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举世公认的故事渊薮,《一千零一夜》用非哲学的方式,提供了最早的叙事哲学——“故事”。“故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故事的需求植根于人类好奇的天性。与中国以及西方古典叙事传统相比照,《一千零一夜》有自己的经典叙事结构故事的讲述从秘密和禁忌开始。  相似文献   

2.
菲利普·罗斯的小说《普通人》采用古代寓言剧故事题材写成现代小说。用朴实简单的故事和双维度叙事结构,借用多种文学隐喻手法从多方面阐述主题。作品中运用了与古代同名寓言剧的暗指或隐喻,提出了人类命运的普遍性问题,更对这种人类命运的普遍主题表达了自己的关注与忧虑。  相似文献   

3.
叙事普遍存在于人类文化之中,这不仅反映出叙事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更主要地折射出叙事是人类主体的根本属性,而叙事思维则是主体叙事属性的内在依据。叙事不仅是一种艺术类型,而且还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生存方式。叙事作为人类基本思维方式,关键在于时间是人类生存和行为活动的基本维度。叙事思维是主体将自身生活中的人事物融于时间进行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主体性和时间性是其两大核心,具有聚焦性、综合性和整体性三个基本特性。叙事思维意味着叙事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种认知主要表现为对时间、主体和意义的认知。然而,叙事思维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如受制于时间、具有浅表性及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多元性等缺点。  相似文献   

4.
英雄人物叙事教学是以英雄人物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寓于英雄人物故事之中,通过叙事形式将其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英雄人物叙事教学有助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强化思政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价值认同。探究英雄人物叙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路径需要从确定叙事主题,选取英雄人物;创设叙事情境,叙述英雄故事和解析叙事内容,感悟英雄精神三个环节入手,以充分发挥英雄人物叙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是位理性的、善于思考的作家,她采用抽象性语言阐释自己的心灵世界,目光深邃而温和,叙事舒缓而呈散文化倾向。王安忆从未放弃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思索和追问,把故事形象与思想相结合,表现生命的孤独和人性的异化,叙事呈观念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有效地阅读理解应实现速度和准确的平衡,这不仅需要读者具备良好的词法基础和句法基础,还需要读者具备较好的认知思考能力。文章以阅读策略和叙事学研究为基础,主要以英语专业课程教材《高级英语》中的故事语篇《敲诈》为例,探讨阅读理解中的叙事时间建构,重点围绕叙事情节、时序和时距展开。  相似文献   

7.
黎加厚 《上海教育》2006,(8A):11-12
让教师述说自己的故事 教育叙事是从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所谓“叙事”(narrative),就是叙述故事。在西方的叙事学(narratology)定义中,是指对“述说”的研究,一般是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研究。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因此,从人类认知和学习的角度看,“叙事”本身就是一个大教育。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成熟期和高峰期,该时期的叙事理论与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叙事学的国情特色,具有标本或示范功能。《明清叙事思想研究》分四个层面对此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即:从体制形态看明清叙事思想;王国维、梁启超的叙事思想;报刊语境、读者意识与近代叙事思想的变化和明清小说的叙事艺术。其研究的切入点和体例设置独具匠心,视野开阔,思路清晰,尊重历史,新见迭出,从整体上凸显了明清叙事思想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9.
若以叙事的形式把课程内容整合在游戏的故事情节中,则学习者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探究,和同伴协商及自我协商达到认知效果。通过论述协商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在叙事中心的基于游戏的探究学习中的应用,提出叙事中心的基于游戏的探究学习的特点及其学习环境的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10.
《中原》是2021年阎连科获得第七届华语纽曼文学奖前后所作。按照热奈特的正、副文本概念,小说与其获奖演讲词《一个比世界更大的村庄》副文本共同构成文本综合体。内容上,小说讲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一个普通家庭成员相互谋杀又和解的闹剧。叙事形式上,作者通过运用主题并置性空间叙事改造嵌套故事结构,将皋田镇大学生一家人的命运放置在全球化、城镇化的共时性时空压缩下考察,揭示了共时性时空下人类生存困境的普遍性,并通过想象的叙事悬置和解构了伦理和解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何朝辉 《文教资料》2010,(11):29-31
当代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叙事基调是反讽的,它的叙事中充满了“创造性的讽刺意识”。在小说中作者将词语反讽、情景反讽(戏剧反讽)和结构反讽等叙事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了一种巨大的反讽张力.旨在揭示这样的主题:人性的黑暗具有普遍性,人类的暴力与杀戮源于人类自身中的人性之“恶”。  相似文献   

12.
艾萨克.辛格因其小说以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来展现犹太文化以及人类的普遍处境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以辛格的短篇叙事故事《巴士》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空间的设置及其他叙事技巧几个层面上来分析辛格的短篇小说,重点探讨辛格是如何通过有限、间断、淡化的时间序列来构建无限、立体和凸显的空间意象,从而达到时间序列叙事作品的图景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艾丽丝·门罗在其短篇名作《逃离》中,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叙述了卡拉由于无法忍受丈夫的唯利是图与霸道冷漠,在邻居的帮助下试图离家出走以逃离不幸的婚姻生活,最后却因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返回家中的故事。在此用法国叙事学家西摩·查特曼、热拉尔·热奈特和苏珊·S·兰瑟的叙事理论分析小说《逃离》在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声音等方面的叙事技巧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和《奥德修纪》都采用纪行的写法叙述了主人公同妖魔斗争的故事.在叙事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各具特点.从叙事视角、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探究二者在叙事形式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可以折射出东西方社会和文化等差异对二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列异传》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处理巧妙:其故事主要通过叙事学的预叙和概述的手法来实现叙事时间的转换,同时故事中虚构的鬼怪、神仙对人类生活的介入又造成了叙事空间的混杂。这种对时空的独特处理造就了小说的奇幻之美,也影响了小说及其它叙事文学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课程几乎浓缩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宏观及放宽视野导引的"大历史"."大历史"式的教材编写采用综合归纳的方法,是一种宏大叙事,教学中必须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史景迁的历史叙事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细节叙事中引出了"大历史".历史天然就是故事.学生爱听历史故事,生动的细节叙事就是学生爱听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7.
《庄子》是一本故事集,它的一个个故事就是一件件教育叙事研究,今天的教育叙事研究难与其媲美。其名篇《庖丁解牛》仅短短的366个字,就蕴含着"经验之塔"、"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视听理论和学习理论。庄子教育叙事结构与方式,包含着多种教育技术的实践模式和新教育技术方法。对教育技术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庄子阐述得也相当深刻。《庄子》是一处未开垦的教育技术处女地,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技术思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黑暗的心脏》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三部不同时代的著名小说在叙事手法上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采用了相似的故事内容,"故事中的故事"的叙事结构,多重叙述者,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二元对称结构。但它们在叙事手法上也存在着细节上的不同,而且在故事表现的主题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所以这三个经典的叙事文本既相似又相异,它们集中体现了互文性和独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马桥词典》是"词典体小说"的典范之作,但小说的重点不在于"写语言"而仍在于叙事。文章参照托多罗夫对《十日谈》故事的叙事分析,归类分析出《马桥词典》的叙事"句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格雷马斯矩阵探究小说的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20.
唐朝段成式的《叶限》是现存文字记载最早的灰姑娘故事,其与欧洲《灰姑娘》的比较研究为众多学者瞩目,但大多局限于传承学的脉络梳理。将段成式的《叶限》和贝洛的《灰姑娘》作为叙事学考察对象,通过情节模式、叙事方式以及叙事策略的比较观照,可以呈现不同语境中同一故事类型的文化实践差异,以此拓展比较研究的理路和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