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金中道”集中体现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精华,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它是一种“至善”的境界,是美德之所以为美德的在量的方面的规定性,过度与不及都会引起美德向恶行转化.而实现全民的“至善”就在于实现黄金中道。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人生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幸福、幸福何以可能,是人们一直探讨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推崇德性幸福论,认为幸福是至善、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最大的幸福是思辩;要想获得幸福就要勤于实践,要正确处理幸福与德性、货币及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这本著作中,幸福问题是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它与善、德性、中道等问题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他指出幸福是一种最高的善,一种合于美好德性的实现活动,同时也指出了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其中很多观点在今天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重要范畴,体现了与其形而上学、心理学、生物学的一致性.认真审视中道说,则可知其不仅包含中道观、中道方法,更内蕴着深刻的中道精神,即至善是理性和欲望的契合;意味着德性论和规范论的统一;意味着众人之治好于个人之治.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育文化往往建立在成人对儿童的优越感的基础之上。这种优越感假定:儿童生下来就像一张可任意涂抹的白纸或一只有待填塞的空瓶;成人是儿童之师,儿童成长的目的就是要学做成人,向成人看齐。本文对这两个基本假设的虚妄性进行了分析与批判,指出教育是一门与人的"内在天性"及其"生长法则"合作的艺术,成人不可能按自己的主观意愿任意地塑造儿童;成人并不事事处处优越于儿童,在某些方面,成人应当以儿童为师,向儿童学习。这两点结合起来,便是作为一种教育态度的"谦卑"。论文认为,谦卑不是成人在儿童面前故意摆出的一种低姿态,而是人之为师所必备的一种专业伦理品格。  相似文献   

6.
谦卑的心     
有一阵子,我住在布鲁赛尔市中心,上学途中必定经过拉莫奈广场,在广场的角落,经常有一位老太太在那里摆个小摊儿卖花。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是古希腊时期对幸福问题论述最深刻 ,最系统的人。他将幸福定义为“灵魂的一种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 ;认为幸福就是至善 ,是需要外在善作辅佐的 ,是通过学习和努力得到的。同时他还指出了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以及个体幸福与整体幸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是在继承古希腊传统中道思想和结合当时现实社会状况的基础上 ,经过理论论证的系统化的学说 ,它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文章从该思想的历史溯源、含义及其在城邦政治中的体现三方面进行论述 ,这对于把握以“中道”为核心的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和理解西方社会生活的价值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蒋光宇 《课外阅读》2010,(16):58-58
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其父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  相似文献   

10.
谦卑的谷子     
钟读花 《新读写》2014,(10):55-55
谷子黄了的时候,田里的鸟儿就多了。鸟儿纷繁,有麻雀、亚篮子、花喜鹊,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最多的鸟儿,是麻雀,成群成群地飞。一群飞来,旋转而下,就像天空中蓦然降下一片云。麻雀落下,踩在谷穗的顶上,唧唧喳喳地叫着,肆意喙啄,你便能看到那些细碎的谷粒,飞扬着,四溅着。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主张快乐与德性相结合,欲望意志受德性支配。他提出“幸福是至善”、“幸福就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最大的幸福是思辨”等思想命题,指出获得幸福的途径就在于亲身实践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其思想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今天也将给予人们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良品伦理学的强势复兴,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的实践观念在当代道德哲学论域颇受重视且影响广泛。但实际上,他们的实践观念都偏离了人们的常识,从而流于偏狭,其实践价值也要大打折扣。我们需要发展一种常识性的实践观念。属人的良品成于常识性实践,而不是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理解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虚拟实践是一种新的实践形式,与作为由理性认识通达现实实践必经的中间环节的实践观念相比,它有许多优越之处,从而超越了实践观念而逐渐成为新的中介.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五个维度对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概念进行了诠释,反思了古代德性伦理学与现代德性伦理学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对现代人的几点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论述了对幸福的观点。从理性的角度认为,在善的体系中,那个最好的、终极的、自足的、最完满的、以自身为目的、最高的善就是幸福。追求幸福的生活体现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性,这就是人能够通过主动选择理性生活来过一种道德生活。他认为思辨的人生是最幸福的人生。从感性的角度认为,幸福的生活必然是快乐,这样他把人的心理体验、情感体现拉入到幸福中来,力图克服把幸福空洞化,体现了其理论的调和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德性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尼各马科伦理学》、《大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等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就德性的内涵、德性的本质、德性的类型、德性的形成、德性的培养、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具体表现形式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分析,奠定了西方伦理学德性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下文简称《好声音3》)的比赛中,从韩国归来的练习生张碧晨无疑是最有亮点的学员之一,面对四位导师的哄抢,张碧晨最终选择加盟那英战队。在接受笔者的专访时,她坦荡荡地表示,参加《好声音3》是冲着那英而来,而那英转身了,比赛就变成了表演。  相似文献   

18.
王斌 《文教资料》2008,(34):27-28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对幸福问题探讨最多、最系统的人.亚里士多德通过"什么是幸福"、"怎样达到幸福"、"幸福的生活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和论证,最终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化的幸福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个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  相似文献   

20.
善是一个重要的伦理范畴。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对“善”作了一种事实的陈述,即善是指职责的履行或功能的完善。同时,善作为一切事物或活动的目的,在这些目的中,有一个最高的目的,即最高的善,那就是幸福。人的合乎“善”的行为就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承认、尊重万物的目的并追求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