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口译模式研究,就是对口译过程中的某些特定问题的指导原则、解决手段和方式所进行的研究。生态理论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就是研究在整个口译过程中,语言、文化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本文依据生态翻译学理论、口译生态圈的指导,提出口译的"新三角模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近年来的新兴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给翻译实践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土壤,指导译员在实践中进行了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使译文最终达到最佳整合适应度。在生态翻译学中,翻译活动可分为两部分,即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转换。这一理据同样适用于口译活动中口译员所进行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转换行为。  相似文献   

3.
外交是国家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交当中的口译等是在两种语言的转换当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外交口译的质量也就决定着外交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随着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外交口译工作担当了增进国家关系,实现交流、合作与发展的重任。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采用释义法、选词法以及简译法对外交语言的翻译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是一门具备浓郁学科交叉特色的学科,其中引用了生态学的观点和办法,体现出学者对传统翻译的创新性研究。生态翻译学作为一门具有跨学性特点的学科,是运用生态理性及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理论。利用生态学理论对译者主体性进行证明的过程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翻译工作研究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愈加得到重视。其中学者胡庚申提倡的生态翻译学中翻译适应选择学为确立译者的中心地位提供了巨大支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上探究"译者中心"的具体含义和主要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生态翻译学是2001年国内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根据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他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笔者通过对辜鸿铭英译《论语》生态环境的解析和分析其英译《论语》,指出辜鸿铭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做到多维度的选择与适应,进而提出译者在翻译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书籍时,首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尽可能地从文化、社会、交际、原文世界和译者所面对的世界等等方面多维度适应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日益重要。在此大背景下,笔者在生态翻译学视角的指导下,对释意理论的“三角模式”方法、“认知负荷模式”方法、“厦大模式”方法、“广外模式”教学方法、生态口译教学模式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对以上五种口译教学方法的探索,对当前的口译教育具有指导性的借鉴意义,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更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7.
汉语习语作为汉语中的精华和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习惯、智慧和特点。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核心,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利用生态翻译学,将习语翻译纳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翻译生态环境)中重新审视,并结合具体实例,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的指导下,从单个词、整个句子以及篇章三个层次来使汉语习语译文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达到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真正实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以简单生动的形式受到人们喜爱,发展神速,对网络语翻译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表面看,将流行语翻译成英文并不难,而难的是如何让外国人了解它们背后的黑色幽默,热点,故事乃至其中所包含的无助与无奈.当然,不同情况下的翻译并非千篇一律.本文运用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来分析热门网络流行语"杯具"的翻译,从而为网络流行语翻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传统译论影响下的口译训练模式多以文本为中心,鲜少关注译员。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译员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转换能力需求不断提高,生态翻译学的“译者中心”观点应运而生,强调发挥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译员中心地位,这对口译培养模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启示。文章研究生态翻译学在口译训练模式中的诠释,探索通过口译生态环境模拟课堂提高译员在真实口译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口译教学模式是口译人才培养的直接途径,可以为口译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更为专业化的保证。生态翻译学是一种新型的交叉翻译理论,通过对生态翻译学开辟的新路径来分析口译人员所在的生态翻译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生在生态系统中的境遇,可以从中发现一种更为科学的,实用性更强的口译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翻译教学与翻译活动的关联性与相似性,运用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论,论析翻译教学的本质,认为翻译教学是教师适应教学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理论出发,以生物进化论"适应/选择"学说为指导,对译者在汉英广告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和选择性进行探究,以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对汉英广告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颖  余晋 《英语广场》2022,(22):19-23
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生态翻译学理论的相关优秀研究成果,结合胡庚申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对新闻标题翻译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借助适应与选择、“三维”转换理论总结新闻报道类文本标题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2017年习近平达沃斯开幕式演讲为研究对象,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框架下分析译员口译过程中的显化策略应用。根据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作者分别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视角对语料进行剖析,以期对汉英口译中显化策略运用起到理论上的指引作用,同时对口译实践中生态翻译学的重要作用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15.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文是译者对其生态翻译环境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结果.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旅游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指出在旅游外宣英译中译者应在参照译文可接受性的基础进行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具体主要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才可能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相对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74):22-23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视角解读翻译现象的学科,对于译品的长存现象也能够给予合理的解释。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分析了译品长存现象的合理性,论述了译者如何在翻译过程中经历选择与适应,能动地产出优质且可以长存的译品。  相似文献   

17.
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具有媒介的作用,并时刻进行动态的选择从而实现对话双方的合作。这些选择会受到各种语境因素的影响,这些语境因素就构成口译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口译过程的分析,梳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总结了交际语境和交际参与者两大要素,建立口译生态环境构成要素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阐释改写策略在旅游外宣英译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根据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并结合旅游文本的文本类型提出旅游外宣英译的"三维"改写模式,并通过翻译实例论证该模式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要根据中国观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特点对译名进行多维度的选择,其本质就是译者要顺应原片名、英文和中文所呈现的"世界",即电影片名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名进行"选择"、并使其"适应"中文语言文化环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国外影视剧是人们了解外国风土人情和文化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使人们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国外影视作品,字幕翻译成了一部影视作品的点睛之笔。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广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美剧《我们这一天》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研究,在以译者为中心的前提下,从三维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该剧字幕翻译的成功之处,从而为今后字幕翻译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