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7,(2):88-91
"神圣之树"作为北美印第安人生命与希望的象征,是他们寻求智慧和心灵成长的源泉。它不仅为土著人提供了团结、安全、自由与复兴的途径,而且也为其子孙后代带来宝贵的教育意义与人生启迪,他们的生活准则、部族信仰都建立在该树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之上。通过"神圣之树"的教诲,土著人获得来自"四方"的愿景、梦想、经验与引导等品质,使他们能够与自然界万物和谐相处,繁衍生息。"神圣之树"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是我们了解北美印第安人文化不可多得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德育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德育是树,文化是土壤,不同的文化环境产生不同的德育。了解了德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可以得出德育不能简单地移植的结论,而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相似文献   

3.
德育季     
这一年属于德育,上海明确2005年是"德育落实年"和"师德建设年":这一季更属于德育,2005年3月14日,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隆重举行,以"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为目标的德育蓝图绘就,它标志着上海德育翻开了崭新一页。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学生成长的时代发生深刻变化时,德育面临着与时俱进的课题。上海梳理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积极构建起贯穿大中小学的德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四生教育"的概念是高职院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态教育",高职院校通过四生教育把高职学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基础教育生命之所在,是学校教育之魂.以现代德育理念为指导,坚持"主体·生活·体验"三者结合的德育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激发情感,收到了显著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德育形态研究是德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对德育历史研究、德育比较研究、德育现象研究和德育本质研究有重要意义.德育形态除了普遍性特征外,还有不确定性、重叠性、复杂性特征,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出场过程中,经历了政治形态德育、知识形态德育、生活形态德育、生命形态德育的嬗变过程.每一种形态的德育都有自己的出场背景、主要理念和优缺点.在责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通过对以往形态德育的扬弃和融合,"责任形态德育"这一新德育形态得以出场,满足了德育工作者的实践需要,弥补了责任教育的缺失移位.  相似文献   

7.
传统德育模式以政治关照为价值取向,使道德教育成为政治视野中严厉的道德控制,以致在面对生态伦理危机、经济伦理危机、网络伦理危机等社会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为此,要建构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引,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其生命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关注其生命的生成和完善,使之及于与之密切相连的对一切生命的热爱,并始终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可持续的生命关怀型德育模式.以此架构具有可持续性与生命性的德育课程体系,拓宽德育内容,加快实现德育内容的大融合,建立多向、平等、自由的伙伴式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为"三不朽"之首,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株洲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2014年,为打造快乐德育的升级版,株洲市教育局提出了"生态德育"理念。生态德育是对人际德育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是一种构建"家庭、学校、社  相似文献   

9.
"快乐德育"是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近年来提出并倡导的一种德育模式.当今,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变革,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未来公民之"魂"的德育,更要与时俱进.快乐德育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发展与收获.我校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全面渗透快乐德育理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悦,基本字义是高兴、愉快;使愉快;姓.我取"悦"字的前两种释义,寓意学生们在班集体生活中快乐地成长,快乐地收获("悦·成长""悦·收获").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听过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教者在课堂上课围绕"目录树"这个主题,通过引申智慧之树、生命之树,让整堂课充满生命气息,也使课堂本身的含义得到了延伸。它将传统  相似文献   

11.
宜昌市西陵区绿萝路小学针对时下学生校园生存状况,尝试从学生文化入手,让学生管理突显儿童立场,让学校生活回归儿童世界,为学生提供一种有儿童的味道、有生命的气息、有宽厚的品质的校园文化,让校同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有儿童的味道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场所,学校要创造具有儿童视角的、能让他们由衷喜爱的校园文化.校徽以抽象的绿萝叶形象,寓意每个孩子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校歌以"绿萝少年"命名,快乐歌唱新时代少年的心中梦想.学校大厅中的常青树,是智慧之树、生命之树,正如德国著名作家莱普曼夫人所说,这棵树的生长,需要有绮丽的幻想,还要有非凡的勇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生命关怀"德育观,为新时期职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生命关怀"的德育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形成了职校德育新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以培育"生命成长"为目标的德育活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作为其有力的支撑,其中德育文化的建设已成为"生命关怀"德育的关节点.只有让"生命关怀"的价值观在德育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使职校的德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学校教育的统帅和灵魂。德育为先是指把德育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学校德育需要先进教育价值观的引领,需要从生命的视角进行审视,需要创设生态的环境,需要积淀深厚的文化,需要弘扬崇高的精神力量,更需要"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落实。德育是学校的生命,只有将德  相似文献   

14.
每每仔细端详大树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有意识地追寻人的神韵。我想,树姿态优美,千姿百态,出神入化,会不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呢?树靠它的沧桑阅历、顽强的生命力、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永远比不过树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中小学德育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重建研究 课程是人投入其中的"生命流",人在课程中表现自己的生命,并在表现的同时体验自己的生命.[1]当我们把课程的着眼点从知识转向生命时,课程的"德育性"就随之产生了.当我们关心自己的生命时,就会有对于人生方向之思量,而这本身就是一个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生活形态的道德是一个整体,而作为生命存在的受教育对象——儿童本身也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性决定了道德教育应当作为整体而存在,但现今的学校道德教育却被肢解和割裂了。学校德育的碎片化致使学校德育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德育变得低效甚至无效。面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这种困境,通过树立"整合"的德育一体化观念,探索构建"整合"的一体化德育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道德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命化德育"是赏识生命、激励生命、成就生命的教育,是以尊重、关怀、提升、完善所有生命为旨趣的教育,是个性化、完整化、生活化的教育."生命化德育"反映了德育工作内在本质与规律,它有其自身的价值追求和显著特征.在德育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目中有人""生命在场",遵循"主体性"和"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的需要,创造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知、情、意、行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广水市实验小学坐落在杨涟故里,渡蚁桥畔。学校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新的百年,新的起点,我校根据历史文化积淀,确立以生命文化为思想内核,全新构建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秉承"循生命之道,塑精彩人生"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德育促教育,寓德育于教育"的工作原则,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做到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追求生命价值。在全新的校园文化引导下,我校积极倡导绿色德育,并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德育视野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而高校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同时要鼓励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其中,高校将生命教育融入"基础"课是主渠道,包括"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课程内容,强调生命体验的德育课程实施。家庭德育要树立"能力和道德"并重的人才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社会德育要营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树自尊之本、固自尊之势、养自尊之心这三方面谈论自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激情来激发学生的自尊,让自主德育落到实处,给学生生命成长对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