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臧克家最初的两部诗集,以独特的视角、多姿的情思以及真实与坚实、凝结与谨严的风格,震动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单调、沉寂的新诗坛,冲击了其时迷漫诗界的浮薄气息。本全面阐释了诗人的创作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这一贡献及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建(约766—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晚年为陕州司马。擅长乐府诗,对元稹、白居易写作新乐府起过先导作用。其诗用词洗炼,旨意显露,描写具体。  相似文献   

3.
杜甫《月夜》运用"曲笔"手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自《诗经》始,众多诗人作品均对此有所涉及,形成了以含蓄蕴藉为审美取向的诗歌创作传统。对"曲笔"美学意蕴作简要阐述、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诗创作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脱离原始状态,步入成熟时期,其中抒发情感的“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然而,这种抒情却又是有节制、有限度的蕴藉含蓄之情,表达出一种情理兼容的“中和”之美,形成温柔敦厚的诗风,成为历代文论的批评内容,并且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草原》(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读来很有蕴藉含蓄、寻绎难尽之感。尤其是一些难句需要我们涵泳其中,反复体味,才能悟解真谛。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的关于泰山的散文中,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无疑是颇具特色的一篇,它短小精悍,含蓄蕴藉,初读觉得很是一般,但细细感悟,越读越有滋味,如咀嚼一枚橄榄。以下几方面就是对这篇文章的解读体会。  相似文献   

7.
本就20世纪50、60年代的《早春二月》和21世纪的《英雄》的分析,简要地比较了人电影在两个世纪中的发展变化,得出二的共同点在于他们对于艺术、对于“美”的执着追求的看法,同时,张艺谋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与创新,这就是对于现代电影手段的把握和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8.
《木偶戏》是一篇写得非常精细的文章,词藻繁复准确,并且因为想象力的融入而新意迭出,像作画中的工笔细描,一笔一笔毫不马虎,步步到位,色彩、动作、表情、场面,无不再三说明、描绘,兼之以贴切生动的比喻,说了又说,描了又描,让人想起色彩堆积雍容华贵的牡丹,而非寥寥几笔的黑向写意兰花。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家乡的木偶戏.戏来时欢笑的孩子、欢笑的村庄,热闹、喧嚷、沸腾的生活之流。  相似文献   

9.
元稹在唐传奇《莺莺传》中塑造的崔莺莺是爱情悲剧的主角,其出身并非豪门大族,身份并非相国小姐,对爱情的表达坦诚、率直,无矫情做作,到了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中,崔莺莺已是相国千金,在与张生的情感历程中,对爱情的表露显得含蓄蕴藉,有许多口不应心的“假意儿”,但一旦爱情遭到变故,她又勇于保护己得的幸福,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拥有了自己的真爱。  相似文献   

10.
冯延巳词深美闳约,秉承花间风格,但又不失清雅蕴藉,王国维以"和泪试严妆"一言以蔽之。冯词众多的先行研究,多关注冯延巳的艺术风格,忽略了冯词中屡屡出现的色彩词及色彩意象。本研究借用西方色彩基本原理,探究冯词的择色标准、用色特征、色彩意象的设置和功能、色彩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并以五代、南唐花鸟画的变革趋势作为辅证,以期多维、科学地审视冯词,重新认识冯延巳高超的美学价值和对中国文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在人物对话语言运用上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在人物语言运用上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善于运用半句话来表现人物的特殊心理和情态;其二,在一些特殊语境下的人物对话中,让人物欲说还休,故留余意,以收到一种蕴藉含蓄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美无处不在,美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在作者看来宁静壮阔的自然之美容易被人感知,但蕴藏在天地间真正的和谐欢乐的美并不容易被人领会。有时候丑的事物却披着美的外衣,美的事物却包裹着荆棘。认识美需要克制和艰苦的探索,要认识美就必须不断地去认识真理,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心灵。只有拂去心灵的尘埃,我们的眼睛才会透彻清亮,才能不受阻挠地看见世界各地蕴藏的欢乐,才会真正懂得美的真谛。文章语言清新优美,表达含蓄蕴藉,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真善美的情感,洋溢着欢乐的乐章。  相似文献   

13.
元稹的《谴悲怀三首》与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都是悼亡诗中的经典之作,但由于东西文化传统和作者创作理念的不同,两诗在创作风貌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情感抒发上的含蓄委婉与奔放直白、艺术塑造上的伦理性与情感性以及创作手法上的写实性与写意性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刘福新 《语文天地》2012,(18):31-32
读《岳阳楼记》,人们会赞赏"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胸襟,称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但很少有人欣赏其中的规劝艺术。《岳阳楼记》中的规劝艺术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选择恰当的时机规劝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不然很难达到规劝的目的和效果。范仲淹规劝滕子京,选在他"重修岳阳楼"并"属予作文以记之"的时侯,非常恰当。《过庭录》中的《范文正规滕子京》云:滕子京谪巴陵郡,愤郁见于颜色,仲淹正患无隙劝  相似文献   

15.
《明皇幸蜀图》是唐代画家李昭道的一幅青山绿水画,它描绘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为避“安史之乱”而逃入蜀地的历史故事。本文着重从用笔、用色特点和继承三个方面来分析这幅画,论述该画如何运用线的不同组合关系,线条自身的质感来表现空间以及物象的体积感、质感,如何运用色的对比关系、块面构成关系从而使画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以及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八旗诗话>是清代乾嘉时期蒙古族学者法式善的一部论诗著作.这部诗话不仅在研究八旗文人群体的诗风特点、整体成就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且在"吉光片羽"式的评论文字中渗透了法式善本人的诗学理念.在诗歌的本质要求方面,法式善力主"自写性情";在诗歌的审美追求方面,又反复强调"含蓄蕴藉"和"以清为主".同时,他还高度重视诗歌"诗气"这一构成性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一)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提出绘画品评标准是: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为使这段话一目了然,可分列于下:一等品:自然之品——上上之品;  相似文献   

18.
晓苏的小说新作《粉丝》(原发《花城2009年第3期,《小说选刊》2009年第7期转载》)篇幅不长,却舒徐有致,张弛有度,含蓄蕴藉。传统的叙事艺术强调“文贵曲”,讲究“文似看山不喜平”。西方的文艺理论也有类似的认识,把出乎预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小说结尾誉为“欧&#183;亨利式的结尾”。小说妁盼丝》就具备这样的艺术特征。正是因为叙事的巧妙、结尾的成功,从而使小说主题具有了丰富的多义性和洞察的深刻性。小说的结局两次出人意表,更是将读者的感受一次次推向极致。  相似文献   

19.
王雪涛的小写意花鸟画,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画风来看,此作《荷塘翠乌》是其艺术成熟时期“清新俏丽”小写意风格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20.
潮热直击     
《音乐世界》2013,(2):146-147
2013春季都市严谨方正的理性主义将要迎面撞上浪漫主义色彩浓重的写意随兴。通过渐次过渡和层层渗透,Meters/bonwe都市系列TAGLINE春季奉上精雕细琢的细节亮点及深思熟虑的整体造型,或写实或写意的花样印花,或重绘或淡写的花型工艺,颇有“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架势,总之,这一季,女人男人都要花来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