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是党执政最大的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要正确理解和处理江山与人民的关系,就要把握人民是江山建设的主体力量、江山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及江山与人民辩证统一的科学内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立足于人民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新时代密切保持党群关系提供理论指导,为新时代防范与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智力支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思想遵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强调,要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安全为基石的安全思想及为人民谋幸福的治理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军队坚决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价值担当和时代风采。军地艺术工作者们积极创作军队抗疫题材作品,投身"艺术抗疫",创作出许多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记录了白衣逆行、为国执甲的英雄义举,讲述了军队医疗队员"愿用生命拯救生命"的抗疫故事,  相似文献   

3.
图片史料在培养学生实证素养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中,对图片的选取过于随意以及缺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导致图片史料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实证素养的培育还处于较浅的层次。本文通过对统编版教材有关章节的图片史料进行分析,结合史料实证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在提取图片史料信息,分析不同类型史料价值和运用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论证等方面,归纳不同层次素养的教学策略,努力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培育学生实证素养。  相似文献   

4.
培养时空观念素养已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文章基于课例研究,通过运用情境教学、巧用历史时间轴、活用历史地图、关注纵横延伸等方式探究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核心素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即课程改革以来对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重视,有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价值。作为一种主题思想,教学立意是历史课堂的灵魂,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与学生学情,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价值聚焦,集中体现了以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思路,有利于学生在繁杂的历史知识中把握重点、理清逻辑、生成价值。基于此,本文拟结合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立意”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人民群众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承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的价值立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紧密结合新时代具体实践,多维审视人民与国家关系,创造性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民与江山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逻辑,生动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观,为正确看待人民与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基本思路,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力迈向新征程的“中国密码”。  相似文献   

7.
教学立意与史感培养越来越受到高中历史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人性化"教学立意可以使历史教学摆脱对历史知识的机械罗列,使历史课堂充满"人性"地展开,让学生在"人"的历史中感悟历史魅力,提升史感,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及其养成,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新目标,以及衡量自己教学成果的新标尺。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都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国情怀则是核心价值观在历史学科中的集中体现。本文将结合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的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探索家国情怀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立意”,即确立教学主题;“价值立意”,即以价值为导向进行立意。对历史教学而言,“价值立意”就是要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对历史进程做出科学阐明,包括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等做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在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基础上,以史料分析为依据,并准确提炼其精神价值观,是当前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从这个角度讲,价值立意在历史教学中属于高维度的认知阶段,尤其是其“立德树人”的高度和“唯物史观”的审视态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以“价值立意”统摄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学思路:把中国外交史和党史研究专家的研究成果引入中学历史课堂,以新颖别致的角度和高屋建瓴的方式来学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课。  相似文献   

11.
陈华 《中学教学参考》2014,(22):113-113
<正>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就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广度的讨论后得出结论的方法。但不是任何内容都可纳入讨论范围,肤浅的内容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而艰深的内容又使课堂讨论失去生气。那么,如何选择历史课堂讨论的时机?一、捕捉学生的"疑点"学生想象力丰富,观点有时新奇、独特甚至错误,教师要善于用错误的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如讲授戊戌变法的背景时,笔者利用《时局图》展示了列强瓜分  相似文献   

12.
教学立意是教学的灵魂,教材解读则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提炼教学立意,会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境界:熟读精思,以教材的显性主题作为教学立意;解构重组,从教材的隐性信息中发掘教学立意;征引学术,从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中寻找新的教学立意。三重境界有深浅之分,但无高下之别,教学立意不应一味追求专业化和学术性,而应从实际出发,选择更加适合学情的教学立意。  相似文献   

13.
作为高中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一次教学尝试,本次授课过程我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设置教学情境和活动任务,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体会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教授完毕,在评课专家的指导下,我认真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并提炼出一些改进的方法。本文我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呈现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并阐释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提高高中历史选修模块教学的有效性应整合教材、研读史料、加强与必修模块联系,以适应福建新课程高考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说课"实际上是一种教研形式,比一般"上课"更具研究性。其"研究性"一般可体现于:能够深化教学主题的探究,可使教师增强"教学"反思习惯的养成,利于促进教师自觉扩大专业阅读面和有效性,还可借以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所以,"说课"是教学研究的一种有效形式和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16.
高中《宋明理学》一课.是广大教师公认的一堂疑难课.甚至有人将其戏称为“送命”理学。概括来说.导致宋明理学不好教的原因有四个方面:首先,理学本身哲学味道浓,极具抽象性思辨:其二是学情,学生对理学产生的背景——魏晋以后儒学的下行趋势及佛道思想的出现与转盛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7.
人民版教材对“百家争鸣”下了极为精辟的定义:“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梁继程 《考试周刊》2009,(2):198-199
希腊神话诡谲多姿,是古希腊人富有诗意的纯真编织的一个奇异的梦幻世界,深受中小学生甚至成年人的喜爱,另一方面,希腊神话超乎现实但又源于现实,它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鉴于此,本文作者尝试将希腊神话适度引入高中历史相关教学,并以人民版《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为例,作这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在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的专题模块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笔者认为实施历史主题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教学主题与学习目标目前高中历史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其中必修有三个主题(专题或模块),即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和思想文化与科技发展历程;而选  相似文献   

20.
正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致力于建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对语文要素进行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系统编排。就单元而言,统编教材系统编排了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部分,强调三部分的有机结合,协同共生。校准"三位一体"中"略读课"的教学定位,落实语文要素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教师审视教材,凸显教学重点,实现有效的略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