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字经》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传统启蒙教材,自宋代编纂以来,一直被广泛运用于古代蒙学教育。无论是其特有的编写形式、浅易近人的语言特色、百科全书式的丰富内容和条分缕析的组织结构,还是其传统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育方针,都可对当下的语文教材编写和改革提供丰富的借鉴价值,这种价值典型地体现为《三字经》对文字认知效率和文化传承效率的双重优化。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隋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它们无不体现着人性的美、自然的美、语言的美和文章结构的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感”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进而创造出美。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就《将进酒》《虞美人》从“教材的重组体现文化整合,突出诗意美”“教学的导向呼唤文化回归,彰显人性美”“教学的方法注重文化传承,凸显艺术美”“教学的板书遵循文化共识,极富形象美”四个方面进行阐释,有浓厚的审美情趣、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教学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改革呼唤语文美育,语文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进而达到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的发展。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学生的审美发展提供了基础。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中《江南的冬景》为例,从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三个方面谈语文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三字经》内容广博、语言通俗、意蕴深远,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远历史。《三字经》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极具教化作用,不仅对于当今青少年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在普及中国文化基础知识、凝聚全球华人的民族感情、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等方面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瑞雪 《甘肃教育》2022,(17):38-4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和调整的最大特征就是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地位,更是将文化自信放在了四个核心素养的首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也应得到最高体现。在小说《驿路梨花》的教学中,教师从雷锋精神的外化形式——“梨花”入手,以美贯穿,领悟梨花意蕴;以美育德,感悟精神内涵。分析梨花本身的物象特点及其所象征的雷锋精神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吸引学生看到作者的精心构思和创造构想,同时增添课堂的美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改革呼唤语文美育,语文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进而达到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的发展。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学生的审美发展提供了基础。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中《江南的冬景》为例,从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三个方面谈语文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黄俊  童燕 《学语文》2010,(4):21-21
新课程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高二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就是为此设计的。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应该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朱珺 《青海教育》2002,(5):20-20
现代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内容。而语文课除了向学生传授语文文学方面的知识外,它还兼有审美教育功能。这首先是因为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内容是丰富的。 (一)教材中的自然美。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荷塘月色的恬淡幽美,大好秋色的绚丽灿烂,还是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因经作家的审美处理,比自然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地体现出来,会给予读者很深的美感享受。 (二)教材中的社会生活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但选进课本中的文艺作品,却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无不使学生在思想、感情、心灵上…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使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一、在范文中寻找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范文,文质兼美,有童话、儿歌、寓言、古诗等各种体裁,这既体现了形式美,又包含有内容美。有的作品歌颂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有的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如《赵州桥》;有的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献身祖国、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如《飞机遇险的时候》,这体现了内容之美;有的课文写得慷慨激昂,有的写得流畅抒情,如《荷花》,这体现了风格之美;教材中还编排了丰富的插图,展示了极为广泛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这些美的因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交流英语》教材编写目的明确、内容丰富、编排合理、短文经典,通过对该教材的学习,学生能体味到中西文化的不同,并逐步培养文化比较能力,最终能运用英语介绍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和传统文化。该教材在一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如应适当减少生词数量,增加小短文的篇幅并附译文,丰富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增加与教材有关的配套资料,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培养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体现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春 《教育艺术》2004,(11):62-64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世界的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体现这两大方面的美,即进行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这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如何把语文教学与美育相结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美,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如何引导学生去感知汉语文字的形象美,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及捕捉现  相似文献   

13.
《山西杂字》是民间百姓编写的识字启蒙读本,属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范畴。因为编写立足于山西民众日常识字应用,所编内容具有针对性、通俗性、实用性、地方性的特点,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学习方式灵活且有较高效率。《山西杂字》对现在的教育理念、机制以及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当下语文教材编写与教学更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山西杂字》入手,分析其内容与方式所体现的文化传承意义与教育价值,进而探讨其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安多藏区海南地区藏族女子成人典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梳头歌》内容丰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民俗文化内涵和功能意义。本文从《梳头歌》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考察,揭示了这项古老而富有民族民俗魅力的传统仪式的文化意蕴和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5.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语文教育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回归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作为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承担着落实文化认同与传承的责任。由粤港澳教育人士合作编写的《中国语文》作为澳门第一套自主编写的语文教材,以澳门课程文件为依据,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突显文化认同和中华文化传承,关注澳门本地特点,兼容多元文化。澳门新教材《中国语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初中语文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认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韩莺妹 《天津教育》2022,(22):110-112
<正>古诗以其简短精炼、意蕴丰富等鲜明特点屹立于中华传统文化之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数量较原来有大幅度增加,从中可见新时代语文教育教学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愈发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优设古诗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尽情感受古诗之美,领悟古诗的内在精髓,培育创造性思维,而且还能激励学生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优异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坚持从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语文》的教材建设应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语文》是高校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人文素养,丰富人文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语文能力,其教学内容是民族的、传统的、经典的、审美的。  相似文献   

18.
彭惠芳 《教师博览》2023,(21):63-64
《声律启蒙》内容丰富,意蕴深远,是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用正确的方法读《声律启蒙》,能让学生快速了解文意,积累知识,丰富词汇;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健康人格。小学低年级学习《声律启蒙》的方法有:初读正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好读乐读;多种方式,粗知大意;典故引路,塑造品格。  相似文献   

19.
陆静越 《现代语文》2010,(3):147-149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来自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如果说教育是中华民族对于未来的自我定义,那么语文教材就是民族灵魂的精神熔炉。因此,语文教材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中学教育本身。苏教版语文选用(论语八则》,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薪尽火传,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独特文化背景下编写的《三字经》,不单是识字课本,更是一部多功能的学习用书。它虽只有千余字,但内容丰富完备,具有广博的知识内涵,描写形式也颇有独特之处,体现了我国传统识字教学的智慧和教材的特色,更是当今学校德育教育的优秀教材。从《三字经》的流传和影响来看,文化、经典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值得重视,文化是德育的根,经典是德育的源。?而现实中,许多学生没有接触到《三字经》,在职业学校中推广《三字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