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旅游情感是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对理解乡村旅游吸引力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皖北国家级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数据爬取和语义网络分析,挖掘皖北乡村旅游的情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得出皖北乡村旅游以积极的旅游情感为主;优美的自然环境、特色的旅游项目等成为积极旅游情感的重要诱因;旅游开发同质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成为消极旅游情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20,(1):33-35
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而来的民族艺术。这种源自于群众生活的艺术不可避免地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安徽皖北地区民歌形式多种多样,有山歌、小调、舞歌等,在曲风上具有粗犷、朴实、豪迈等特点。通过对安徽皖北地区民歌的分布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希望助力于当地民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皖北六个地级市(阜阳市、淮北市、宿州市、淮南市、蚌埠市、亳州市)2007—2017年统计年鉴上人口流动的数据,通过异地城镇化率公式以及迁移选择指数计算皖北各市的人口省内异地城镇化率,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间维度来看,皖北人口省内异地城镇化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阶段性特征明显;城市间城镇化率虽然存在差异,但总体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从空间维度上看,合肥市是皖北地区人口省内异地城镇化的首选城市;皖南的芜湖市和马鞍山市次之;受空间临近性的影响,皖北内部城市间异地城镇化现象也较为普遍;(3)皖北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市的地理区位、省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都是影响皖北地区人口异地城镇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发展文旅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皖北地区文化资源深厚,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立足皖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文化资源特色,深入分析文旅产业要素发展现状,指出皖北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仍然采用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文旅产品体系以传统游览观光型为主、文旅产业发展活力不足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以文旅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文旅产业发展模式、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投资环境、重视文化创意和旅游科技赋能、升级各类乡村旅游供给要素配置等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宅基地改革和农民宅基地退出是新一轮土地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立足于皖北地区的实际调研,总结出皖北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政府与农民趋于理性和偏离理性并存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的宏观的政府角色定位、中观的宅基地自有属性、微观的农民个体和家庭特征等相关因素,从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和政府行为、多措并举,加强农民宅基地退出的制度创新、注重民生,让农民在城镇“沉淀”下来,更有“尊严”的生活等三个方面探索了一条适合皖北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皖北农村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进行阐述,从社会、经济、政策、文化以及居民个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皖北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方法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为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居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是农业劳动者共同居住,并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根据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密度和形态,将重庆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划分为五种。并在对目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江苏省内的古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 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平台,通过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江苏省古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据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古村落整体和局部的空间分布类型皆为凝聚型,古村落在整体上呈“一带多核”的分布状态.局部上来看,古村落在苏北地区呈“三核”分布,在苏中地区呈“一带一核多散点”分布,在苏南地区呈“多核”分布特征;(2)江苏省古村落分布相对集中且具有不均衡性特征,主要集中在苏州、扬州、南京、泰州;(3)自然环境方面,古村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亲水性”和“向阳性”特征,村落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有向高海拔地区分布的趋势;(4)社会人文方面,古村落的空间分布多位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旅游发展水平较高、历史悠久、人流量多的地区.研究结果揭示了江苏省古村落空间分布的规律,为江苏省古村落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2019年皖北地区6市的面板数据,借助EVIEWS9.0软件,经由F检验与Hausman检验选取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旅游业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皖北地区农民收入增长,6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个体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异性。为此,加强区域内旅游业合作,打造各市品牌旅游产品,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可以有效发挥旅游业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安擞旅游强省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快全省三大旅游板块的均衡发展,其中,皖北区域旅游急需大力发展。加快皖北旅游业发展,振兴皖北旅游经济已迫在眉睫。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消费者皖北旅游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学历和较低收入的中青年消费者是皖北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对省内游客来说,皖北地区的主要旅游吸引物是自然风景;对省外游客来说,皖北地区主要旅游吸引物是历史和民俗文化。影响省内游客来皖北地区旅游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卫生问题;影响省外游客来皖北地区旅游的主要因素是对皖北地区的了解较少。  相似文献   

11.
皖北地区旅游业是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短板,要实现皖北旅游业快速发展就要深究皖北旅游业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本文选取淮北市作为调查点,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了制约淮北市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此为皖北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调整对皖北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皖北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农业在皖北地区经济增长中仍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工业相对处于弱势地位,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比较小的结论。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建议,以达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皖北地区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皖北乡村治理中各种日益突出的矛盾,已经成为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建立一个治理和善治的皖北乡村社会,必须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组织,促进农村利益集团的成长,建立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的发展动力与运行机制,提出了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协同治理的乡村治理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Arc GIS空间统计工具分析了保山市隆阳区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样方分析和K函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隆阳区居民点分布在局部空间尺度内呈现出一定的聚集趋势,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居民点聚集趋势减弱。  相似文献   

15.
张克荣 《文教资料》2010,(31):104-105
皖北乡村治理中存在乡镇财政危机严重、“两委”矛盾激化和农村精英外流增加了乡村治理的压力等问题。使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安徽全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本文提出了各方利益主体协同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皖北是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过渡地带,近年来在该地区出土了较多的春秋时期青铜器,其中有许多造型精美,反映出较高的制作水平和墓葬等级制度,这些器物既有中原地区风格,又凸显地方文化特色,体现出该地区发达的青铜文化,也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皖北占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皖北地区6市城市827名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皖北地区城市老年人以强身健体作为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老年人锻炼的时间比较充分,以早晚为主,锻炼的内容呈现多样化.但专门的体育设施比较少、体育消费意识比较差,锻炼形式以与结伴锻炼和个人锻炼为主.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以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民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基于调查问卷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民产生的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和生态影响,探讨了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态度和满意度。基于此提出对策与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农民在休闲农业旅游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推动休闲农业旅游与农村文化的融合,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首先,阐述了皖北地区推行城乡对接合作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打造畅通的物流运输体系。其次,对国内在城乡对接合作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从推动工业园区与乡镇结对合作发展、深化产业园区带动的城乡对接合作发展、积极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对接合作的组织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皖北地区实施城乡对接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解放初期,皖北地区的反动会道门广泛散布谣言,并多次发动暴乱,严重威胁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人民政权在迅速平息暴乱的同时毅然对会道门采取取缔政策;此外,还通过孤立和打击反动道首,团结广大会众,发展生产、改善和提高广大群众生活水平,以及广泛开展政治教育活动等措施,沉重打击了反动会道门的势力,有效地教育了群众,从而有力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