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小说作者绝大多数都对八股文十分熟悉,甚至形成了八股的惯性思维。当他们从八股文领域转移到小说领域时,这种八股笔法和惯性思维也随之融入了小说创作。比照明清小说与八股文可以发现,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汇了诸种八股文要素,他们在小说中用大量篇幅讲谈八股文写作技巧,对八股文破题、文风以及各种写作方法都有涉及,使小说俨然成为一部八股文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与宋元话本在结构之道 (深层结构 )、结构之技 (表层结构 )两方面均有差异。唐传奇的叙事结构主要以情爱类小说、梦幻类小说、侠义类小说、历史类小说为代表来分析 ;宋元话本的叙事结构主要以愚行小说、公案小说、鬼怪小说、宗教小说为代表来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文学叙事的方式分析王彪的长篇小说<身体里的声音>,从时间的绵延、空间的展示和时空的交错三个部分来阐释,对于小说中特殊的叙事方式,如采用傻子的视角,使小说的叙事获得了时间的自由,而其他的种种意象又揭示了这部小说中所蕴涵的末日的神话与灵魂的拯救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小说文本意义的实现取决于虚构事物自身的完整性,而不像古典时代的,小说意义倾向外在于文本之外的现实。小说的文本意义系统,是各个意义成分复杂搭配的结果,这意味着一部小说的虚构性意义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在文本系统内,各种意义符号和成分密集在一个结构上,不能改变其中任何一个成分,否则就毁坏了文本意义。同样的意义成分可以在不同的小说中发挥不同的意义构成作用。在文本的组织作用下,一部叙事作品多种多样的意义结合层次和可能,抵销了意义本身构成的复杂性。一种现存的意义从来不存在于虚构文本中,虚构小说作为一种符号,我们不能从中得出任何严格、固定、实在的含义,通常意义符号出现于其中的小说虚构情境,帮助我们决定意义符号之间相互作用的途径。小说本文的原初意义与衍生意义由于具有共同的形式特征、享有共同的文本而获得统一。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巴拉德的小说《太阳帝国》是一部自传小说.小说以一个小孩的视角,着力描写上海血腥、阴森和恐怖的一面;通过对“太阳帝国”意象的运用,对日本和美国形象进行美化.巴拉德塑造的异国形象受其西方中心主义写作立场的影响,折射出他颠倒是非的价值观与殖民意图.  相似文献   

6.
“语贵显浅”是李渔对文学语言的主张,也是其文学作品表情达意的底色。但在艺术实践中,李渔作为文学大家,对小说文本重案头阅读的特质是熟谙其中三昧的。故李渔的小说创作,也非常重视“文人之笔”,因此其小说语言形成了浅易见俗、俗不脱雅、语重机趣的鲜明风格,显示了李渔对小说语言“于浅处见才”的艺术追求和独有的匠心,也展现了李渔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特有风貌。  相似文献   

7.
传统小说以叙事为主,采用情节结构,并以其情节优势对电影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现代电影突出空间造型的作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又反作用于小说。在电影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小说叙事性减弱,造型性增强,时间意识减弱,空间意识增强,形成了对比式、相似式、多视角等空间结构形式,并以叙事的共时性、展示的现时性和意蕴的丰富性,表现出有别于传统小说的审美特征。完全可以说,现代小说摒弃了线性叙述方式,却没有去掉作品的灵魂;丢开了“情节优势”,却增加了光、影、声、色等视听元素;摆脱了时间的束缚,却开辟了更为广阔而又自由的艺术空间。无论从反映生活的广度、表达思想的深度,还是从艺术表现的力度上,现代小说都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艺术成就,固然与小说自身的追求有关,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电影艺术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剖析,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抗战伊始,重庆小说就能够以比较开阔的眼光,来关注战争风云,尤其是着眼于整个战时生活进行小说叙事之中的史诗建构,展开更为广泛而又更为深入的小说纪实,呈现为心灵史诗的小说现实。这样,抗战时期重庆小说通过小说叙事的史诗建构,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作,代表着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是一部涉及宗教题材的小说,对它的研究应该考虑到佛道观念的影响。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孙悟空,这也就决定了小说结构围绕他而展开,孙悟空的故事就是一个道家的“谪世”故事。整部小说的结构就是一个描写孙悟空“谪世”前后故事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1.
温庭筠有部小说集<乾(月巽)子>,其中的<华州参军>通过男女主人公三合三离的爱情彰显出情感至上的情爱观,艺术上亦有独特之处.<华州参军>的情节结构以及其中蕴含的市民化审美趣味直接影响了宋代话本<碾玉观音>.作为一颗长期蒙尘的珍珠,<华州参军>应当引起古代小说特别是唐传奇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有自己“心目中的小说”,“说话”、“精神”、“实与虚”、“中与西”等四个层面体现了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的一贯追求。为了努力实践自己心目中的小说理想,贾平凹在小说创作理论领域和创作实践领域锐意探索,在追求和实践的矛盾中小说创作理论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小说创作也不断推进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对王安忆的短篇小说《弟兄们》进行了结构分析,指出这篇小说具有古典交响乐的结构。然后,在此结构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此在筹划和权力分布为两个主题对小说展开分析,通过对小说中三个女子的生活和爱情的剖析,揭示出他者作为此在筹划与权力分布的斗争场所,从而指出他者面孔与终极词语的替换游戏最终导致了小说的古典交响结构。  相似文献   

14.
书坊主牟取商业效益,愤世忧时是《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及其他斥魏小说创作的重要动力。纪实性是《魏忠贤小说斥奸书》一大特色,其主要表现是主动承担为时事“编年”的职责,纪时准确;但小说也由于过重实录与视艺术之外的社会功用,忽视了文学性的追求,故不能跻身为上等精品而只能沦为下乘之作。这也正是《魏忠贤小说斥奸书》虽“羽翼信史”但却终为“小说”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丰富的西方象征小说艺术发展史,给中国现代小说象征生成带来鲜明的参照。对外国小说象征及理论的介绍,贯穿现代小说史30年,这一艺术源泉滋润了现代小说象征诗艺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明代神魔小说与明代之前的神怪题材的小说相比,是一种新的小说类型,其类型特征是神魔二元对立。精怪形象在神怪小说中的发展演变,对神魔小说“神魔二元对立”类型特征的形成至为关键,以致对神魔小说类型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少年武侠小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少年小说样式,具有武侠小说和少年小说的特点。葛冰的少年武侠小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拟从成人武侠小说的创作特点出发,以葛冰的作品为样本,分析少年武侠小说的思想特质与叙事技巧。首先,少年武侠小说对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进行了有选择的传递和解构,因而具有了丰富少年读生命内涵的寓意,成为适合少儿阅读的成长寓言,成为适合少儿阅读的成长寓言。其次,少年武侠小说中的成功描写符合少年儿童的现代审美要求,想象奇特,远离暴力,崇尚力与美的结合。再次,少年武侠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技巧。其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给读留下更大的主动思考的空间。故事结构采用现代短篇悬念小说的结构,情节跌宕起伏,更具趣味性与可读性。人物贴近现实生活,新切可感。语言幽默风趣,颇具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18.
同传统小说相比较 ,台湾现代派小说在小说结构艺术方面进行了革新 ,出现了一些新的小说结构模式 :“心理情绪—人物”结构模式 ;“整体象征”结构模式 ;“时空交错”结构模式。研究台湾现代派小说的表现艺术 (包括结构艺术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同一素材的小说文本和电影剧本进行叙事学分析,说明由于小说和电影这两种艺术形式自身的性质差异,使得同一素材作品的叙事结构各具特点。探讨了在小说文本改编为电影剧本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即创作者和读者的相对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春之声>是作家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写的是主人公坐闷罐子车回乡探亲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几十年的风雨变幻、情绪变化、主观感受.小说奏出了时代"春之声",勾勒出一幅万象更新的春景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小说思想意蕴深厚,独具匠心;结构独特新颖,别具一格;艺术魅力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