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仁"、"礼"思想有丰富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仁",提出"仁是什么","如何实现仁","仁与人格养成有什么关系",以"仁礼"的相互制约,相辅相成阐明仁与礼之不可分割的关系。研究孔子的"仁礼"思想,引起对于当代教师修养功夫的思考——教师修养不仅要"仁者爱人"——以忠恕为主线,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乐于奉献,推己及人;教师修养过程中要注意"仁"与人格培养的关系,还要"以礼节制",为教师修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琳  李艳彬 《文教资料》2008,3(8):76-78
教育是人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纵观历史,对农民的教育主要经历了以君为本和以人为本两种形式,虽后者比前者是一大进步,但两者的共同点却是自上而下的.毛泽东将引导农民和尊重农民相结合,开辟了农民教育的新形式.今天农民应自我教育,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以适应市场的变动性、知识更新加快以及需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形势.  相似文献   

3.
张巧霞  姜丹 《成才之路》2010,(13):12-13
以往道德教育中存在一些影响德育效益的因素和弊端,认清这些因素,积极探索符合现时代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方法,使德育实现向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转向,进而促使整个教育与时代旋律相一致的品性与意蕴是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孔子思想中对于"人"的生命存在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循礼、达仁和知天命"。此三者指向性渐趋"人"之内在自觉,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外向内的过程。随着"人"的境界的提高,"人"的最显著变化是"人"的内在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弘扬。通过提升"人"之"德"去体悟"天"之"德"而达到终极目标———"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教育,有诸多层面和复杂的内容,它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上固然有一些封建落后的内容,但仍有认识价值、有能够与现代社会兼容的内容。从汉字形义分析来看中国传统教育,希望能对现代教育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6.
“仁”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属性和品质,它具有成己成物的内在要求,“为仁由己”说明了行为主体“求诸己”的道德修养方法和道德自律意识以及对于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表明了道德实践活动中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道德环境和道德主体,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两个互为前提又相互作用的环节.道德环境的不同构成部分或者决定、或者影响和制约着道德主体性生成.因此,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就显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陈文昌 《华章》2008,(15):38-40
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发展状况的阶段性相联系,主体性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近代以来,由于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引起了西方对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对于主体性,关键是要看到它的阈限,包括作为主体的人的阈限、认识主体性的阈限和实践主体性的阈限.当代中国的主体性的重建既要肯定主体性的积极意义,坚定主体性建设的信念;又要加强主体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营造主体性建设的良好氛围;还要把握主体性的阈限,正确发展主体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9.
权利与义务是道德内涵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当前我们的实践中存在忽视道德权利的倾向,存在着道德权利与义务不一致的现象,这既有历史的遗留原因,也有当前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建构有效地社会运行机制来消除德福不一致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译者是翻译中的最具主观能动性和最活跃的因素,译者的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以中国传统音乐标题翻译为载体,从翻译的过程,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译作与原作的互文性三方面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从人的主体性看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的现实选择,弘扬人的主体性素质,是我们的教育向着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而发展的方向,人的自身素质养成与主体性地位得到真正提升之日,也就是素质教育真正得到实施与推进之时。  相似文献   

12.
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既存在明显差别,又存在内在关联。从差别的角度来看,二者在概念表述形式、维护机制、调节范围等五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别;从关联的角度来看,二者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存在着密切联系,包括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主要指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保障;纵向联系指二者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主体性的生成不是从无开始,而是从有开始;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不是无开始,也是从有开始。准确地说,是从有待生成的起点开始,历史的延续是大学生主体性不断生成的前提。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五件大事,分别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性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历史影响,大学生主体意识表现出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主体性缺失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在教学、教师教育、教育科研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造成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学校内部因素、教师教育以及与教育科研的隔绝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教学、教师教育、教育科研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造成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学校内部因素、教师教育以及与教育科研的隔绝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两次大的话语和观念转型,第一次是从家族主义、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观念的转型,以及由“非人的文学”向“人的文学”的转型,这是个体主体性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第二次是从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向左翼的革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的转型,这是个体主体性逐渐为集体主体吞噬并走向消亡的过程,也是文学成就逐渐滑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与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核心,是教育法学和教育立法实践的重要研究领域。只有师生都增强法律观念,才能使教、学双方树立起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意识,才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才能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才能使教师提高素质,使学生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  相似文献   

18.
道德义务与幸福之关系是一个古老的伦理学话题,不同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观点甚至大相径庭。从义利之辩的视角,可以得出道德义务与幸福的功利型、义务型、双弃型和兼顾型等四种关系。和谐社会建设赋予我们用全新的观念去理解道德义务、幸福及其相互关系。道德义务与幸福相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9.
儒家早期经权思想是关于道德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思想.孟子提出了"反经行权"思想,并开解决传统道德悖论之先河.王船山巧妙地将儒家经权思想运用到解决传统道德悖论的问题上,认为在礼用方面经权思想非常必要,提出了"因礼以达权"与"权伸而不损于礼"以及"循礼之经"与"行礼之权"的方法论思想,并认为道德悖论解决的尺度是"求其称".船山运用儒家经权思想成功地解决了传统道德悖论的问题,并将传统经权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实现了礼之经权思想的价值开新.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单阐述了主体和主体性的概念问题,并引申至翻译研究领域.通过回顾译者身份并且分析其在"理解","意图"和"表达"三个方面中翻译行为的差异,进一步说明译者是唯一翻译主体,要在翻译过程和活动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