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政策供给不断加大,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在留学生培养与管理、境外办学品牌建设、标准推广、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面临支持和保障政策不完善、政校企协同的常态化机制尚未形成、境外办学平台建设仍需加强、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还需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统筹规划与政策保障,完善政校企协同服务“一带一路”的常态化机制,深化境外办学平台内涵,提升院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2.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为沿线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走过了10年。着眼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西方阵营“污名化”、全球经济转型、沿线国家文化差异等,给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为此,职业院校要坚持和而不同理念,构建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坚持产教协同理念,为产业发展精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坚持入乡随俗理念,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本土化改造。  相似文献   

3.
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既是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特殊使命,中非双方多年来的交流合作也为职业教育合作打下良好的政策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在推进非洲职业教育发展、助力中非合作走深走实、推动非洲职教观念革新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中国还需与非方共同携手,通过开展多元合作、扩大国际话语,加强统筹协调、完善体制机制,注重标准建设、提升品牌影响,政校行企协同、强化经费保障等方面,不断深化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服务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和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区域职业教育国际化探索是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引进来”和“走出去”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一性与多样性、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目前,我国区域职业教育国际化仍存在政府缺乏系统规划、院校缺乏必要能力、实践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宁波市开展人文交流活动,推进深度合作;引进推广国际标准,培养国际人才;服务企业“走出去”,探索产教融合;加强研究智库建设,加强理论支撑,为其他区域实践探索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国际化合作办学,但是由于不同地区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发展程度有所不同。以西部地区国家“双高”院校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为例,总结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在服务我国企业“走出去”中对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进行的积极探索,分析当前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在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从而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走出去”办学共同体,是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抓手。学校、企业、政府作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协同办学主体,分别以知识链、生产链和制度链为主导形成知识协同、生产协同和制度协同,各协同机制通过功能耦合、资源融合、利益共享,形成三螺旋的非线性办学共同体。构建办学共同体的动因是创新合作模式,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的机制:职业院校通过行业在外投资现状与趋势,科学判断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并依托企业海外资源有效规避市场、人员、风险等难题;企业通过与职业院校的协同合作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与文化,并获得更多人才与技术支撑;政府带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办学的制度创新,为多维度之间的知识协同和生产协同提供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走出去”企业在本土化过程中面临跨文化经营与管理理念不足、跨文化管理与技术技能人才缺乏以及跨文化政策信息掌握不足等掣肘。职业院校作为面向“走出去”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供给方,存在着跨文化教育理念匮乏、跨文化教育教学水平不高、跨文化教育研究和咨询服务能力不足等挑战。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院校需要坚持系统思维,优化跨文化教育顶层设计,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加强跨文化服务需求研究,整体提升跨文化教育水平,高质量服务“走出去”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给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尤其在新冠疫情背景之下,教育政策、特殊学情对职业教育国际化产生影响,高职院校应从对接国家战略、强化院校国际化顶层设计,注重主体参与、建设跨境多元协同新平台,构建跨境微课堂、创新教育培训云端模式,注重点面结合、探索协同企业“走出去”新模式等入手,高质量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  相似文献   

9.
鲁班工坊是一种创新型职业教育国际化服务项目,其本质是校企合作的国际化,让中国技术技能、标准、装备、资源“走出去”并“走进去”,服务“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本文依托埃及鲁班工坊,从服务“走出去”产业、形成校企合作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人才培养培训四个方面,梳理埃及鲁班工坊校企合作国际化的实践探索,归纳校企合作国际化持续稳定的机制建设、校企合作国际化纵横发展的深度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等问题,提出细化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或细则、建立运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教学资源建设等对策,推进鲁班工坊校企合作国际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呈蓬勃发展之势。文章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世学堂”为例,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两个方面探索了高职院校海外办学路径,研究发现,开展产教融合、教育国际化活动,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人文交流;以“经世学堂”建设为契机,探索工坊运行机制,聚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需求和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打造专业标准资源等具体办学措施,可为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提供实践样板,进而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院校协同企业走出去,对提升中国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借助此战略,需从培养目标、人才标准、教育功能及办学结构四方面对职业院校协同企业走出去进行理性分析,再结合职业院校解决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中应从系统的顶层设计、健全的参与机制、优质的师资队伍与多元的治理逻辑入手,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走出去的协同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鲁班工坊是由天津首创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项目。吉布提鲁班工坊经过五年的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设模式,为在吉中资企业培养了高技能本土化员工,有效支持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吉国际产能合作。以吉布提鲁班工坊为例,总结中吉国际产能合作模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建设和发展建议,为中国职业教育与中资企业协同“走出去”,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成人教育也面临着如何“走出去”的历史机遇与时代挑战。由于缺少对改革开放四十年自身发展经验及改革成效的总结和提炼,使得当前成人教育走出去信心不足、行动不力。为了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成人教育必须克服国际化办学经验不足、境外合作办学体制不全、走出去办学的能力要素不够等短板,通过对发展经验和成就的全面梳理、国际化交流平台和资源的建设、自身能力要素的提升,借道“一带一路”、借力海外教育资源,形成中国特色成人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4.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陕西高职院校受发展理念及办学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走出去”办学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从国家、省级、民间、院校层面搭建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的4个专项平台,通过3条途径大力开展“走出去”办学,形成我国高职教育的“陕西名片”,更好地服务“走出去”企业,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合作的领域也不断延伸。“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技能人才的紧缺,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国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本土化人才的使命。为此,需要分析当前“郑和学院”建设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探讨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郑和学院”,以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和更有力的人才支撑,打造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多元品牌。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走出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详细探讨“中文+职业技能”融合教育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梳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文+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以及非洲地区的“中文+职业教育”融合教育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非洲“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融合发展对策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并多层次、多领域协调推进给我国职业教育和"一带一路"沿岸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互相沟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把与"走出去"企业协同走出去作为国际合作的重要支点,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产能转移工作,服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走出去"战略需求,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探寻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从恒逸(文莱)"走出去"项目落地实施的成就与经验出发,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进程的持续扩大,“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服务沿线国家多语种复合型人才需求逐步旺盛,多语种专业发展迎来黄金期。高职多语种专业数量有限,面向涉外商务、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多语种复合型人才供给存在不足。北京联合大学联合多所职业院校探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外语+”高职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西班牙语、泰语、越南语等多语种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相应成果,惠及师生和企业,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并获得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求加强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我国在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方面既无可以因循的现成经验,又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制度多样、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育体制和利益诉求差异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应该加强“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的框架体系,循序有效推进“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机制搭建新的双边、多边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并在国家框架基础上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区。  相似文献   

20.
张慧波  祝蕾 《职教论坛》2018,(2):125-130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高职院校"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走出去"的多样探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典型代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创新探索,有效挖掘"走出去"的渠道、拓展"走出去"的路径、降低"走出去"的风险、形成"走出去"的合力、增强"走出去"的内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走出去"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缺乏系统顶层设计、缺乏充足稳定经费、缺乏校企协同"走出去"机制等困局,亟待国家政策与经费保障,降低高职院校"走出去"的潜在风险,引导高职院校"走出去"有序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