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廖世承重视高等师范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张以师范独立为办学体制、以培养合格教师为办学目标、以严选师资力量为办学保障、以三育并重为教学内容。廖世承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与社会教育和战时教育紧密相连,形成了其独特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体系。廖世承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日寇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危机,战场上的失利更加暴露了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低下,政府和教育界在发展高等师范教育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廖世承以其深厚的学养、显著的业绩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被任命为筹备国立师范学院的主任委员,后又被任命为院长,在艰苦的条件下创办起国立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术研究与现代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是教育学术体制化的一个重要表征,近代中国依托国立大学成立的教育研究机构体现了现代大学寻求教育学术研究与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在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育研究机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各机构因所属大学类型、创办者的研究意识等原因,既反映出其共性特征,又呈现了各自的特色,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学术精神和传统。另一方面,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育研究机构普遍存在自主性缺失的问题,且经费短缺严重,极大地制约了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全面考察和分析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成败得失,可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代国立大学校长之任命,其路径取向基本上是沿着行政干预减少、教育渐趋独立的方向发展,而校长的任职资格,虽然没有明文专门规定,但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法律法令体系中亦可略见其概。析其源流,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校长的任命与任职资格乃深受德美法大学之综合影响。在校长与教师聘任之关系上,历经了校长独具权责至与其它机构共享聘任权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1920年前后,中国教育界就"是否应保持独立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展开了激烈论争,时值美国教育专家杜威、孟禄相继访华,南北各派学人借机争夺二人以壮本派声威,谋求中国教育变革的龙头地位。不同的学术团体和个人推动、接受或抗拒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变革的背后,牵连的是民国教育界各种派系的人事关系和学校存废、发展方向的现实问题。杜威、孟禄访华期间的许多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教育界各方力量的较量和势力消长,以及学人矛盾对近代教育制度变革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有春 《高教探索》2012,(4):97-104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师范研究所创办于1938年12月,1950年因学校行政机构整编而撤销。它以"训练教育学术专材,研究高深教育学术"为目的,对西北教育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改进,并培养了一大批教育研究人才,成为近代中国教育研究机构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抗战期间,由师范类院校创设的教育研究机构仅此一家,其教育研究体现了自己的特色,为教育学术研究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迁至陕西城固,与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组成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在北平师范大学的基础上,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成立。在抗战的岁月里,国立西北师院秉承北平师大诚笃朴实、艰苦奋斗的校风,在推行民众教育、服务地方建设、加强本校的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抗战胜利的时候,西北师院在师生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在各国立西北高等院校的前列,甚至和各国立师范院校相比,也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北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是在外力作用的驱使下逐步推进的.从北平师范大学到西北师范学院在兰州的落地生根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抗战时期西迁的一个重要硕果.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李蒸既服膺于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又对我国特殊时期的高等教育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见解,他将高等教育的一般职能与高等师范教育的特殊意义、西北文化建设的需求相结合,提出了"以教育振兴西北"的口号,通过感召师生、学科建设、民众教育、科学研究以服务西北、开发西北,引领和提升西北文化.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校长是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者和标志性人物.对国立大学校长管理权限和产生机制的探讨,既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中国近代国立大学的管理机制,也可以为当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总辖全校事务,其产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立大学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山大学在近代广东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其前身国立广东大学合并四所专门学校、高等师范而成立的原因和过程方面一直缺乏详细研究。高专改大和合并为综合大学是20年代中国学制变革的重点,广东高等教育的改革连续经历了这两个方面。特别是在各省建立综合性大学纷纷难产的情况下,快速合并几所高校成立的国立广东大学很引人瞩目。本文拟剖析国立广东大学的成因与格局变动,以关注全国性变革中的广东特点和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学制变革的多样化面貌。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高等师范、国立综合性大学、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中,由于各大学教育学科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学术研究、培养目标等不同,教育学科的设置模式也不一样.四类不同性质大学的教育学科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了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现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2.
国立高等教育的保障性主要是由其公共性决定的,但欲使其进一步健康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变革法律,革新监督,控制质量,科学管理,探索创新国立高等教育的制度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13.
纵观我国的高等农业教育,可清晰地看到由专门学校到农业大学,由"省立"到"国立"的发展轨迹。但是,对于不同的学校而言,这一发展历程却是大相径庭。通过对四川农学院"国立化"历程及"国立"动因的探讨,揭示了民国时期高等农业教育的近代化转型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师制度是中国近代大学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近代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该主题的最新成果之一,《移植与再造:近代中国大学教师制度之演进》在研究视角、研究思路、整体架构与学术观点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全面深入理解近代大学教师制度嬗变、进而体认近代教育变革的复杂性和渐进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的非国立教育(私立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基辅罗斯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现已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俄罗斯社会的转型,非国立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在非国立教育稳步发展的今天,探寻和关注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是对教育系统内部要发生质的变化、结构和功能要求作进一步调整的基本反应。自1897年清政府在上海首创南洋公学师范院起,历经百年沧桑,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过程之中,我国逐渐地形成了颇具自己特色的封闭型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和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清末第一所师范学校建立到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的20多年间,中国师范教育一直是独立建制,由 国家统一办理。《壬戌学制》颁布后,受美国模式的影响,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逐渐形成了颇具自己特色的高等师范教育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波兰教育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波兰非国立高等学校的设立、内部管理体制、财产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政府管理等,提出了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有借鉴意义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代浙江的高等教育自清末以来虽不断有所发展,但与较为发达的基础教育相比,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1927年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后,将浙江作为试行大学区制的省份,成立了国立浙江大学,使停办多年的浙江高等学堂得以恢复和提升;并倡导发展高等艺术教育,在杭州筹划创办了国立艺术院.这两所国立高等院校的恢复和创办夯实了浙江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立剧专作为现代中国早期的国立戏剧教育机构,曾在中国文学与艺术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因为是国民党文化教育机构,学界较少关注,本文从国立剧专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莎士比亚的演出切入,具体以第1次公演《威尼斯商人》为个案对此进行历史考察,揭示国立剧专的办学经历、活动内容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