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九大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理论的创新一气呵成,特别强调党对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突出要求全党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大会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所处时代的定位、美好未来的憧憬等都充满高度自信.会议总结过去和谋划未来的历史视野、研判国内外形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意义的理论视野、勇担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国际视野等尤为开阔.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青年的民族精神认同培育问题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推进的一个基础性前提。中华民族复兴是中华文明新形态在民族意义上的呈现,在文化层面表现为以民族精神认同为内在凝聚力的文化自信。从唯物史观维度理解民族精神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度把握民族精神认同在民族复兴中的价值坐标,以大历史观和文化视野的双重向度拓展中国青年民族精神认同的培育路径,对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强化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具有重要的育人引领功能,在新时代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有助于引领青年担当责任。历史主动精神是融入青年人血脉的优秀文化基因,是引领青年勇当开路先锋的强大动力,更是保障青年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精神支撑。不断增强历史主动,需要青年以坚决维护党的领导为政治责任、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时代责任、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责任。为此,需要构建起全面的引领路径,使新时代青年在认清历史重任中不断强化担当责任的主动意识,在把握历史规律中不断激发担当责任的内在动力,在顺应历史大势中不断开拓担当责任的世界视野,在总结历史经验中不断坚定担当责任的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是当代青年基于对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信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意识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培育青年政治信仰的路径有政府引领、教育引导、信仰自觉、行动自觉等方式.  相似文献   

5.
青年是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力量,青年道德水平是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尤其重视青年道德教育,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的道德精神,以中国梦塑造青年的道德理想,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革命道德涵养青年的道德素养,以生态道德培育新时代青年的道德规范。研究习近平青年道德教育思想,探索其时代价值,对加强青年道德教育、引导青年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年作为中国梦的实践者,肩负着历史和时代的使命,在新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坚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广大青年。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引领中学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提升中学生价值观认识水平和践行度,有利于改进和创新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要全面把握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时代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领,推动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引领工作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7.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其民族观教育问题事关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要把握其理论的、现实的和价值的必然性,回答好“为何教育”的问题。要着重阐释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强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回答好“教育什么”的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的形成、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自我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民族观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明确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的指导思想;从扎根民族观教育的历史经验、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拓宽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方面厘清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的基本思路;从健全和完善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的制度法规、增强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的主渠道建设、提升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的大众传媒功能等方面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机制,回答好“怎么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有着清晰的逻辑理路。首先,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有诸多的困境,具有构建的必要性。如话语环境尚不安全、话语主体责任感与创新性略显不足、话语国际传播力与国际引领力相对较弱等。其次,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有坚实的基础,具有构建的可能性。如鲜明的实践基础、宏大的历史视野与深厚的价值基础。最后,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有着实现的路径,具有构建的现实性。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优化话语环境,提高话语地位;打造话语队伍,创新话语表达;打造国际舞台,加强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潮头,青年人作为新时代发展最有生气的力量必须勇担社会责任,勇挑时代重担。当前,我国青年社会责任培育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施教主体合力不足、责任培育内容缺乏时代性、社会责任培育方法缺少实践性、社会责任培育载体操作性不强等。从教育体系、社会环境以及青年自身来看,关键是要构建一体化教育格局、完善社会责任机制、提升青年主体自觉,从而有效培育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青年承担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和发展,源于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考量,其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意识形态教育、价值观念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体现出很强的战略性、意识性和民族性。在新时代贯彻和落实习近平青年思想能够引领新时代青年成长方向,促进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青年是身负新时代发展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年奋斗精神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力量。如今青年群体中出现了“内卷”“躺平”现象,其形成原因与青年奋斗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包括创新驱动的社会发展与青年个人能力不适配,网络流行文化的快速发展与青年社会文化价值观引导脱节,标准化竞争模式的规训与青年理想信念的部分缺失。通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社会实践锻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可以有效破解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困境,从而激励新时代青年树立奋斗目标、提升奋斗本领、保持奋斗姿态,更好地弘扬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2.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价值引领、筑梦指南、精神指南、实践路径。新时代强化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纳入“大思政”范畴,改革培育途径,创新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丰富的国际视野,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的理论基础、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根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时代课题的现实动因及习近平总书记的个人条件。新思想的国际视野主要呈现在通过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球现代化事业提供中国样本;提出并践行新发展理念,为世界贡献公平、开放、全面、创新、共赢的全球共同发展理念;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人类文明进步。新思想的国际视野以胸怀天下、世界眼光、大同情怀、国际担当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红色校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其蕴含的思想意义和道德理念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本文首先梳理了红色校史文化的内涵及特点,探讨了红色校史文化对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作用,其次介绍了西藏民族大学利用红色校史文化育人现状,最后提出了红色校史文化融入新时代好青年培育体系的具体路径,分别从课程教学、学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路径和方法,证明了其在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围绕政治引领、情感熏陶、意志磨炼、道德培养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对青年开展人格教育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的青年人格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深入探索和梳理该时期党对青年人格教育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对帮助新时代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锤炼坚强意志、提升精神境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水平,塑造健全人格,使青年真正成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年是国之未来,是最富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党和人民向青年提出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要求,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青年全面发展的现实所需。培育以理想信念为内核、以担当使命为特质、以艰苦奋斗为品质、以脚踏实地为底色的新时代好青年,需要注重思想引领,多方协同和实践育人,切实增强新时代好青年培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新时代青年易于产生思想困惑的“五对关系”,即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以及民族和世界的关系。新时代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这“五对关系”开展工作。要讲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引导青年立足当下、追寻梦想;讲清主义和问题的关系,引导青年科学分析和解决人生课题;要讲清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引导青年把实现自我与服务社会相统一;要讲清小我和大我的关系,引导青年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要讲清民族和世界的关系,引导青年将爱国情感与国际视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以大历史观引领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加强师资保障,通过理论小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实践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网络新课堂创新思政课的基本路径,重点把握运用大历史观分析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从全局的高度全面、客观地认识与把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增强大学生思想认同;运用大历史观认识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位置,将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念融入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激发青年大学生对国家担当和世界担当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9.
用科学家精神影响青年、感召青年、引领青年,激发当代大学生投身科研事业的激情和自信,鼓励当代大学生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既是当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工程,又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用科学家精神涵养新时代大学生,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丰沃土壤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的精神指引。迈入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关注的问题。要切实提高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思想来源,让青年明确“信什么”的问题。新时代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体现在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方面。要凸显价值,须从引领青年知行统一,打造“三全”育人格局,把握青年群体异同,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等四方面构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