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有着极其丰富的政治谋略,而没有真正属于公民社会的政治学,没有属于普通民众的政治学,民众在如此的氛围中只知有君不知有国,只知义务不知权利。其实,从根本上看,政治启蒙是公民权利的自省与自醒,在中国是民众谋求自身政治认同的艰难过程。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月20日,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历史学学会、天津市档案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义和团与近代民众启蒙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市档案馆召开,市社联党组书记李家祥教授、政协  相似文献   

3.
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末,英国民众识字率有所提高,普通人的整体文化水平有所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的文化启蒙作用不容忽视。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提倡推广扫盲运动,同时教育慈善事业得到发展,教育资源也不断扩大,而这些因素有力地推动了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启蒙与“革命”哲学的关系视角探讨了丁玲1940-1942年间的思想与创作,分别从启蒙认同与知识分子的身份自觉、“革命”哲学的内涵与品格及其丁玲的文学实践等方面,阐释了丁玲的文学启蒙乃是一种“革命”哲学品格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的文化品格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刊物的灵魂是它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高下决定着刊物的层次和归属,本文试图从文化品格入,考察《新青年》杂志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伊壁鸠鲁与近代启蒙传统关系密切。《伊壁鸠鲁在英格兰》和《启蒙运动中的伊壁鸠鲁》两本专著较为系统地勾勒了16—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中的伊壁鸠鲁因素。前者揭示了伊壁鸠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史和效果史,后者则按国别考察了18世纪前后启蒙运动中的伊壁鸠鲁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布斯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批评,正是传承了伊壁鸠鲁传统。通过"伊壁鸠鲁"这一中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与近代启蒙传统之间的思想关系,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发展初期的启蒙背景。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全社会寄希望于教育,教育寄希望于全新的教科书,个人、书坊、官方编撰的教科书,均呈现出功利主义的自觉意识。教科书在进化论的引领下,崇尚"科学"改造社会的理性启蒙,呼唤"审美"改造人生的感性启蒙。教科书启蒙功利主义在积极构建"现代人"存在的合法性,在渗透着市民社会的开放视野中,坚守着价值无空场的本土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梁启超的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新民德”、“开民智”、“鼓民力”,受其影响,近代中国儿童文学观念初步形成。在创作中,儿童的独立人格受到空前重视,出现了为儿童创作、为儿童翻译的作家和作品。从此,开始了近代儿童文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9.
旅游作为现实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出了人类摆脱生存困境、追求自由、回归本真的愿望。日常生活单调乏味、狭隘封闭的时空阈限,束缚了人类崇尚身心自由的本性,同时,孕育了旅游动机的萌芽,引发了旅游的热潮。旅游所蕴含的文化启蒙价值对人的生存方式和身心自由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旅游主体通过对自由、休闲、审美、愉悦等文化的身心体验,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精神的压力和内心的焦虑也就得到一种缓解。  相似文献   

10.
820年刊行的《海录》,是中国现存最早介绍世界各国概况的著作。作者谢清高在其书中第一次向我们展示了海外近代法律的一些概况,并引介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法律新词。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启蒙文学是明治启蒙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明六社”成员的创作为先导,以政治小说和民权歌谣为高潮,以文学改良运动为直接结果。日本近代启蒙文学由否定封建文学传统,到突出文学的现实效用,逐渐认识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独特价值,基本上完成了由日本古典文学向近现代文学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绅士文化与林语堂的文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方绅士文化为立足点 ,探讨林语堂的文化思想和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并着重指出林氏前后期之服膺绅士文化是一贯的 ,其文化思想并不存在根本的转折 ,同时分析林语堂作品的优雅风格 ,从而力图以崭新的角度阐释林氏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贵州社会文化发生了趋向近代化的转型变化 ,其间 ,因贵州地方特殊的社会环境、历史渊源等 ,呈现出“求变”、“求新”、“多元化”等特点 ,也由于这些特征影响了贵州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及其状况。  相似文献   

14.
启蒙意味着祛除蒙昧,摆脱天生的无知状态。霍布斯启蒙的实质,是教人服从怕死的激情,从而克服虚荣自负。但这非但没有给人带来幸福,恰恰摧毁了幸福。另一方面,霍布斯的宗教批判,把世界彻底祛魅化,从而导致了虚无主义。但古代哲学追求却不是启蒙,而是超越世俗的永恒之物,要克服虚无主义,就必须重新检审古今之变。  相似文献   

15.
经世致用思想既是桐城派的文风,也是一种教育传统。清朝末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晚期桐城派发扬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他们引进西学,译书办报;设立方言学校,派遣学生留美学习,创下中国留学教育史先河,也为早期外语教育储备了师资。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传统书院中设立了格物、算术等西学课程,又开设西文、东文学堂,延请外文名师授课,亲自出国游学考察等等,推动了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为近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启蒙与发展铺设了道路,也为当前我国外语教育的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是社会应当面对的主题,然而,救亡与启蒙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历史地看,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化,救亡催生了启蒙,但接下来,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推动,启蒙暂时超越了救亡,而五四运动的爆发又使得救亡再次压倒了启蒙,在一定意义上讲,它们的双重变奏构成了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围绕中国启蒙思想的递嬗轨迹,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启蒙孕育期,到维新派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启蒙正式奠基时期,然后又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观念上学习西方达到启蒙高潮,将启蒙思想提升为价值的层面.启蒙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经历了曲折性和复杂性,并最终转向革命的启蒙.深入分析启蒙在中国的特殊内涵,以此重新审视启蒙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现实意义,凸显中国启蒙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年。向为化外之地的东北新学蔚起,开启了教育近代化的历程。特别是东北新政推行以后,奉天教育骚骚日上,由原来的后进地区在短时间内迅速跃居全国教育发展的前列。在总体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清末奉天的教育近代化也由原来的启蒙状态发展到了高潮阶段,完成了局部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他的启蒙思想产生于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明代中叶,他的学说中关于批判传统、重视人的个性解放及平等、博爱的思想,都闪烁着启蒙思想的光辉。五四启蒙运动中高扬理性、提倡个性解放等理念,也应从王学中吸取养料。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一翼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可以发现其中的联系,尽管这种联系是不明显和不自觉的。  相似文献   

20.
戴震是我国思想史上著名的学术宗师和思想巨擎.戴震在对经典考据和诠释的基础上建构了其义理之学思想体系.本文对戴震义理之学在清末民初的历史命运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论述,使读者对戴震义理之学产生后近二百年的走向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并阐述了戴震义理之学所具有的近代启蒙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