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者 ,他的诗歌思想以倡导“风骨”“兴寄”为核心 ,标举风雅 ,宣扬诗教传统 ,推崇汉魏雄健沉郁的风骨 ,纠正唐初文风 ,成为初唐诗苑中的古雅派  相似文献   

2.
“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是中国诗学体系中两大涉及诗歌艺术本质的著名命题,这无疑也是唐诗学理论体系中应有的重要部分。从孔颖达和李善等人的言论中,可见唐代确实存在着一种贯通言志说与缘情说的辩证倾向,它典型地反映在唐诗创作中。而时代风采的显现张扬、盛唐风骨的生成发展、刚柔兼胜的风格特征,则是唐诗贯通言志说与缘情说辩证倾向的三大突出表现,亦从特定的角度充分体现了唐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王新民在写诗的同时,注意自身的诗歌理论建设,他提出的“风骨”和“灵魂”是他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他的诗论中,“风骨”和“灵魂”不仅涉及到诗及诗人的内在修养,不仅涉及到诗的社会价值取向,而且也涉及到诗的语言等形式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感遇》的若干篇目中 ,读者能深深感受到真正的“汉魏风骨”,也能领悟到苍劲而沉雄的文学风格。陈子昂以其踏实的创作实践对诗歌理论作出了贡献 ,为唐诗的发展和全面昌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世为豪族,少以侠知名.后入长安游太学.文明初进士及第,拜麟台正字.从征西域,至张掖而返.后转右拾遗.又随军东征契丹,参谋军事.返京后,仍为右拾遗.谏议多不合,因解官还乡.为县令诬陷,入狱,被迫害致死.其为诗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一变初唐浮靡诗风,或讽谏胡政,或感怀身世,落地作金石声.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就他的创作理论看,他倡导的"风骨"与"兴寄"成为自此以后唐诗的两个重要因素,开一代诗风,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本文旨在从其倡导的"风骨"与"兴寄"的内涵入手,来探讨其创作理论在唐诗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在《沧浪诗话》中,严羽以唐代诸公作为“大乘正法眼者”来剖析宋代诗歌存在的问题。比如,他认为宋诗不重视意境的营造和意象的捕捉,大量的说理、议论破坏了诗的氛围。针对这种弊病,严羽向唐诗借鉴提出了“别材、别趣、兴趣、妙语”说,我们可以感知到严羽对唐诗的那种偏爱。与其说《沧浪诗话》是为了改变宋诗的弊病而创作,不妨说其诗论是围绕唐代诗歌万象而著说。教学中,可将《沧浪诗话》中的诗歌理论作为赏析唐诗的依据,感受唐诗浑然一体的意境美、不落痕迹的自然美和韵味深长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品》是古代诗歌理论的丰碑,它对推动诗歌创作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后世诗歌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把“风骨”提高到诗歌成败的核心地位,有力地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对后世的诗歌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风骨”论是刘勰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不仅撰《风骨》专篇,论述了对“风骨”的创作要求,而且还把“风骨”的思想贯穿于文体论和作家论。在《明诗》篇中,他批评晋代诗歌“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在《诠赋》篇中,他反对“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的不良文风。在《檄移》篇中,他称赞“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并提出为文要“植义扬辞,务在刚健”;在评论作家作品时,刘勰也十分重视“风骨”。他称赞(?)安诗歌“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时序》),批评陆机的创作“瘦辞弗剪,颇累文骨”(《议对》),赞扬刘昆诗歌“雅壮而多风”(《才略》),等等。可见,“风骨”  相似文献   

9.
“风骨”论是刘勰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不仅撰《风骨》专篇,论述了对“风骨”的创作要求,而且还把“风骨”的思想贯穿于文体论和作家论。在《明诗》篇中,他批评晋代诗歌“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在《诠赋》篇中,他反对“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的不良文风。在《檄移》篇中,他称赞“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并提出为文要“植义扬辞,务在刚健”;在评论作家作品时,刘勰也十分重视“风骨”。他称赞建安诗歌“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时序》),批评陆机的创作“瘦辞弗  相似文献   

10.
“安史之乱”后,唐诗创作进入到一个相对沉寂的时期.而在此时的江南吴中地区,却活跃者一批身份各异的诗人,他们以诙谐善辩、潇洒自适、放荡不羁的诗歌创作风格为当时笼罩在盛唐诗歌阴影下的中唐诗歌注入了一股新风,为大历、贞元后的中国诗歌指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径.皎然《诗式》中的“三格四品”说正是对“吴中诗风”的理论总结,它的形成、内涵和“吴中诗风”是紧密不可分的.因此,研究“吴中诗风”,不能不对皎然的“三格四品”说作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它的高潮,而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则是在盛唐时期,即从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唐代宗大历初年.所以,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序>中,认为唐诗是在开元十五年后,才达到了声律和风骨兼备.  相似文献   

12.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前驱者。他高唱“汉魏风骨” ,反齐梁 ,复汉魏。在诗歌内容上要求抒发真实情怀 ,关心社会现实 ;在形式上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继承风骨而不守旧 ,接受声律而不拘泥 ,并且在创作上 ,也努力实践自己的革新主张、创造风骨、声律兼备的新诗体  相似文献   

13.
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国力也极度强大,但政治、经济的危机已开始显露。唐诗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到了繁荣的顶峰,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盛唐时期。现学术界普遍赞同罗宗强先生把“殷瑶所说的‘颇通远调’的景云中至安史之乱前后”划为盛唐。这一时期文学思想主要是倾向于理想主义,追求风骨、兴象玲珑、自然之美。现只就诗歌崇尚风骨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林庚先生毕生创作并潜心研究中国诗歌,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诗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节奏音组和半逗律的理论创见,丰富了对于中国诗歌民族形式的理性认知,并为格律新诗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石;他在楚辞、唐诗和诗歌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开创了中国诗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人格精神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下中国诗界也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新  高琴 《保定师专学报》2008,21(1):103-106
有唐一代,社会上任侠思潮盛行,河北诗人依托燕赵大地“好气任侠”、“悲歌慷慨”的传统风俗底蕴和地域文化优势,热烈赞美任侠精神,以好勇重义、脱略使气的侠士自命,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咏侠诗篇,以其豪迈的气势和阳刚的美学风貌,为唐诗“风骨”质性特征的成熟注入了刚健浑厚的内蕴,在唐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修竹篇序》是陈子昂的诗歌理论纲要,也是唐诗革新的著名宣言。短序主张"兴寄"和"风骨",一扫齐梁以来的宫廷形式主义文风。《登幽州台歌》、《感遇》三十八首等便是陈子昂践履自己诗歌理论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7.
殷王番的《河岳英灵集》总结了盛唐时期的诗歌创作 ,同时潜隐着对前代诗风尤其是六朝诗风的深入反思 ,发展并新创了“风骨”、“声调”、“兴象”等几个诗学范畴 ,影响极为深远。《河岳英灵集》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是承接了初唐史家 ,四杰、陈子昂诸人对六朝诗风的不断矫正与引导 ,对诗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以至盛唐诗歌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唐人对六朝诗风的反思入手 ,来探讨殷王番诸人的理论与实践在唐诗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玄宗君臣的宫廷诗创作,在较大程度上突破了前代的写作传统,呈现出与初唐宫廷诗明显不同的风格面貌。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娱乐性的消退,风骨的追求,意境的浑融。他们的某些诗歌已经堪比盛唐诗,或者已然盛唐诗。这为盛唐时代的诗歌创作起了示范和开风气的作用。从这一角度讲,盛唐宫廷诗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唐代道教对文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道教教义深入到文艺家的思想,宗教形象激变为文艺意象,唐代的时代精神与道教精神有共同点,道教易于为文士接受和表现,文士与道士交往成风,使道教与文艺的结合自然而深入,诗歌和小说受到最大影响。道教对文艺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三方面:促进了文艺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主题之发展,造就了唐诗特有的风骨与气象,促进了文艺浪漫主义方法,风格之成熟。在艺术领域,仙人像的创作达到很高的水平,音乐则发展出“法曲”。  相似文献   

20.
别眼看宋诗     
宋诗是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根植于宋代社会的特定历史土壤。宋诗呈现出了与唐诗迥然不同的诗歌面貌。“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原则赋予诗歌理性化、自然平淡、意在言外的形象,显得尤为冷静和透脱。可以说,唐诗、宋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学体系,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没有从根本上越出这两大诗歌艺术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