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静茹  宋绍成  徐慧 《情报科学》2019,37(12):159-165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以突发事件中多模态危机情报智能采集加工生成应对策略的 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出第三视角视频采集模型,并按照“数据→信息→知识→情报”的递进顺序建立危机情报 多层次多阶段智能化模型。【方法/过程】提供不同层次多模态情报挖掘智能方法,使其达到对突发事件中多模态危 机数据智能采集后,通过智能挖掘分析把危机信息加工成危机知识并利用其智能生成突发事件分阶段应对策略, 从而最终构建多模态危机情报智能管理体系。【结果/结论】本文的研究架构和情报智能挖掘,可为突发事件应急决 策提供科学、客观的实践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陈金菊 《情报科学》2021,39(1):148-156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新闻具有连续性特征,现存的语义模型无法很好地表示这一特征,通过构建突发事 件新闻语义模型可以实现对这些连续性信息的深层次语义描述和利用。【方法/过程】本文根据由表及里的建模思 维,构建了一个突发事件新闻深层次语义描述本体模型。该模型分为元数据和内容语义两部分,内容语义部分以 事件为起点、以连续性情景和动作为核心。在对突发事件新闻案例进行语义描述的基础上,实现了语义检索、语义 推理、语义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应用。【结果/结论】通过语义标注和应用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用性。【创新/局限】本 文提出的突发事件新闻本体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突发事件新闻连续性信息的语义标注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江海文化”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通为中心,属于江苏地域文化中一个重要分支区域。采用 语义网与关联数据技术,进一步发掘与利用蕴含在“江海文化”各类资源中的知识。【方法/过程】以“江海文化”特定 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张謇研究特色数据库”为基础,运用本体工程与关联数据技术展开多维语义聚合实证研究,包 括基于BIBFRAME 2.0的“张謇”知识本体设计、从RDB到RDF的数据转换、RDF的数据存储、运用SPARQL语言 实现数据的查询与存取以及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实现对“江海文化”相关资源的语义描述、深度关联、多维度 聚合和有效利用,推动 “江海文化”研究的深化,以及提高相关馆藏机构的知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提高政府应对能力,避免事态恶化是刻不容缓的课 题。【方法/过程】本文首先从生命周期和社会燃烧视角,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各个阶段分别按照“燃烧物质、 助燃剂、点火物质”集合形式进行结构化描述,探究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关键属性以及属性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 基础上根据广义随机 Petri网理论,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 GSPN模型。最后以“山东非法疫苗事件”为例从 事件代表性、谣言煽动性、情绪交融性三个方面评测演化系统的性能。【结果/结论】验证模型有效性,揭示其中的变 动规律及均衡状态,为相关部门引导舆情良性发展,防范舆情失控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事件角色填充是浅层语义分析的一种方法,文章研究的目的是将句中与核心词有依存关系的 句法成分进行标注,确定其在事件框架中充当的角色类型,为语义检索提供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对语义框架和 语法知识的介绍,提出了基于句法依存分析的角色填充思路和技术。【结果/结论】通过“灾难场景”框架下的“森林 火灾”事件 为例,用最大熵算法对填充过程进行了说明,例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陈水湘 《情报科学》2017,35(10):94-98
【目的/意义】从用户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目前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 台的价值评价与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价值实现。【方法/过程】以数据利用 者和数据提供者的评价为视角,利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权值评优法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价值评价模型,提 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价值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并以19家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 结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整体情况较差,各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差异明显,数据用户目标价值评价程度 优于数据提供者目标价值评价程度,提出开放真正能“用”的数据,丰富平台“用户”概念内涵, “授予”用户利用的相 关权利,让平台“活”起来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引入情感分析,可以对微博突发事件衍生舆情作出科学预测,为政府掌 握舆情情感走势,从而根据舆情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导控策略提供合理的意见与指导。【方法/过程】结合 突发事件衍生舆情的特点,采用词集合并法、SO-PMI、PMI-IR等方法构建了微博突发事件衍生舆情专属情感词 典,随后利用该情感词典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6.22”杭州保姆纵火案衍生舆情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对该事件的日均情感值进行计算,与实际情感值拟合程度较好,证明了建立的衍生舆情情感词典及时间序列模型 较为科学,可以为政府选择相应的策略及应对时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戎军涛 《情报科学》2019,37(7):30-35
【目的/意义】解决人类知识资源利用的办法是将知识的控制单位由“文献”深化到“知识元”,这被认为是图 书情报学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问题。【方法/过程】我们在分析知识元本质、形态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元的语义结 构由知识项、知识资源和属性函数三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内容表达层、语义关联层和文献载体层三个维 度构建了知识元的语义模型,对模型各个要素进行了规范化说明,并给出了语义标注实例。【结果/结论】研究表明, 该模型具有层次性,结构较为合理,语义效果显著,有利于语义揭示深入到知识单元,为细粒度的知识组织与发现 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张艳琼  蒋勋  徐绪堪 《情报科学》2018,36(10):30-35
【目的/意义】基于层次粗糙集的突发事件检索模型为不同层次的应急管理人员提供具有不同粒度的检索 需求,提高应急案例检索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应急响应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过程】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 提取出突发事件属性特征并进行合理地表示;分析突发事件特征属性,构建突发事件属性概念层次树,建立各个属 性值的空间结构关系;采用层次粗糙集技术构建突发事件多粒度检索模型。【结果/结论】所构建突发事件检索模 型注重用户查询的抽象度与模糊性,可以实现不同粒度的检索需求,为制定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快速响应提供信 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全面分析中外科技文献可以把握当前某个领域或主题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为了应对机器 翻译在分析海量外文科技文献时存在的科技术语翻译“领域不一致”问题,需要对科技术语信息匹配进行研究。【方 法/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知识库的科技术语信息匹配模型,通过利用领域知识库构建领域多义术语词典,为 科技术语匹配更多翻译候选,并结合语言学特征、领域信息以及LSTM语言模型来挑选最合适译文。【结果/结论】用 化工领域的数据进行测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深入分析外文文献中的技术理论提供了可靠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侯贵生  郭延禄  杨磊 《情报科学》2019,37(11):11-19
【目的/意义】“象思维”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思考和叙事方式,有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而“言不尽 意”和“意在言外”所揭示的语义表达的模糊性与艺术性和隐性知识的直觉性、难编码性等特征天然相通,这同时也 是隐性知识共享的一大难点。 “象思维”作为一种系统论和关系论的思考方式,对隐性知识共享有一定的思维启 示。【方法/过程】结合“象思维”演进过程的“观物取象”、 “立象尽意”、 “得意忘象”、 “据象表达”四个层次构建演化博 弈模型,并结合数值仿真模拟对不同阶段的转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与知识吸收者的“吸收能力”系数相 比,回答者的“立象尽意”能力系数增加时,知识共享系统达到演化均衡点的速度更快。文末分别以2014年知乎排 名前116个实名高赞回答进行文本特征解读。  相似文献   

12.
王康  李含伟 《情报科学》2018,36(1):113-117
【目的/意义】本文重点考察50 家上市公司对舆情事件的干预措施对百度指数变化的影响。【方法/过程】以 百度指数和“东方财富”网的“股吧”模块作为数据搜集平台,利用stata 固定效应模型将舆情指数的变化与干预方 式、干预时机、干预频率合在一起的回归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越及早、越主动频繁的干预,舆情变化指数越 小,也就是舆情所带来的冲击对公司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3.
代君  廖莹驰  郭世新 《情报科学》2018,36(11):132-137
【目的/意义】探究不同信息视域环境下的协同信息行为,旨在丰富协同信息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为优化 跨学科信息资源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提供特定信息导航工具和放开人际资源构成了不同信息视域环 境,对35名实验者开展受控实验,收集协同信息行为数据,利用HMM(隐马尔科夫模型)方法分析协同信息行为的 变化。【结果/结论】研究得出导航工具环境下,实验者协同信息行为模式从“人-人”式转变为“人-系统”式;放开人 际资源环境下,实验者协同信息行为模式由“主-主”式转变为“主-从”式。  相似文献   

14.
韩丽华  魏明珠 《情报科学》2019,37(8):158-162
【目的/意义】根据大数据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对信息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探索,进一步挖掘信 息资源深层次价值,实现更健康有效的信息资源载体的支持。【方法/过程】以大数据背景的信息资源特征为基本研 究出发点,挖掘数据科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联,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以及新兴的智慧服务,构建较为系统的 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结果/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构建了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三种创新模式:①“物联网+ 大数据”创新模式;②“数据挖掘技术+信息资源”融合模式;③“技术框架+用户核心”的信息服务模式,为大数据 时代信息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及研究提供知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网络谣言与突发事件相伴而生,已经成为突发事件的“次生灾害”,如何治理网络谣言成为网 络社会治理的难题,本文面向突发事件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演化模型,为政府治理网络谣言提供参考依据。【方 法/过程】定性分析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机理,通过定义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构建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演化 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主体规模、传播主体之间演化关系以及政府辟谣程度等问题。【结论/结果】 经过理论建模和仿真分析得出政府治理网络谣言的具体措施,并将其归类得出“无事先防,事初防变,事过防复”的 治理策略,最后针对模型拓展问题和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主体规模预测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中的优秀贡献者能够经常性地提供优质的回答内容,对社区回答内容质量的 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对社区中优秀贡献者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知乎”社区为例, 通过爬虫采集社区上“优秀回答者”问题回答相关的行为数据,综合运用人类动力学的理论及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采集到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结论】“优秀回答者”回答问题的行为不是一个随机事件,而是一 个时间间隔分布满足胖尾特征的幂律分布;其他用户对回答内容的点赞会对“优秀回答者”回答问题的兴趣产生更 大的激励影响,进而可以减小“优秀回答者”连续两次回答问题的时间间隔;基于兴趣的人类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 地解释 “优秀回答者”回答问题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李紫薇  邢云菲 《情报科学》2017,35(12):39-44
【目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合理管控是舆情管理者面临 的重要问题。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话题演进过程进行研究,能够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规律, 帮助舆情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舆情监测与控制。【方法/过程】通过信息传播模型把突发事件舆情话题演进过 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突发期、蔓延期和消散期。并采用实证方法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九寨沟地震”为例作为数据源 获取微博发文、转发、评论信息数据,通过Matlab软件拟合舆情周期,再使用Gephi绘制可视化云图,通过网络结构 分析网络舆情话题演进规律。【结果/结论】对“九寨沟地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移动端和非移动端传播过程 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移动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话题传播范围更广、传播周期更长、信息传播层级更高、意见领 袖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18.
程齐凯  李信  陆伟 《情报科学》2019,37(7):41-47
【目的/意义】构建一个较大规模的学术文献词汇功能标准化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描述分析,以期为学术检 索、文献推荐和科学计量等应用研究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方法/过程】在学术文本词汇功能框架的基础 上,针对“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这两种领域无关词汇功能,生成学术文献词汇功能自动标引规则模板,开发相应 的词汇功能标注平台,对88 865篇计算机领域文献进行自动标引,并对得到的数据集进行整体分析、热点和趋势分 析以及研究方法特点分析。【结果/结论】得到一个包含23 221个不重复研究问题的Topic数据集、18427个不重复研 究方法的Method数据集和30 145个“问题-方法”对的Topic-Method数据集;人工检验准确率高于95%。此外,文 章还创新性地提出了研究方法的 “功能特点”,并进行了相关实践。  相似文献   

19.
宋振超 《情报科学》2017,35(10):116-119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信息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民众对于热点事件的 评论形成强大的舆情力量,因此对舆情的分析与监控成为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方法/过程】为此,本文基于 GARCH模型,以“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事件为例,对网络舆情的波动性进行研究。【结果/结论】通过舆情数据的收 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新闻舆论出现与GARCH模型的特点相一致,模型和数据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实现完美 拟合。  相似文献   

20.
孙立媛  苏新宁 《情报科学》2019,37(4):137-143
【目的/意义】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还影响了社会稳定,给高校 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通过领域主题词表的构建可以为高校应急管理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为决策提供帮助。【方 法/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应急管理的现状和高校应急工作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阐述了构建词表对高 校应急决策的支持作用,梳理了高校应急决策领域的知识体系,将高校应急决策领域根据特征属性分为了高校突 发事件、高校领域、高校应急能力三个主题域,并设计了每个主题域的主题词表,最终构建了完整的高校应急决策 的领域主题词表。【结果/结论】领域主题词表的构建可以让高校的决策主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全面地掌 握领域知识,做出及时、准确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