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批判到深入分析人的内在本质,阐明了异化的本质,揭示了劳动异化是人异化的根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为现代社会物化状态下探究人主体性的缺少及人自身实现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1844年,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思路并非成熟完善的情况下,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劳动异化产生的根源,产生了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深刻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消除异化劳动的有效途径,即实现共产主义.在当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们重新以马克思的视角审视异化劳动理论,对理解当今社会劳动的异化及社会矛盾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批判地汲取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思想,马克思在对现实经济领域大量的经济事实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与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有所不同,马克思所阐释的异化劳动的主体由绝对精神或自然的人转向现实的、具体的人,并且在对人的类本质的认识和社会历史观等方面超越了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逻辑出发,从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论证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关系,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等数字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数字劳动这一概念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数字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异化问题也随之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从数字劳动这一概念的界定出发,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论证了数字劳动的物质性,之后说明了数字劳动异化的四种表现形式。在面对数字劳动异化时要积极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观点,从劳动者、劳动平台、数字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去除数字劳动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人类的实践发展不仅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使异化有了新的表现形式。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劳动异化理论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论述,涉及到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及关于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等问题的观点,本文通过借鉴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中国当代劳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异化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劳动等相互分裂的存在状态,马克思从异化劳动出发,揭示了工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者的自由意志遭到压抑、精神世界逐渐枯萎的生存状态。工匠精神是以精益求精、求真尚美、追求卓越等为价值内核的劳动精神。因此,应当发掘与弘扬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消解劳动对象异化、劳动过程异化以及人的生存异化,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论争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狭义)分为四个步骤完成,首先把一个寒带的商品分割为两个部分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然后把一个完整的劳动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第三步把以被分割两部分的劳动和商品,建立起一种定向的对应关系,即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第四步把劳动生产力并入具体劳动范畴。其理论分析的宗旨在于说明商品价值的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第四步把劳动生产力并入具体劳动范畴,其理  相似文献   

9.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出发,就"异化劳动"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青年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是贯穿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书的基本概念,异化劳动概念浮动着两种异质理论逻辑和话语诉求,是显性人本主义价值批判和隐性的实证分析相互缠绕的一个矛盾体。异化劳动概念的方法论特征主要有三点:它本质上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批判概念,还是一个主体性概念。由于异化劳动概念方法论的弱点和局限,在理论上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虽然源自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理论,但实现了对后者的扬弃。马克思用唯物论改造了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就是用辩证法研究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的结果。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颠覆了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压迫,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奠定理论基础。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阶段,并产生了不同于传统雇佣劳动关系的新的数字劳动关系。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劳动形式,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阐释。数字劳动通过劳资关系的重构,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的主体性丧失。为此,需要正确对待数字技术与数字劳动异化的关系,摆脱数字劳动异化、突破数字资本逻辑的统治,积极寻找缓解数字劳动异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自然观的价值向度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始终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理解自然.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资本主义制度是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根源.只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人的劳动在彻底摆脱异化状态后,人将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同时也是对现代社会物化现象的批判。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劳动是现代社会物化现象的早期萌芽和存在形式,而现代社会的物化现象则是异化劳动的当代发展与普遍存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物化批判基于对现代社会中个体主体性与自由丧失的立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方法论特征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是贯穿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书的基本概念,异化劳动概念浮动着两种异质理论逻辑和话语诉求,是显性人本主义价值批判和隐性的实证分析相互缠绕的一个矛盾体。异化劳动概念的方法论特征主要有三点:它本质上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批判概念,还是一个主体性概念。由于异化劳动概念方法论的弱点和局限,在理论上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6.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异化。异化劳动导致私有制,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现阶段不能彻底扬弃异化劳动,人与自然、人自身及人与人之间仍然不和谐。建构和谐社会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立足劳动实践,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异化劳动理论作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思想具有很强理论贡献,这是马克思第一次系统的从经济学的领域去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同时异化劳动理论为后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在经济领域的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还称不上成熟的马克思理论,但是作为马克思思想过渡时期的理论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兼具"否定性"和"中性化"的双重意涵。与之相对应,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蕴含着双重向度,即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向度和对无产阶级的科学意识形态的建构向度,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全面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双重向度,对于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产品不仅不归劳动者所属,反而成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凌驾于劳动者之上来支配、统治劳动者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劳动主体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类本质以及主体间关系相异化。深入解读异化劳动的实质内涵并探究其理论根源,对全面把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劳动的育人价值被忽视的部分原因是劳动主客体地位发生颠倒,导致劳动者地位弱势、劳动精神式微和劳动观念模糊。基于异化劳动理论视角,剖析劳动的异化现象,把握劳动的育人导向,以“塑造劳动休闲观”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以“深化劳动价值观”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以“构建交往实践观”化解劳动者的交往困境,以“树立体面劳动观”增强劳动者的劳动认同。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阐述是马克思关于异化问题最完备的论述.文章对“异化”概念进行解读,指出对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是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类的本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内容的四个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