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维 《现代视听》2012,(7):72-75
新闻活动中无不渗透着新闻作者的审美情感,然而新闻报道一直讲究追求真实客观。在审美情感渗透的新闻活动中要保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必须坚持以事实为基础、以真情动人、理性与情感交融的基本原则。本文试以《人民日报》"走基层"报道为例,分析其新闻作者审美情感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2.
随着后情感社会的来临,加之新媒介生态的加速演进,情感转向客观上已经在我国新闻业实践中兴起。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重大战略部署下,我国主流媒体应当立足全媒体传播格局,合理运用情感表达策略,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当前我国主流媒体已经初步探索出情感融入新闻生产的可行实践路径,但在后真相语境下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从主流媒体情感转向的动力机制、情感表达的策略运用,以及后真相语境下过度情感化的风险等层面展开深入思考,并探讨新闻情感建设性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王春枝 《青年记者》2023,(23):66-68
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业生态环境发生了系统性改变,情感曾经是新闻学中讳莫如深的存在,如今变得越来越受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新闻业发生了一系列以情感为驱动力的变革,以适应当前的传播规则,主要体现在以情感为导向的报道理念创新、注重情感体验的报道形态创新,以及基于情感信息流的传受关系重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运用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理论考察暖新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暖新闻以跨媒介叙事和建设性思维影响着社会的其他领域。作为新媒介技术环境下新闻业自身发展的一种产物,暖新闻调整着传统新闻实践中的客观和真实性要求,致力于实现事实真实和正面情感真实的统一,既以真事服人,也以真情动人。暖新闻社会实践的主体范畴包含了人、事件、文本、技术、权力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魏颜蓓 《青年记者》2007,(18):41-41
新闻的客观,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性;记者的主观,是指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所倾注的情感因素和所进行的功利取舍。关于两者的定位问题,说白了,就是新闻作品与记者的主观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表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什么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理论基础的公共新闻运动是新闻业超越客观/主观的二元对立的一种路径.新闻从主观和客观的二元对立,转向公共和私人的二元对立,公共超越了事实成为新闻的核心理念,公众而不是消费者成为了新闻的主要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7.
孙媛 《大观周刊》2012,(52):25-26
每种电视节目形式的产生必然有着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背景。而在今天情感类真人秀节目充斥着银幕的情况下,当人们都沉溺其中被节目中光怪陆离的内容所吸引的时候,我们更应谊对其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本文将运用社会历史学的电视批评方法,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具体以“真、善、蔓”评判标准对此类节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剖析,使其得以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新闻客观性原则要求传播者以客观、冷静的专业姿态投入新闻报道,避免个人情感介入,从而干扰新闻的公正,客观.但新闻传播归根到底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情感与理性一样,都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人的任何活动都难以摆脱情感的影响,这当然包括新闻传播活动.且与受众相比,传播者位于信息"一线",接触着更原生态、更大量的事实信息,其所受到的情感冲击势必更直接、更剧烈.所以,拒绝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者的情感介入既不现实,也是违背人性的.  相似文献   

9.
记者在采访中需要处在一种“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好自己的情感,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新闻公认是要客观公正的,而客观就会与情感有矛盾。情感通常是有排他性的,无论是作为个人的情感,还是作为某个群体的情感倾向,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一部分人,同时疏远另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新闻业的到来,情感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日益渗透,甚至成为一种新的新闻价值。在中印边境冲突事件中,主流媒体的情感传播逻辑体现在新闻生产、流通和接受的各环节,卫国戍边英雄报道通过多元媒介形态渲染英雄们以身许国、浴血奋战的家国情怀,激发了公众们的情感共鸣与认同。本研究基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新闻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尝试测量不同的情感动员使用策略与效果,发现新闻报道的情绪倾向与网民行为结果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同时,本文依据“情感动员”理论框架,提炼出主流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情感治理策略的“价值—情境—结构”三个核心概念,对媒体运用情感动员、解决突发性危机事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与市场力量相结合正在不断加深情感因素在驱动新闻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中外新闻业对情感的认知和研究历程,分析情感逻辑在国际新闻生产、流通与消费全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关注国际范围内新闻情感化与平台化的相互建构,进而为如何在数字化和全球化语境下做好中国国际新闻实践提供情感干预的理念和方案,推动中国新闻与国际受众情感共通性的有效提升,有感情、有温度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3.
王红 《现代视听》2013,(6):40-42
从审美角度考察,音乐真人秀节目能够激发观众自由情感,使其产生了教化人心、净化灵魂、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的情感。从文本自身进行审视,文本中节目元素所体现的直观真实和客观真实,成为构建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必要条件和美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闻必须客观、真实、理性,但从传播学上来讲,要想达到好的传播效果需要借助一定的情感元素,好的新闻报道背后一定有记者编辑浓烈的情感。那么如何在电视新闻中表现记者的情感呢,表现不当又会出现哪些问题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对如何避免出现情感伤害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8,(11)
本文聚焦新闻业报道样态变迁的两条脉络。从精确新闻到数据新闻,新闻业拥抱社会科学中量的研究路径。数据新闻进一步借由透明来宣示客观,透明性正成为客观性的新内涵。从新新闻到非虚构写作,新闻业则从文学范式转向拥抱社会科学研究中质的研究路径。非虚构写作与质的研究方法有三个共同的特征:在采访方式上,推崇在自然主义;在记者与受访者关系上,提出向受访者学习;在意义的生成阶段,记者要与受访者达成视阈的融合以求真正的理解。近四十年前,Weaver等学者倡导新闻业要拥抱社会科学,但他们只关注到量的研究路径对新闻业的积极意义,本文进一步提出非虚构写作实践中映射出对质的研究路径的运用,我们将其视作新闻业与社会科学的第二次联姻。社会科学应用于新闻实践,使新闻业日益具有走向理解知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尤其是在突发性的灾难报道中,情感介入不仅无可避免,而且功能巨大.在同情的作用下,传播主体的情感介入加强了社会团结,凝聚了民族精神.然而,传播主体的情感管理也必不可少.通过情感管理,传播者调整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使得"同情"更加合宜,既被新闻当事人又被广大受众接受,从而保障情感的正向功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是我们文字工作者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新闻的范畴里,理性的逻辑思维适合于评论文章,情感的运用则更多地表现在通讯和特写中。而作为人物特写类的文章,情感的运用更为重要,因为人物特写给读者的是一个个有血  相似文献   

18.
新闻播音主持人的情感运用直接关系到新闻播音主持的效果,影响着受众群体的接受心理.为了有效提升新闻播音主持的效果,正确引导舆论走向,新闻播音主持人则需要掌握有效的情感运用技巧,在展开新闻播音主持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发挥出自身的丰富情感,促使新闻能够被受众群体所接受、认可.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新闻播音主持人情感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9.
新闻播音主持人以有声语言为主线,通过真实的、相对稳定的身份为受众服务.新闻播音主持人掌握良好的情感运用技巧,在新闻播音过程中充分调动情感要素,是新闻节目被受众接受、肯定,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原型理论引入到广告中情感女性形象塑造的研究,探讨在广告中出现的情感女性形象的原型沉淀及传播功效.研究发现,人们乐于接受广告中的情感女性形象正是由于根植于受众内心的原型被释放,这种原型根据东西方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影视剧本中的传播而被固定流传下来,在人们的脑海里形成了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