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反观内省"是儒家的传统方法,也是阳明学的基本方法。阳明学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树立做人的远大目标为圣人。以圣人为据,时时处处、事事处处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良心的基本方法即反观内省。它是修身的方法,也是寻求"精一"的功夫。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上讲,无论哪一种教育方法,归纳起来都无非四个字——言传身教。但细究起来,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教育体制,对“言传”与“身教”的认识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5.
职业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关乎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具身教学与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学理逻辑密切相关,具身教学以具身认知为理论基础,具有身体性、主体间性、情境性、实践性、生成性及理解性。具身教学可融入仿真实训、顶岗实习、智慧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形式,提高教和学的质量,有利于形成教学共同体,促进技术技能的生成。具身教学在“三教”改革中可引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转变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逻辑,赋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革新,对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淦生 《今日教育》2011,(11):41-41
不少老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将自己戏弥为“教书匠”。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多大的不妥;然而细加推敲,它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从教育目的上来看,我们的宗旨决不在于(至少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其终极目标是“育人”;  相似文献   

7.
这里的讨论围绕着"物"而展开。王阳明所说的"物"就是"意之所在";在"心"或"良知"之外无所谓"物"。良知发用流行,物才作为其本身而显现;良知发用流行,万物才是一体的。其中的启示是:时时刻刻都可以是本心当下醒悟的契机,即每时每刻都可能是"永恒的当下"!知和行在人之"绽出的"生存之中合一。  相似文献   

8.
不少教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往往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自然,这样说话的人大多并未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抬举到“宗匠”、“巨匠”们的行列中去,充其量也就是将自己算作“能工巧匠”而已。事实上,在一般人心目中,教师也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凭着肚里那点儿墨水和三寸不烂之舌授业解惑,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多大的不妥;然而细加推敲,这句话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从教育目的上来看,我们的宗旨决不在于(至少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其终极目标却是“育人”;  相似文献   

9.
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传统体育教学,受“体质教育思想”、“技能教育思想”的影响,片面强调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运动的认知和身体练习过程,而忽视学生达成的心理健康目标和学生的情感需要及兴趣。  相似文献   

10.
阳明心学话语表述的“正人心以正文”转向使得相对统一的衡文标准有了实现的可能,从而预示了同一种文体以及不同文体间可以实现无差别地位的进路。同时阳明学派通脱思辨的思维模式以及“学贵自得”的主体意识,也影响着时人对文体“平等”观的体认。不过阳明所论还未逾越文章内部的范囿,至阳明后学,由道义向尚真移转的评判标准发挥更大的影响,不仅相对消弭了同一文体内部的歧义,还扩展到不同文体间,最终发抒了“文体平等”的宣言。  相似文献   

11.
钱穆在宋明理学研究领域,初喜阳明学,后尊朱子学,总是力图绾结经学、史学与理学,最后走近朱子学是自然的。但是,钱穆对阳明学却有着前后截然不同的看法:早年说阳明“高明”,晚年却说阳明“粗疏”。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钱穆对阳明学的研究都是基于一个固定的立场,且总是从一个单一的视角去介入,这与其在研究中总是渗入较为强烈的情感因素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江藤树(1608-1648)是日本江户时代阳明学派的鼻祖,他在著作中对《易》多有阐发,但学界较少关注其易学思想。早年修习朱子学时,藤树就热衷《易》的筮仪,并以“太虚”为“皇上帝”“太乙尊神”“易神”“人伦之太祖”,又视“明德”为“本心”,为“太极”之异名。“太虚”这一概念贯穿了藤树的整体哲学思想,是其吸纳宋明易学后独自思考的产物,而且也超越了朱子学形而上的范畴,不仅带有强烈的宗教特征,同时也是藤树转向阳明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认知的具身观点出发,探讨了基于“表征—计算”的符号型人工智能向基于“模拟—复现”的具身型人工智能转变的逻辑必然。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具身人工智能实现了从身体延伸到技术赋能的跨越,为构建超生物肢体、超生物感官和超生物大脑整合的具身型智能教育技术系统,以具身认知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耦合发展促进教育与经验的统一,推动教育实践具身水平持续提升,为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知行分离等离身教育难题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言传"和"身教"是最常见的教育方法,"身教"强调以教育者亲身实践的行为示范来进行教育。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要求重视"身教"的作用。在语文教育中实行"身教语文",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行为榜样,促进知行合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完善自我人格,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身教"作用,以实现"身教语文"。  相似文献   

15.
就"阳明学"概念的一般性意义与特指性意义,以及这一概念提出的过程,又是怎样被东亚世界接受的,并且是如何从一个近世称谓演变为近代概念的,在"阳明学"概念被普遍接受前,还使用过什么称谓,它有什么思想史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度分析和系统考察,因此认为,作为"术语"的"阳明学"源于中国和朝鲜,而作为"概念"的"阳明学"则源自于近代日本,并且是由日本近代阳明学之父井上哲次郎首先提出后为东亚世界所普遍采用的。中国阳明学者和朝鲜阳明学者使用其他概念指称阳明学,其用意既有贬义的,又有中性的,还有隐晦的。  相似文献   

16.
杨晓花 《考试周刊》2012,(24):25-26
用一个颜色代表中国的话,映入人们脑海的首先是红色。中国人对于红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内容广泛。对于同一颜色“红”,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不同感情,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对于“红”色的不同认知.欲寻求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不少教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戏称自己是“教书匠”。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不妥;细加推敲,其中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认识误区:第一,从教育目的来看,我们的宗旨并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终极目标是“育人”。第二,从教育内容来看,我们也并不是仅仅用“书”来教育学生。诚然,“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但物化了的书本在很多情况下每每会显出它的“功力不济”来。  相似文献   

18.
报纸、杂志和网上都有不少学困生转化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困生转化方面的具体做法。笔者认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有的态度不够端正,有的学习不得法,有的三分钟热度,  相似文献   

19.
周谊 《教书育人》2000,(2):18-20
年复一年,培养青年一代的工作都在进行;年复一年,培养新一代教师的工作也在进行。新的一代应该如何培养,新的教师应该如何训练,历来是人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众多的讨论中,理论联系实际是人们公认的,而如何联系实际,往往又是人们感到困难和困惑的。见习、实习的各种困难一直使理论联系实际受到限制,几十年来,《教育学》教材因很少联系教育教学的实际而效果欠佳。改变这种现状,有一个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建构“教育案例库”与“教育案例学”,使理论联系实际成为现实。 一、什么是“教育实例库”与“教育案例学” (一)什么是“教…  相似文献   

20.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学习中的具身体验与入心笃行,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四史”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本文通过明晰“四史”教育的意义,思索当下教育中的“离身”困境,进一步探究基于具身理论的认知转向,以“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的教学为例,探寻入脑入心的“四史”学习教育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