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兴林 《情报科学》2018,36(10):89-92
【目的/意义】为了分析网络交易平台上不同利益的策略博弈对“刷单炒信”行为的影响及其控制策略。【方 法/过程】基于演化博弈论的视角,从实际运营状态出发,抽象出了影响网络交易平台和“刷单炒信”行为发起者选 择策略的影响因素,进而构建了演化博弈模型及其支付矩阵,得到复制动态方程模型,利用雅克比矩阵分析演化稳 定策略和收敛过程,最后基于 Matlab工具进行数据仿真实验。【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网络交易平台和“刷单炒信” 行为发起者之间存在策略选择相关性,通过设置合理的机制,可以使得两大利益主体博弈结果收敛到理想状态, “刷单炒信”行为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控制“刷单炒信”行为带来的正面效应均影响两大利益主体的策略选择,通过设 置合理的分配比率,可以减少博弈达成均衡的用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提高政府应对能力,避免事态恶化是刻不容缓的课 题。【方法/过程】本文首先从生命周期和社会燃烧视角,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各个阶段分别按照“燃烧物质、 助燃剂、点火物质”集合形式进行结构化描述,探究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关键属性以及属性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 基础上根据广义随机 Petri网理论,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 GSPN模型。最后以“山东非法疫苗事件”为例从 事件代表性、谣言煽动性、情绪交融性三个方面评测演化系统的性能。【结果/结论】验证模型有效性,揭示其中的变 动规律及均衡状态,为相关部门引导舆情良性发展,防范舆情失控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田进  张明垚 《情报科学》2019,37(8):38-43
【目的/意义】针对频繁爆发的网络舆情,深度梳理网络舆情的内容层次,挖掘网络舆情的生成逻辑,为政府 网络舆情治理提供可行路径。【方法/过程】以“2015年初出租车罢运事件”作为研究案例,通过网络数据抓取软件收 集“财经网”相关微博下的评论信息,按照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逐步抽象形成网络舆情的“棱镜折射”生成逻辑和 “情绪—态度—意见、行为取向”的内容层次。【结论/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舆情的基本层次是网民情绪,网络舆 情的生成由公共事件的相关新闻信息触发,并取决于网民的生活经历、角色定位、思维方式、信息处理等个人特 征。因此,政府的网络舆情治理应重点关注网民情绪,并强化与网民的对话沟通和信息普及。  相似文献   

4.
张璐妮  唐守廉 《情报科学》2019,37(9):139-144
【目的/意义】融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事件极易在“两微一端”迅速传播,引起网民广泛关注、讨论、传播,在 极短时间以裂变的速度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研究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传播治理策略效果,最小化传播的负面影 响对舆情管理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过程】基于此,文章以不同治理策略下网络传播效果为研究对象,构 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对比研究了两种代表性治理策略——信息隔离、信息公开两种策略的网络传 播效果。【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提早信息公开时间,提高信息公开程度能有效提高网络传播效果;信息隔离策 略强度不是越高越好;研究可为舆情管理部门制定网络舆论引导和治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董凌峰 《情报科学》2018,36(1):24-31
【目的/意义】现实中,网媒、政府和网民共同作用引发的舆情事件几乎涵盖所有舆情主题。为探索网络舆 情形成阶段主体研究,将系统动力学与演化博弈复制动态方程进行交叉,建立了基于SD的演化博弈模型。【方法/ 过程】通过系统仿真,分析了网媒、网民和政府的博弈模型,并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进一步探究已知变量对主体行 为的影响显著性,识别影响舆情形成阶段博弈结果的关键变量因素。【结果/结论】以“8·12 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 作实例背景,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舆情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光  曹雪莲  孙玥 《情报科学》2017,35(7):25-30
【目的/意义】如何分析社交网络平台和用户的隐私保护投入成本和收益,从而有效引导与促进隐私保护, 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设计由社交网络平台和用户组成的博弈参与主体,研究了行为双方的隐私保护 投入行为与策略,依据不同行为策略的支付矩阵,建立了社交网络平台与用户隐私保护投入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 并分析得到隐私保护投入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社交网络平台与用户的隐私保护投入策略与其 投入成本和隐私损失密切相关,当双方隐私保护投入成本和隐私损失发生变化时,会出现多种演化稳定策略。运 用matlab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侯贵生  郭延禄  杨磊 《情报科学》2019,37(11):11-19
【目的/意义】“象思维”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思考和叙事方式,有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而“言不尽 意”和“意在言外”所揭示的语义表达的模糊性与艺术性和隐性知识的直觉性、难编码性等特征天然相通,这同时也 是隐性知识共享的一大难点。 “象思维”作为一种系统论和关系论的思考方式,对隐性知识共享有一定的思维启 示。【方法/过程】结合“象思维”演进过程的“观物取象”、 “立象尽意”、 “得意忘象”、 “据象表达”四个层次构建演化博 弈模型,并结合数值仿真模拟对不同阶段的转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与知识吸收者的“吸收能力”系数相 比,回答者的“立象尽意”能力系数增加时,知识共享系统达到演化均衡点的速度更快。文末分别以2014年知乎排 名前116个实名高赞回答进行文本特征解读。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网络舆论引导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能够揭示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及演进趋 势,为进一步发展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提升我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水平找到着力点。【方法/过程】 将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以“网络舆论引导”为主题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使用文献题录工具SATI 进行数据预处理,基于共词矩阵联合可视化技术,对高频词共现矩阵进行网络关系研究和聚类分析。【结果/结论】 最终得出我国网络舆论引导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于:网络舆论引导主体、客体、内容、媒介及引导机制研究5 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为研究舆论事件反转的机理,本文提出了考虑信息和组织氛围影响的群体观点演化模型,对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网络舆论反转现象进行仿真模拟。【方法/过程】以经典 Hegselmann-Krause模型为基础,建立信 息和组织氛围影响的可计算模型并嵌入到网络社会舆论的演化过程中,运用 MATLAB编程实现仿真实验再现“女 大学生踹女童”事件,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信息是影响网络舆论反转的关键因素,反转信 息往往是导致网络舆论反向演化的驱动力;控制信息披露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舆论的演化方向;信息敏感度和组 织归属感是影响网络舆论偏向性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网络谣言与突发事件相伴而生,已经成为突发事件的“次生灾害”,如何治理网络谣言成为网 络社会治理的难题,本文面向突发事件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演化模型,为政府治理网络谣言提供参考依据。【方 法/过程】定性分析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机理,通过定义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构建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演化 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主体规模、传播主体之间演化关系以及政府辟谣程度等问题。【结论/结果】 经过理论建模和仿真分析得出政府治理网络谣言的具体措施,并将其归类得出“无事先防,事初防变,事过防复”的 治理策略,最后针对模型拓展问题和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主体规模预测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翟军  翁丹玉  袁长峰  林岩 《情报科学》2017,35(6):107-114
【目的/意义】我国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归纳总结英国开放政府数据的“国家 信息基础设施”(NII)建设的经验和启示,为我国“加快完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等数据开放工作提供有益的参 考。【方法/过程】梳理英国政府NII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情况,介绍其管理框架和体系结构,分析NII建设的主要成果 — —NII数据集的主题分布和未发布数据的原因,最后总结对我国的启示。【结果/结论】NII是英国开放数据国家行 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在政策保障、国际合作、公众参与、需求驱动和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琳  杨尊琦 《情报科学》2017,35(10):79-87
【目的/意义】个人求助网络募捐模式下网络舆情演变各阶段参与主体的认知和利益诉求的差异会影响其 行为策略选择,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可以从根本上分析舆情的形成与演化动因。【方法/过程】以罗尔事件为例,在动 态演化博弈模型基础上探究网络舆情形成、发展、控制三阶段多方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选择,并对网络舆情的 演变提出合理的指导意见。【结果/结论】根据博弈结果可知:受助人联合企业发布虚假求助信息、网民采取捐助是 网络舆情形成阶段的演化稳定策略;事件内情的曝光,网民总体倾向质疑使网络舆情进一步发酵,此时政府的有效 干预与相关责任方合理解释有利于控制舆情的波动,使公众利益得到补偿,从而缓解舆情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引入情感分析,可以对微博突发事件衍生舆情作出科学预测,为政府掌 握舆情情感走势,从而根据舆情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导控策略提供合理的意见与指导。【方法/过程】结合 突发事件衍生舆情的特点,采用词集合并法、SO-PMI、PMI-IR等方法构建了微博突发事件衍生舆情专属情感词 典,随后利用该情感词典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6.22”杭州保姆纵火案衍生舆情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对该事件的日均情感值进行计算,与实际情感值拟合程度较好,证明了建立的衍生舆情情感词典及时间序列模型 较为科学,可以为政府选择相应的策略及应对时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探寻网络维权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行为策略及其对衍生舆情传播的影响,为网络维权事件的合理处置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将网络维权过程划分为维权博弈与衍生舆情传播两个阶段,运用演化博弈研究弱势群体、强势集团与网络媒体之间的行为策略,运用SEIR模型研究不同演化稳定策略对衍生舆情传播的影响,并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与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媒体积极报道的感知收益对舆情传播具有显著影响,当网络媒体选择“消极报道”,强势集团选择“积极回应”时,网络维权衍生舆情易得到控制;当网络媒体选择“积极报道”,强势集团选择“消极逃避”时,舆情可能会失控。强势集团的社会认同感感知收益越高,其选择“积极应对”的概率越大,衍生舆情越易得到控制。遗忘率越大,舆情传播时间越短。【创新/局限】综合运用演化博弈与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深入分析主体行为策略对衍生舆情传播的影响,为网络维权事件的处理和应对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突发网络舆情具有爆发快、破坏强的特点。准确建立突发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型,研究其内在 传播规律,对控制突发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建立SEIQR演化博弈模型,将网媒与地方政府 的策略互动行为融入改进的传染病模型中,同时针对期望效用理论在描述博弈主体损益方面的缺陷,将前景理论 引入模型的分析过程中,探讨了地方政府不同引导策略对舆情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实验。【结论/结果】研究结 果表明:地方政府对社会效益与形象损失的感知、网媒对地方政府非财政性奖励的感知、罚金以及网民的集体认同 感等因素将对突然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为地方政府部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官方主流媒体的舆论压力与日俱增,通过对2017年的热点“江歌 事件”进行分析,结合议程设置探讨其中网络群体出现的极化现象,了解其深层次内涵,对今后媒体的舆论引导提 供借鉴意义。【方法/过程】利用微博数据进行内容分析,并结合本文分析的方法以及舆论环境和相关的理论对整个 事件发展进行剖析。【结果/结论】可以得出,媒介议程对受众议程存在较大影响并呈反相关系,议题驱动和较低的 导向需求是议程失效的原因,单一属性的议程会将受众偏激的态度引向极化。  相似文献   

17.
刘泾 《情报科学》2018,36(12):66-70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带来全新的网络传播生态,分析新媒体时代 网络舆情特点与演化规律,提出网络舆情治理创新路径,有效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治理能力。【方法/过程】从 网络舆情及其治理的概念与属性出发,阐发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困境,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探析网络舆情治理创 新的具体实施策略。【结果/结论】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治理应从网络管控转变为网络治理,创新治理理念;从单一 到多元,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从线性到系统,构建“三位一体”的网络舆情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郑璐 《情报科学》2020,38(5):154-160
【目的/意义】网络信息环境健康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新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迫在眉睫。【过程/方法】基于参与式治理理论建立舆情信息发布的新媒体组织与政府媒体监管部门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寻博弈双方行为的演化过程及演化稳定策略,并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分析公众参与治理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公众参与治理能有效约束新媒体组织的掺假行为,有利于促使监管部门选择从严监管策略,如此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林卓  王丽丽  林甫 《情报科学》2018,36(10):164-170
【目的/意义】对我国各区域专利资源进行时空演变分析,以揭示区域专利资源分布的演化趋势,并归纳不 同的区域专利资源发展模式。【方法/过程】利用 2006~2015年专利资源统计数据,提出使用每万名 R&D人员所拥有 的专利资源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对“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内各区域专利资源分布的发展模式及趋势进行研 判。【结果/结论】我国区域专利资源分布存在显著的“核心聚集—周边环绕”二元聚类空间结构,专利资源自东向西 依次差异递减。可将研究地区按专利资源演变趋势分为 4个梯队,不同梯队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优化策略也有所 差异。  相似文献   

20.
龙怡  李国秋 《情报科学》2017,35(5):34-41
【目的/意义】根据政策,试点城市需要在城市内实现办事中的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方法/过程】基于电子 政务流程构建六方合作博弈模型(信息供方、信息需方、公民个人、上级政府、共享平台、企业),并求解讨论。采用 上海市具体事项进行模型检验,最后构建信息供需及公民三方合作博弈,用Shapley值求解。【结果/结论】发现信息 共享难的原因是信息供需双方共享后收益降低,提出信息共享绩效考核和用户付费两种策略。案例证实政策能降 低全社会办事成本,公民获得“电子政务红利”。立足付费策略对小联盟博弈再次求解,可获得使各方愿意共享的 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