容易数?生:太快,太多了,小棒摆放乱。师:那现在仔细数一数,小棒究竟有多少根?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什么是面积》。【教学过程】一、说、摸、请三环节,建立面积表象1.说“面”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屏幕上出现一个大大的“面”字)生:“面”字。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面?生:铅笔盒的平面、地面、墙面等。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5、106页。【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学,揭示“转化”听录音:爱迪生巧测灯泡体积的故事。师:听了这个故事,你受到哪些启发?(学生自由交流感受)师:今天我们也要像爱迪生那样巧妙地运用一定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面积”。 【教学过程】 一、七巧板拼图游戏。初步感知组合图形 师:同学们玩过七巧板吗?老师这里有一些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你们看它们分别像什么?  相似文献   

9.
宋莉萍 《四川教育》2009,(11):42-42
【案例】五年级下:“转化”思维训练课 (1)出示第1题:一件上衣165元,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一半,裤子的价格是多少元?  相似文献   

10.
邹珺 《四川教育》2008,(2):70-71
【案例】特级教师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学生“啪——啪”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师: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学生“啪”一下以整齐的掌声回答)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页。【教学过程】一、认识等式师:我们今天的课从“=”开始,认识它吗?你在哪里见过?师:(出示教材例1图)这是一架天平,左边放有一个50克的鸡蛋和50克的砝码,右边是100克的砝码。这时指针指向中间,表示——左右两边质量相等。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师: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板书:等式)【设计意图:借助天平,认识等式。学生虽然很早就接触等号,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6、97页。【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思维1.复习回顾。师:回忆一下,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多边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180°)我们是通过哪些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请同学们帮着分一分。(教师出示月饼模型。)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分的?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3)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生:半个。 师:分得的结果是2和1时,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半个”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采撷实例,在分的过程中,使学生…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4~66页。【教学过程】一、情理交融,理解论证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童话开始吧!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图中有3只小兔和6个蘑菇,还有3只小猴。师:(追问)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生:6÷3=2(个)。师:那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生:0÷3=0(个)。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初步认识“十”1.唤醒经验师:(出示“数”)同学们,今天顾老师带了一个字你认识吗?生:数(shù)。师:这是一个多音字,还可以怎么读?生:shǔ。师:连起来可以怎样读?生:数数(shǔshù)。师:是啊,数着数着,数就来了。2.认识10个一是1个十师:小明和小芳打算摆同样多的小棒。小明是怎么摆的呢?跟着他一起,他来摆,我们来数。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65、66页。【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回忆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师:(播放视频)同学们,观看视频时你关注到哪个关键词?生:计数单位。师:回忆下,整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呢?生:一、十、百、千、万……生:0.1、0.01、0.001……师:我们还学习过什么数?你有什么新想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寓言两则》(第二则)。【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李老师说我们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你们读过哪些故事呀?(生畅所欲言)师:看来同学们真读了不少,不知你们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  相似文献   

18.
<正>【题目】把一些糖果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4块糖果,就剩下3块;如果每人分5块糖果,就缺5块。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块糖果?【分析与解】解答这道题,要把“每个人分糖果数量的变化”和“分糖果结果 (余或缺)的变化”作为突破口。首先求出人数,然后再求糖果块数,分两步解答。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三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趣热身:我来画,你来猜。(教师用简笔画画鸟,每次只画一笔,学生抢答画的是什么动物?直到答对为止)师:这只小鸟有个特别的名字——拖拉鸟。活动一:故事导入,感知拖拉1.听“拖拉鸟”的绘本故事。(结合教材第10~12页绘本《拖拉鸟》的故事播放动画视频)师: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知道这只鸟为什么叫“拖拉鸟”吗?(板书:不着急、等明天)师:大家喜欢这只名叫“拖拉”的鸟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章明 《江西教育》2007,(7):17-17
【教学内容】新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导入设计】 1.师:回忆一下,2、5的倍数的特征分别是什么?(生答)2.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3的倍数具有什么特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