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明天晴转多云,有霾。”这句话,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去说,是没人会懂的。记忆里,那时的乡村,天是蓝的,风是清风,空气是清冽的。冬日里,遇上哪天早晨有雾,也是干净的水汽凝成的,白色的雾气升腾在田野里,村街上,太阳一出,就散得无影无踪。故乡的冬天,童年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纯净如画。我的故乡是冀中平原上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冬天,家家屋子里生上了砖砌的土炉子,红红  相似文献   

2.
《故乡》用第一人称写法,全文主要是通过“我”叙述故乡的变化和“我”的感受。其中运用了许多对话:有“我”与母亲的对话;“我”与闰土的对话;“我”与杨二嫂的对话以及“我”与宏儿的对话等。作者是怎样设计和安排这些对话的呢?在写作上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一、在大段叙述性语言里,适当插入一些对话,往往能起到调节和舒缓语气的作用。如《故乡》一开始,便通过“我”的叙述,描绘了故乡的破败景象和“我”的失望心情,还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我”与母亲的会见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文章如果就这样一直叙述下去,未免显得平淡、…  相似文献   

3.
时值冬天,旦子轻轻地推开了门,把书包丢在了沙发上,泡起了泡面。一旁的父亲老旦突然开口说:“这次语文考试是不是又最后一名了?”旦子沉默着。不多久,却出乎老旦意料地说道:“这次是老师改错了,有一题用‘冬天’造句,我写了‘冬天的蚊子很多’,老师把我打‘×’扣了2分,不然我就倒数第二了。”老旦先是一惊,又欣喜地想:难得旦子能考倒数第二,便对旦子说:“那好,明天我去找老师问一下。”  相似文献   

4.
防冻抽水机     
我家住在农村,目前还未通上自来水,家里都是靠压井抽水。北方的冬天,气候寒冷,人们用抽水机抽完水后,如果不能将井管里的水马上放干净,井管里的水就会“冻死”,使抽水井无法再次使用。去年冬天放寒假回家,我帮家里抽完水后,因贪玩,忘了将抽水机的井抽子用钩子钩  相似文献   

5.
在寒冷的冬天来临之前,黑熊都会在肚子里囤好脂肪,把自己养得肥肥胖胖的,然后再钻到洞里冬眠。脂肪除了能够保暖之外,中途醒过来的时候,黑熊只要舔舔胖胖的脚丫子就能填饱肚子了。尽管这个民间传说并不严谨、科学,但是冬天到了,咱们也要学学大黑熊,给自己的“爪子”做好保暖工作。虽说没有熊爪,但我们可以借恐龙的大爪子一用。  相似文献   

6.
我和书:难舍那一脉墨香 我出生在黑龙江省密山县黑台镇(那时叫黑台大队),父母都是文革前的老大学生。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特权:一向对我要求严格的母亲允许我购买“供销社”里卖的每一本“小人书”。我的故乡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夏天一片蓬勃的绿,原野开阔得让人心醉;冬天一片银装素裹,雪野映照着太阳,苍凉而又寂寞。我去看所  相似文献   

7.
温馨的绿     
故乡老家在大巴山南麓深处小山村,我在那里度过了16个春秋。从记事起,我就力所能及地干砍柴、割猪牛草等农活。特别是冬天,给羊找鸡骨头树叶、白蜡子树叶、冬青树叶等羊喜欢吃的绿色树叶;给牛割四季常绿的牛肋巴叶、扇子叶、马尔杆绿草芽。大雪天里,满地皆白,我四处寻找青垛子树。  相似文献   

8.
时令一过冬至,天气寒冷起来,故乡的农人便开始“数九”了。我至今间断记得故乡的农谚:一九二九,袖中揣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七九八九,沿河看柳;九九八十一,庄稼汉子把田犁。九尽寒尽,即至春耕。岁岁由暖转寒,我便怀念起我那遥远的故乡山村。那是一个银白、纯净、空灵、质朴的世界,让人滋生无限的恋家情绪。故乡的冬天常降大雪,下雪的日子,镌刻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那般清新、亲切。———那是一个童话的王国,天地融为一体,没有尘埃,没有喧嚣,没有雕琢。山里的雪,就那么纷纷扬扬地飘下来,一片片地落在田野、院坝、屋顶和茂密的林梢,沉睡的村…  相似文献   

9.
故乡趣事     
<正>月是故乡明,山是故乡青,水是故乡甜,酒是故乡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那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在故乡里发生的每一件趣事,都刻骨铭心。放假了,我跟着妈妈、哥哥一起来到姥姥家。到达目的地之后,我迫不及待地冲进院门。一进门,一股股浓浓的果香就扑面而来。我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哇,好香啊!”院子里,  相似文献   

10.
花房子     
王益婷 《初中生》2018,(9):44-45
前几天,二伯一时兴起,在微信“全家福”群里发了几十张照片,全是以前住在“花房子”里留下的.看到这些照片,在“花房子”里生活时那美好温馨的画面一下子浮现在眼前…… 那时,“花房子”是我们一大家子人的住房,真的就像花园一般美丽.“花房子”主要由竹子和木头建成.窗户上有竹片、竹条编制的镂空图案,冬天就在上面蒙一层薄薄的白纸;棕黄的墙壁上有许多竖条纹理,看上去古旧而又柔和.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故乡》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可划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部分。“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干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实属不易,本应是比较愉快的,但渐近故乡时,看到“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我”的心禁不住  相似文献   

12.
冷冬     
1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天,爸爸问我:“彬子,你自己在家敢待吗?”“敢。”我说。我知道爸爸要说什么。“你能照顾好自己?”爸爸又问。“能。”我回答。我扭过睑去,看着挂在墙上的妈妈的照片——妈妈离开我们才一年多啊! “那……爸爸就到甸子上去割芦苇啦。”爸爸的声音低了下来。“去吧——我自己敢在家,也能照顾好自己。”我依然看着妈妈的照片。“那……我就去了。”爸爸的声音有些打颤。“……”我没吱声。我长这么大,还从没听过村子里有哪个人在冬天里到甸子上去割芦苇。可爸爸去了。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冬天     
我记忆中的冬天是真实的冬天。冬天的主题就是寒冷,我讨厌“冬天里的春天”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冬天就是冬天,冬天里的一两个虚幻的暖洋洋的日子改变不了冬天的严寒的本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  相似文献   

15.
故乡的炊烟公鸡喊醒一了黎明故乡的炊烟也很准时地高升妈妈的那双手啊喂大了公鸡的啼鸣-也喂红火了故乡的炊烟一缕缕一山牵着我童年的梦.“一 卖糖葫吕的老头几小镇的冬天很冷很冷的冬天里_有个老头儿的声音很甜冰糖葫芦又脆又甜回荡在小镇的每家每倪,’’,’’慰大一弊/一黑哪故乡的……(外一首)@李宏声!北京  相似文献   

16.
《故乡》是诗,一首在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肺腑里形成的诗;《故乡》是画,二十世纪初中国江南水乡的长卷里的一组画;《故乡》又深含着哲理,诗化了的哲理。——诗情、画意、哲理融合为一,使《故乡》在鲁迅小说里别具风采。小说从“我”“渐近故乡时”的所见所感,写到回到故乡以后的所见所闻,写到离别故乡时的慨叹和希望:整篇作品浸渍了浓重的诗情,表现出幽美的画意,蕴藉着深刻的哲理。鉴赏家们自来习用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类评语,对它都是切合  相似文献   

17.
《乌蓬船》是周作人1926年写的一篇优秀散文。乍读我还会真的以为这是作者应朋友之邀而写的一封“导游信”。当我们知道“子荣”就是“岂明”,是周作人,把收信人和写信人合二为一时,我们才会发现作者哪里是在“导游”,分明是假借“子荣”回故乡来重温故乡的旧梦,在故  相似文献   

18.
爷爷的冬天     
冬天是静默的季节爷爷总是独自坐在冬天的墙边默默无语阳光用温和的手抚摸着他核桃一样苍老的脸像慈祥的母亲抚摸着自己心爱的孩子冬天是落雪的季节雪花像神秘的白蝴蝶纷纷扬扬来自遥远的天国我的爷爷在静静的雪夜里讲起他小时候的故事他快活得也像一个小孩子心里充满了无限温暖就像我们在忧愁的日子里突然想起了郊游的春天其实谁也不知道爷爷在冬天想着什么但他的故事告诉了我他离自己的童年和老家已经非常非常的遥远……“爷爷的冬天”这句话里的“冬天”有什么含义?是说“冬天”是爷爷人生最后的季节还是说爷爷冬天可以坐在墙边晒太阳?牵…  相似文献   

19.
故乡的枣树     
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最难忘的便是我的故乡——位于淮河北岸的一个县城。而每每想起故乡,姥姥庭院里的那棵枣树便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知道这棵枣树的年龄,只从姥姥那里得知:自从她年轻时嫁到这里就看到了它。这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枣树,每当春季来临,那长卵形的叶片和叶腋内黄绿色的小花,给这静寂的小院平添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静听回声     
听,传来的是你的回声吗?哦,不,那是乡音在你的耳边回荡。远离故土,不知不觉有些失落。尽管故乡没有鲁迅童年时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没有老舍故乡完美的秋天,也没有季羡林家乡的山山水水,但是我依然深爱着我的故乡,深爱着那片留有我足迹的土地。此刻坐在离乡的列车上,故乡的种种都涌上心头。十六年前的冬天,一个小生命诞生在这片土地上,从此我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它记录着我十六年来的点点滴滴。童年所有的美好回忆都留给了庭院后的那片小树林,那里有叫不出名的野花,茂盛的小草和很多苍翠挺拔的松树。在晴朗的午后,我会和要好的小伙伴手牵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