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些上海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在中学要做到“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即通常所说的“十六字方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正>“据史读图”,即“把教材文字叙述中涉及地理分布的内容落实到地图上,能准确地再认再现其空间位置。”[1]据史读图是历史教学中一种常见的研习方法,在利用方位图明确疆域四至、行政区划及辖区范围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材中,除文本叙述外,有众多的形势图、示意图、分布图等,这就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据史读图”提供了大量的实用素材。在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六国》中有一幅图片《秦朝形势图》,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育是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明的发展趋势,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进步意识.中国古代史教学应该注意历史进程的“文明化过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应注重文明史观的引导.在实际的中学历史教育中,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进步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客观地看待过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正>“以诗证史”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发展思路。陈寅恪先生是“以诗证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中国诗既有此三特点,故与历史发生关系”[1],其《元白诗笺证稿》则是利用中国诗来研究历史的典范之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与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反映不同时期广阔的生活画卷,且后人亦能从中发掘王朝兴替与社会变迁的诸多信息。利用古诗作为日常教学的史料,可以展现史料的多元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是历史学家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一步步构建起来的,问题一向是历史研究的主导因素[1]。科学设问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史学研究方面,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同样重要,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建立在问题之上[2]。中学历史教学所应做的,是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案例,训练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要有观点,提出观点之前要有论据,论据必须足够支撑观点,论据需要可靠全面,观点和观点之间有逻辑性。因此,好的问题设计应该让学生能够实现这一思维训练的过程,历史课中设计出好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的单元教学设计为例,选取其中富有代表性的问题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口述史教学是落实“双新”重要理念、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口述史开展过程中,访谈提纲设计非常关键,它是围绕研究主题这个核心目标展开,并为采访历史人物提供方向和整体架构,体现采访者对整个访谈的理解和思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教学要以“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1]的实施要求。如何在访谈提纲编制中围绕研究主题,体现课程标准,实现深度学习,大概念理念是一个很好的思维视角,笔者结合自己的口述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具有批判性思维,实证性强,突出体现历史学科求真求实的学科特征。[1]黄牧航老师撰写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一书,从教学和评价角度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剖析[2];《历史教学》近期刊发了《近五年我国中学历史“史料实证”教学的进路与审视》一文,对研究史料实证素养的论文进行了总结。[3]本文着力探讨在高中历史命题中如何体现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层级的考查。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1]作为一门“人”的学科,它不仅指历史进程中的人,还包括老师与学生。但就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情况来看,对教学中的学生,对学生考试的知识都重视有余,而历史进程中的人则关注不足。针对历史教学多见“事”少见“人”的问题,笔者坚持“以人识史,以史育人”的教学理念,对部编版《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此上海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在中学做到“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即通常所说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逻辑体系,即“史料-史论-史观”。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贯彻这十六字方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逻辑呢?本期“聚集”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瞬息万变的资讯让人们目不暇接,各种提供讯息的管道俯拾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历史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才能让学生积极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历史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成为知道如何批判地处理当下和过去的现象的负责任的公民”[1]。中学历史课堂的知识学习过程,是学生有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新时代历史教育的知识观念,才能有效地调整中学历史课堂中的教与学,从而进一步实现历史教育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11.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证性,是中学历史最具学科特色的特质之一.是历史教学的底线。中学历史教育务必使学生形成史证性思维意识,不仅在于能使学生理解史学的发展会不断丰富、完善对历史的认识。避免把课程(教材)中的“历史”当作是绝对客观的教条,而且能使学生形成言必有据的严谨态度。这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现代公民所需的重要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中学历史教学特别强调“情境创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先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为什么要倡导情境教学呢?因为历史学的本质是一门“人学”,没有了人和人的活动,也就不会有历史学。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而历史上所有人的活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下发生的[1]。同时,通过情境创设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利用情境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本)》在“中学历史核心素养之关键能力目标结构”之“历史解释”指出要运用概念和范畴,分析、综合基本史实。其中,明确提出的概念和范畴,有“相同与不同”“背景与条件”“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联系与区别”“主观与客观”“量变与质变”。[1]事实上,“延续与变迁”亦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概念和范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选择性必修1课程的“教学提示”中明确写到“教师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上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理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解释”[1]11。现行的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通过简化历史知识,重在呈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不刻意追求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相似历史概念互扰、历史事件断裂、历史结论突兀等现象。所以,历史教师“利用教科书进行教学,其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地理解书本所隐藏的知识,而不是其所展现的内容”[2]254。这就需要教师“揭示”教科书隐藏的内容,剖析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利于学科素养培养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情境教学法,即教师为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带有强烈情感性的教学氛围,并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参与教学,进而提升教学质效[1]。显然,这契合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有助于将情感与认知有效结合,进而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借助针对性教学手段模拟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与史料分析中深化历史认知[2]。  相似文献   

16.
<正>量规具有“评价标准公开透明”、“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便于学生自我评价”等优点。[1]中山市濠头中学的杨家平老师在《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学视阈下的历史学习目标量规运用》(刊于《中学历史教学》2021年第12期,以下简称:《量规运用》)中,借鉴了卡拉·摩尔、莉比·H.加斯特、罗伯特·J.马扎诺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表现量规的编制与使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阅读后产生了如下两个困惑。首先,《量规运用》所呈现的“表现量规”能否称为“量规”?  相似文献   

17.
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乡土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作用。在新课程中,充分利用、适当补充乡土历史材料,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就历史学科而言,“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历史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1]这就提醒我们,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必须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途径。为此,“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2]然而,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美术课堂中要积极调动学生思想的独创性,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达到“乐学”、“乐创”、“能创”的教学境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以下儿方而做了一些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我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进一步明确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给中学历史教学应有的地位。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情操,树立共产主义信念,使学生具有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需要的、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特定任务。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