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正向交互促进的变迁历史,证明长期系统的科技立法变革能引领、建构、保障和跟进科技创新范式的进化并形成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我国因促进科技创新范式进化的立法史短而法律量少且有空白,所建构的科技创新主体缺乏多元共生性、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动力不足、创新环境开放协调度不高,迫切需要尽快推动科技立法的变革,加大科技立法资源投入,通过法律促进创新主体的多样共生化和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明确政府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具体职能并提升科技创新环境的开放协同度,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范式向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的进化,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
广东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规模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战略,对文化和科技融合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进一步对其面临挑战和路径改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则有助于促进其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梳理分析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理论内涵﹑国内外典型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基础上,总结广东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具体模式与措施,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广东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主要探索出政府政策驱动﹑市场需求驱动和技术驱动3种模式并配套具体措施,为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与国内外其他先进地区对比,发展仍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对现代科技运用﹑对岭南文化特色亮点挖掘等都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支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文化科技“两张皮”问题亟待解决﹑关键技术能力有待提升﹑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等。最后提出广东要发挥岭南文化深沉丰厚﹑区域创新能力全国领先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完善文化和科技融合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重点从技术创新﹑基地建设﹑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王磊  刘圆圆  任宗悦  颜蔚 《资源科学》2020,42(7):1223-1235
村镇区域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建设对破解城乡二元分割,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调节区域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村镇建设主要涉及居住、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包含村镇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也反映村镇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二战后西欧(德国和英国)与东亚(日本和韩国)主要国家村镇建设的主要类型与村镇功能演变特征,梳理了针对村镇区域居住、产业与生态环境等方面发展的主要政策、规划与法律等,探讨了村镇建设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响应及其影响政府的村镇发展政策与规划实践。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村镇建设的阶段特征、主要资源环境问题以及规划政策改革。最后,在国际比较视野下总结了中国村镇建设的特殊性,并从村镇地域系统与主导发展类型的视角,提出了改善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关系,促进村镇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目标规划模型,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进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30个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综合效应为正;金融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明显,地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反过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者互融互促,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出场是在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和评价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宏观探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归宿不同而进行范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范式等几个方面。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传统教育学范式”为蓝本、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非此即彼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阐释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以深化其范式研究,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内在逻辑及其具体演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内涵,贯穿主线、问题域以及境界层次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基于高校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科技资源配置的状况,并对比了不同特征下的高校科技工作者对科技资源状况满意度评价差异。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工作者对目前科技资源配置状况不满意,科技资源配置存在过度“行政化”、资源重复分配以及共享率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学科特色与高校科技资源配置大局相协调、节约和共享相一致以及创新评价和人才激励相配套的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提出积极发展市场化评价、规范第三方评价,充分调动各类评价主体积极性等政策精神,从整体制度建设视角总结分析我国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发展实践,以期为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的制度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在对国内科技成果评价有关标准、论文和政策等文献信息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科技成果评价的概念与分类、政策与标准和流程,总结得出当前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已成为主流且评价作用明显,同时发现存在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独立地位欠缺法律法规保障,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不足,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并针对当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落实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和国家《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要求,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强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建设,使其充分适应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趋势,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助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深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改革现状也深受社会关注。从高校科技管理机构设置、科技评价考核、科研队伍组织管理、科教协同育人、科技资源配置5个方面对目前我国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改革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缺乏对林草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以及对林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国家(推荐)标准,因此基于林草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林草科研院所是林草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定位,对国内外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评价实践包括评价的体系、流程和导向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林草领域缺乏人才、平台实力薄弱以及评价机制不活等现实问题,从评价的内容、主体、方法及流程、结果的使用等维度构建我国林草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评价的逻辑体系,提出要面向国内林草科研院所进行全覆盖的创新评价,即区分不同层级进行评价,并保证科研院所的行政和科技主管部门的协同支持,同时要进行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评价,即对科学研究本身、科学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等各个环节作出评价。最后,结合我国林草科技创新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要构建以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为核心的林草科研院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树立林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评价新导向,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孙林杰  孙万君  高紫琪 《科研管理》2022,43(10):192-199
海洋科技人才集聚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测算不同地区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度并分析影响因素,从而因地施策地引导海洋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集聚,对于改善因不合理人才集聚所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沿海11省份2006—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人才区位熵方法对沿海地区2006—2015年的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度进行测算,并对全国沿海区域以及不同省份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基于人才生态环境的视角,结合海洋科技人才特性,运用普通面板回归与空间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了经济、产业、生活、文化、对外开放各方面因素对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的整体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集聚水平省份的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度的作用方向及显著程度都不同。最后,结合我国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海洋人才集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许燕  麻思蓓  郑彦宁 《科研管理》2022,43(2):170-175
   提高科技报告质量是实现科技资源有效积累、促进科技信息高效传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方式。构建融入科研管理流程的科技报告质量控制机制,将科技报告撰写主体、管理主体、评价主体行为纳入统一的科研管理平台,对科技报告进行精细化审核与评价。审核、评价行为将直接决定科技报告质量、科研项目进程与科研绩效。将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科研管理相融合能够实现对科技报告撰写、审核、评价行为的有效统一与衔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科技报告质量有效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文: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区域内财政和金融机构的协同水平。由于财政系统与金融系统的运行主体不同,业务流程的执行路径不一,部分地区财政与金融之间的协同效率不高,致使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不能有效得到统筹安排,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难以形成合力,制约着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结合协同理论,探索财政协同金融扩大资金供应路径,形成以政府财政资金“小投入”撬动金融资金“大投资 ”的“蝴蝶效应”,缓解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融资约束,助推中小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推动国家要素市场的高效配置,尤其是知识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高效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其重要地位日渐凸显,因此对于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的探索更加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需求。由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自身涉略的主体和内容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针对其构建一个逻辑清晰、系统完备、实践有效的管理体系,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长期困扰和探寻的话题。本文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分析了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并且提出政策制定和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城乡创新发展平台,促进产业升级,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激发开放发展的合作诉求,实现共享发展在城乡的扩散与溢出,科技创新在城乡产业效应、环境效应、社会效应三个维度上发挥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因此,在面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挑战时,要通过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推动城乡三产协调发展,做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文化普及工作,推动城乡绿色融合发展及提高城乡治理的"智治"水平,从而提升乡村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弥补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国庆 《中国科技信息》2006,(19):257-259,261
本文对足球技术、足球技术动作两个不同概念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关于足球技术动作分类进行了分析、阐述。指出足球技术包括足球技术动作和足球技术能力,提出足球技术动作可分为进攻技术动作与防守技术动作、锋卫队员位置的技术动作与守门员位置的技术动作、单个技术动作与组合技术动作、有球技术动作与无球技术动作、基本技术动作与特异技术动作。目的在于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使足球技术教学及训练更加科学、系统。  相似文献   

16.
刘君亮  王延超 《科研管理》2006,41(2):277-282
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以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导向性和方向性,项目设置高度反应了国家意志和发展需求,形成机制和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对申报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解决自身不足,积极争取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提升高校原始创新力、加速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例,科技计划改革以来,针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及实施的研究主要针对于某一特定领域或特定单位的思考,对高校在面临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申报过程中的共性问题的总结和分析不足。本文通过梳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形成机制和组织管理特性,分析高校在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的优势与不足,对高校有效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独占性和联动性等特性,以及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要求,高校应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基础扎实、学科门类齐全和科研人才丰富等优势,着力解决示范能力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等问题,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寻求突破,建立健全“大兵团”联合攻关的协同创新机制,构建高效共享、协同创新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强战略研究,结合自身特色、区域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使管理部门的权利义务和管理程序等拥有完善制度依据,创新管理方式,做好服务保障,从而着力提升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加速创新性人才培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根据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涵、过程与层次,分析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动力机制,构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动力系统框架,探讨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伴随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国不少村镇出现“五化”(非农化、老弱化、空废化、污损化、贫困化)现象,成为制约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障碍。构建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与测算方法体系有助于支持村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水、土等资源优势,振兴乡村经济,改善村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本文梳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脉络、应用领域与尺度特征,并以村镇地域系统为对象,从综合性与地域性视角界定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从承载力与承载体及其相互关系切入,剖析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外延。在对村镇建设类型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要素的互馈关系,探讨了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互作用机理。最后,通过指标体系与系统模型构建,采用“短板原理”,初步构建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体系的理论模型。本文主要贡献为完善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体系以及系统评估方法,同时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技研发应当遵循“科技向善”的理念,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的建立十分重要。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是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从“形式要件”到“实质要件”,均应当体现实体伦理正义和程序伦理正义的科技善治。我国应当构建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二元体系结构:在内部审查结构中,制定具有统一性的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实体性规则、程序性规则,从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审查类型、主体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对科技研发行为和科技产出成果予以规范。在外部审查结构中,建立信用机制及负面清单制度,形塑公众参与式审查模式,以期从源头有效规避科技伦理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科技金融视角,通过建立投入导向的BCC-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6-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进行动态和静态全面分析,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析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且地区间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均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具有推动作用;政府支持力度、科技人员素质、金融中介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均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