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官德修养     
官德是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本文论述了官德状况引起社会关注和百姓瞩目的原因 ,并阐明为官者法制观念与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提出“内省”、“慎独” ,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监督是官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将“大公至正”视为官德的基本原则,要求为官者“以义制我”,关注“民之生死”,谨防以道德为旗号来攫取民利,“独灭裂小民而使之公”;为官者的仁爱之心是践履“公天下”原则的心理基础,而君主摒弃“一姓之私”.方能与臣下坦诚相待,同舟共济;为官者谨守道德,“躬行于上”,才能服众抚民,才具备为官掌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这些思想对于当代官德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儒家以“仁”为思想核心,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对官德的论述也相当丰富,孔子在其官德思想中,把吏德、君德看作是统一整体,其官德思想为:为官以“仁”,为官以“德”,为官以“礼”,为官以“民”,为官以“克己修身”。这是我国古代“德治”的基本精神,这一思想在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中得到诠释,对当代为官者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官德三题     
官路问题是官德之源的问题,官风问题是官德之显的问题,官心问题是官德之准的问题。为官者敢于为老百姓挑起担子,或者也于放弃自己不能胜任的职位,这都是值得称道的德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存在的“官德沦丧“、“腐化堕落“等现实问题,提出加强“官德修养“是贯彻“以德治国“的根本,忠实践行“三个代表“是党员干部最根本的“官德“.  相似文献   

6.
一凡 《湖北教育》2014,(2):61-61
中国古代官德,是古代居官从政者的职业道德,其内容涵盖了“道”“德”“法”三方面的问题。“道”,是为官的原则;“德”,是为官的修养道德;“法”,是对为官者权力的规制。古代官德不仅包括古人居官从政的具体道德准则,同时还体现着古人的治国方略和制度设计,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如西周时期周公旦提出“明德慎罚”思想,认为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以实现“保民”,通过修德性、行德政、施德教,来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提出“宽猛相济”思想,认为应针对社会形势的需要,灵活确定统治策略,让强硬的治理措施与宽仁的统治策略相互补充;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德主刑辅”思想,强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些向世人展示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对于“德”的深刻理解,而作为一个明智的历史文化继承者,我们对古代官德内涵的界定及解读也需要放宽视野。  相似文献   

7.
在谈到领导干部问题时,我们常常谈得最多的是干部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的建设,然而再好的制度都必须靠人去执行,因此,“官德”才是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本文首先对“官德”的概念、“官德”的社会角色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官德”的重视作了阐述,然后对“官德”的力量作了具体的论述,在论述中,对如何加强“官德”修养作了些许探讨。  相似文献   

8.
道德建设如何才能取得成效,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可以说是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官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官德建设的内涵、如何加强官德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官德”建设对以德治国的影响和导向,“官德”的构建是以德治国的关键。官德的核心是“为什么要当官?”,具体表现是“廉政、勤政、优政”。转变和提高领导干部的官德,一靠自省,二靠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0.
加强“官德”建设具有法律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儒家的思想在相当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对维系民族统一和巩固封建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在法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官德建设。我们的事业和肩负的历史任务以及当前形势要求必须加强“官德”建设。加强“官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行教育改革和落实干部选拔制是基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官德规范体系是保障;健全制约权力的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构,对加强“官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干部清正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是对中国传统官德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官清正是众多士大夫的毕生追求,强调为官者要做到政治清醒、为政清廉、处事公正、一身正气。1.为官清醒,以民为本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解决社会矛盾,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是历朝历代当政者的第一要务。有"春秋第一相"之誉的管仲,正是因为对天下大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因势制宜,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和实践,领导干部是关键。从“官德”建设入手,论述领导干部因所处地位特殊,要在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加强道德修养、正确运用权力等方面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相似文献   

13.
加强"官德"建设具有法律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儒家的思想在相当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对维系民族统一和巩固封建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在法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官德建设.我们的事业和肩负的历史任务以及当前形势要求必须加强"官德"建设.加强"官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行教育改革和落实干部选拔制是基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官德规范体系是保障;健全制约权力的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构,对加强"官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官德修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官德是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本论述了官德状况引起社会关注和百姓瞩目的原因,并阐明为官法制观念与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提出“内省”、“慎独”,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监督是官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推进高校“以德治校”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着力从高校道德建设上加以落实,具体体现在对官德、师德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以德治国”思想,在吸取前人优秀理论成果和批判宋明理学禁欲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德治与法治要本末相依、主辅结合而不能相割裂,德教要遵循“性教一贯”的原则和“循情”、“顺性”的方法而不能空洞说教,德教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官德上,要使官吏能从内正心明志而不受“物之浊”。这些极富创见性的见解,对我们深刻理解江泽民“以德治国”方略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的产生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从未单独而孤立地提出“以德治国”方略 ,而是将其作为“德法兼治”方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出来的 ,因此也就不存在以德代法的问题。“法治”与“德治”是两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历史范畴。“法主德辅”是“德法兼治”及其法治本质的属性规定 ,明法分教是初级阶段“德法兼治”的现实规定 ;依法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司法独立”是“依法治国”的保障 ;官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关键 ,德政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伟大智慧,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丰富当代中国从政道德内涵的重要源泉.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五点: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诚实守信,公道正派;履职为公,不谋私利;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在着力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从政道德建设体系的当代背景之下,探讨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内涵,对丰富当代中国“官德”修养的内容、完善中国从政道德建设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官箴》是由南宋学者吕本中所写的、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对官员的基本要求的重要著作。书中阐述了“清”、“慎”、“勤”三字为“当官之法”,深得后世的赞同。现在看来,《官箴》一书中确实包含了许多封建性的糟粕,但同时也包含了中国古代为官者所必备的、对于现代为官者仍有借鉴意义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我国当前的勤政、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汲取中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官德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官德建设既要法治,也要德治,长备不懈,持之以恒,我们的党就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