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以及画高的方法。理解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和钝角三角形钝角所对的边上的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通过平移顶点,找到新的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帮助学生感知这两种高,加深了学生对高的本质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黄晓郑 《成才之路》2012,(17):40-41
正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经常抱怨"画高"难,真难,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的理解总是不到位,错误率很高,其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凭感觉画,画错或者不标准、不规范,如没有过顶点、近似垂直等;学生对锐角三角形中非水平的底,找不准相应的高,或画不出正确的高;对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互为底和高,钝角三角形"外高"的特殊性不太理解;在需要运用画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如"在三角形的草坪上修一条最短的路"",高"的名称没有在题目中出现,学生就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3.
在认识"底和高"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不同位置的底上的高",学生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要面对的,基于此,如何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底和高"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已有的"底和高"的前概念来构建科学概念,在本课中,"垂线段"概念就是高的"前概念",利用"前概念"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底和高"的科学概念。因此合理利用"身高"和"垂线段"这些前概念,有利于学生科学的认识"底和高"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4.
【课前研究及思考】《三角形的认识》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很多教师一样,我在教学过程中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学生的认知进程和教师预设的环节不一致。我们预设的教学序列是"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一两短边长度的和大于长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建构的认知序列却正好相反。那么,这种"偏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何理解这一性质的本质?又  相似文献   

5.
"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在已接触并初步认识三角形和直角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联系实际与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  相似文献   

6.
<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三角形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特征,发现数学现象,从而真正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本质。在此,我撷取本课的三个教学片断,作粗浅的思考。一、活动感知,促进操作思考的整合师:每个小组都有3根小棒,先测量小棒的长度,再试一试,看能不能用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小组实践操作)生1:3厘米、3厘米、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  相似文献   

7.
四年级的三角形作“高”是历来老师和历届学生公认的难点。笔者从一次听课中收集、整理了学生三角形作“高”的典型错误,加以归类分析,探寻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思考,提出了相应对策:引入生活“高”,厘清三角形的高;回溯新课背景,构建知识联系;顺势变化沟通,明晰本质;操作中沟通,联系本质;优化作高工具,帮助学困生。  相似文献   

8.
<正>三角形的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的内容。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高的概念,认识对应的底和高,并会作高。高的认识和作高的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三角形作高一直是学生公认的一个难点。练习中错误率比较高,有些学生即使到了六年级,三角形作高仍存在问题。典型错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顶点、边、内角、等概念,并会用符号语言来表示;通过介绍三角形在绘画中的意义,激发学生研究三角形在数学中意义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本课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找三角形、画三角形、比较三角形"的活动实现了三角形概念的主动建构,"拆拼三角形"的活动体会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贺卡"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底与高的相互依存关系,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在动手操作尝试画高、辨析交流、学生演示和观察的过程中,掌握画高的方法,体会三角形高与底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属于图形概念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相对应的底和高。如何让抽象的概念逐层深入,让学生自己建构起三角形概念?如何深化学生对底和高对应关系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画指定底对应的高?这些是教师较为困惑  相似文献   

12.
《三角形的分类》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分类,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层次,按边分,认识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在已有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缘起人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典型的起始课,经常被选为研究课。在一次教研中,一位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画三角形,从交流画法中认识三角形概念;再通过自学交流,明确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三角形高的表述;接着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画三角形的高,让学生画出几个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然后通过动手围四边形和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动态变化移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感受随着三角形的变化它的高也会随之变化。这样的教学流程我们都觉得很流畅,没有问题,何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也非常活跃,表面看教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时,已认识到图形的高的概念,并且已具备了"通过已知直线外一点向该直线作垂线"的基本技能.那么,对于"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生的现实基础怎么样呢?笔者在课前进行了前测,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 前测中,有5个学生能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如图1;有26个学生从一个顶点向对边画直线,但明显和对边不垂直,如图2;还有6个学生认为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图3.从前测结果看,学生对于三角形高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于是,我在教学这节课时,课始主要是通过联系与对比,帮助学生系统建构三角形高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重头戏"。但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并不高,而由于计算错误而造成的数学分数低,进而导致学生厌学,是数学老师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呢?一、分析原因,查找根源当前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上来看,都是由于"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又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没有形成思维定势。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主要表  相似文献   

16.
<正>一、背景介绍本课例是为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活动"而设计的,旨在通过操作与思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根据条件画三角形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系;同时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关注对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时可能遇到的疑惑.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三角形全等是初中平面几何的基础,是研究图形的有力工具,在数学推理中有着极  相似文献   

17.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是三角形一条美妙的性质。对学生进行本内容的教学 ,可以使他们感受到 :不管三角形如何变化 ,其三个内角的和始终是不变的 ,即变中蕴含了不变的数学思想。同时 ,在推导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过程中 ,几何变换的思想与方法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因此 ,本课的教学 ,对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 ,有着重要的价值。由于本课教学的重要 ,老师们都在探索好的教法 ,以便发挥它的教学功能。现在 ,读罢胡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股清新的感觉直涌心头 :这个好的设计在努力追求新颖与质量的统一 ,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1 创…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背景:本课是一节赛课。是我区一位四年级数学教师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的教学片断。赛课是借班上课,面对陌生的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核心理念,如何落实四基,以及如何灵活地使用教材,这节课都做了比较成功的尝试。教学片段:教师引领学生回顾了三角形的概念,这时学生还没有从陌生、紧张、拘谨的氛围中解脱出来,课堂的气氛有些沉闷。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是理解概念的前提,那怎样更好地判断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为理解新概念服务呢?现以教学"三角形的高"一课为例,这一以发生式定义的概念是本单元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容易犯不从顶点出发或从顶点出发却没有和对边垂直等错误,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入的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建构并深入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呢?笔者试图以学生的已学概念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在新旧概念的辨析中理解新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一、课前思考1援研究教材。"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图形的认识。本课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并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援抓核心词。"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