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大思政课”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为新时代高质量建设“大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大思政课”建设中把握和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六个必须坚持”,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坚持”,是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两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则是全面系统总结这一规律的集大成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六个坚持”,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武器,进一步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需要大力弘扬“六个坚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彰显了中华文明与中国精神的时代回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必须恪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长远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汲取群众经验和智慧。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了理论创新的飞跃,即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必将指引着新时代的中国取得一系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这一新思想的创立,有着独特的科学依据、价值要义与实践进路,具体是在坚持“两个结合”中落实。“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要深刻认识并坚持“两个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实践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崔帅 《教育探索》2021,(12):53-55
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推进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助于在高校教师与学生群体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提升高校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需明确课程思政实施的意义、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课程思政的目标设定和...  相似文献   

5.
通过课程思政更好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使新时代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先进思想,认清现今我国正处于迈向成功的伟大变革阶段,牢牢把握与掌握与此相关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对教案与教法进行革新,将思政有机融合在课程中,使学生深入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责任,强化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6.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准确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性成果的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时代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时代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新境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就在于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对中国和世界问题的分析中,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教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的时代意蕴、实践要求与保障机制。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与广大教师群体一道构筑起当代中国的立教之本,直接影响到各阶段学生的成长成才。思政课教师要在适应时代要求中增强信心、提高素养、注重创新,努力达成"六点要求"、实现"八个相统一"。为实现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创新配套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表述被首次提出。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需要明晰3个前提性问题:一是在“什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思考中明确“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呈现形式,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又深刻回应时代之问的理论创新方向;二是在“什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考中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是在“为什么行”的思考中明确“两个结合”和“六个坚持”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奥秘,是永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规定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晶 《福建教育》2023,(17):31-33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以阶梯式发展提升思政课的时代高度,以递进式衔接拓展思政课的时间宽度,以同心圆式科学内涵建构丰富思政课的空间维度,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首先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意蕴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解读两个问题尤其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学习。习近平不但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将其同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所存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和新境界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基础的科学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习近平治国理政科学方法论的系统形成。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重要的新概念和新命题何以提出,是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回答的前提性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来检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提出具有三重基本维度的理据。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禀赋和本质特性,是其提出的“理论之根”;中国共产党依据这种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不断求解中国问题、促进“两个结合”不断深入,不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路径和经验,是其提出的“历史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向和较为系统的具体内容,是其提出的“现实条件和切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融入思政课具有时代价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稳定国家和社会安全、实现学校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实需要。融入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理论层面的法治中国思想和实践层面的平安中国思想以及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融入的路径包括: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增强思政课教师"学透"、"讲清"、"善教"的教学本领,夯实"全员"育人基础;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形成其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全过程"育人局面;提升校园文化的主场所教育功能,构建多元主体的"全方位"环境育人态势。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化学习视角下,从面上切入,设置中观驱动性问题;从线上展开,通过时间线、空间线、关联线,让思政课有血有肉;从点上融入,让思政课走深走实。通过教学,使“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长为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哲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坚持“两个结合”,强化了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根基、时代特征和文化基础。“六个坚持”的系统概括,凝结着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立场观点方法的精髓,是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基础上的重要成果,它既是对中国特定国情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思考,也是对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洞察。这一思想体系为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同时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智慧。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传播是我们党的使命所在,必须强化理论武装和宣传阐释,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一书不仅紧密联系了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而且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广大受众,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对新论断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8.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高校思政课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建好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现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师的重要任务。如何进行高质量教学、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确保课程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成为最近高校思政课教师探讨的热点问题。2023年6月24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化工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9.
建设“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聚焦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任务要求,要通过改革思政课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拓展大工作格局等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出了“六个坚持”的要求,其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它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内涵,即人民性的价值立场、科学性的理论立场、创新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实践观点、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世界历史的整体思维。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要求:确保理论成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色不变,不断贡献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与道义力量,助力提高理论的供给力、解释力,更好体现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提供整体性前瞻性的科学思想方法,更具有为人类谋进步的视野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