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卡夫卡与犹太人生存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因表现出人类生存意义的悲剧性和荒诞性,被西方人认为是给人类指引痛苦的人。文章认为,卡夫卡作品能够表现出如此深刻的主题,是因为卡夫卡与现代派作家除了面临共同的客观世界(现代巨变的社会)之外,作为犹太人后裔的卡夫卡,犹太人特殊的生存境遇和他个人作为犹太人的生存体验构成他对现实主观体验的一种特殊激情  相似文献   

2.
《教育评论》2008,(2):107-109
哲学教学生活化,或将人们自身的生存境遇与哲学教学结合起来,是哲学的历史传承,只不过这一传统被后来的人们丢弃掉了。可以说,哲学的本性要求人们在研习时把自身的生存境遇融入进去,我们应当恢复这个逐渐失传的正确的哲学学习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对这种古已有之的方式有着更为强烈的要求,也为此创立了有利条件。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生存境遇两者结合起来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舞蹈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群体身份认同的重要源泉。为此中国民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呈现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随着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西方艺术的不断冲击,导致中国民族舞蹈在迅速地消失。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民族舞蹈的传承人作为民族舞蹈文化体现的重要载体,其社会价值就显得极为重要。分析与研究民族舞蹈传承人的历史价值和当前生存境遇,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与开发民族舞蹈,使得民族舞蹈在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态中能够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全球化引起的人们生存方式的变迁、多种文化的渗透等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形成带来了新的境遇。全球化使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影响力和接受力受到限制,也使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方式、内容、指导思想与环境等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5.
方幸福 《培训与研究》2007,24(12):71-73
本文从"人的生物学上的弱点"、"生存的两歧"、"历史的两歧"这三个方面来梳理弗洛姆的人学思想体系中对人的生存境遇的论述。弗洛姆通过对人的生存境遇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找到人类异化的源头,因此他的这一理论为人类认清自身,加快前进的步伐,并最终获得全面发展指出了一条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雷雨》的主题是生存境遇中人的困惑与挣扎。这一主题是和曹禺的创作本意相关的,是他苦闷心灵的产物。《雷雨》既写出了人自身肉体和灵魂的矛盾,又写出了自我与他人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在曹禺笔下,人是一种崇高与卑微,可能与必然的综合体,从而使困惑与挣扎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哲理性,《雷雨》也因而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生力军的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与科研创新的主体,其生存境况及职业幸福感关乎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因此,以改善和提高青年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境遇为旨归,从政治境遇、发展境遇、生活境遇和精神境遇等方面全面探索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生存状态,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一研究,有助于构建青年教师职业生存与发展的有效路径,为高校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民族精神造成巨大冲击。我国的民族精神也面临严峻考验,出现了诸如人文精神不同程度遭到削弱,文化格调出现扭曲,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出现迷惘与困惑等问题。可以说,在全球化条件下培育和重塑民族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精神动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把重点放在提高"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的时代性上。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农民工作为一个的新型群体在中国社会迅速崛起,青年农民工则是其主体。他们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为城市建设和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生存境遇却十分尴尬与艰难:步入城市,却不能融入城市进而被城市完全接受,沦为都市边缘人;回到乡村,却又发现难以忍受乡土生活,成为乡村浪子。教育部门要帮助青年农民工摆脱困境,或使他们市民化,或使他们转化为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在现时代,每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都必须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参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也离不开对西方文明的借取。只有破除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弊端,同时充分吸收、发扬中西文明两方面的优点,互相磨砺、融合,才能建构新型的现代的中国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反思与超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民族精神是所有民族生存发展的内核与灵魂。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民族文化的交往与碰撞,也使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认同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本文从对全球化的多方位分析入手,考察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与碰撞,探讨中华民族对于现代化的认识历程和相应产生的多种民族精神状态,探讨当代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挑战和我们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做好“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重大攻关课题研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在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取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越南民族精神创造于越南整个历史过程并表现于越南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中,它在越南为独立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过程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当前,民族精神对许多民族的改革与现代化至关重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稳定保持与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保持与弘扬那些创造了民族文化同一性的传统价值观;其次要选择适宜于越南条件的模式,要积极地与世界融合,广泛参与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对话,学习其精髓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同一性。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法宝,而对其生成基线进行研究和评判是开展教育的首要前提。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生成基线以传统的儒道释文化体系为本体、以革命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两翼,融传承性、先进性、层面性为一体。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价值体现在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确保国家主权完整、匡正民族价值观偏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不仅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而且要着重培育和建构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民族精神,这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很大影响。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中,应注重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社会主义意识、团结意识和责任意识、自强意识和创新意识,并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创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体系、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本文在审视国内外现实情况,尤其是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试图从形而上之哲学创新的层面对如何建构当代民族精神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民族精神培育机制的时代境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精神培育机制是指构成民族精神培育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从当下我国高校民族精神培育机制来看,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文化性缺失。首先,民族精神的培育取决于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对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鉴别和抵御,而文化底蕴是其基础,受教育者文化底蕴的薄弱正是民族精神培育中文化性缺失的表现及后果;其次,情感是民族精神培育机制的核心要素,而文化性是情感的来源和动力,在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的三个阶段都存在文化性缺失问题;最后,从被动的注重文化接受到发挥主体文化选择能动性是民族精神培育方式的现代转型,文化性的缺失不利于受教育者文化选择能力的提升,阻碍了培育方式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与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也随着经济和信息的发展,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全球化实际是世界各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面临着各种文化的激荡.作为文化的核心的民族精神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重塑并培育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成为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越南民族的形成是随着越南国家的发展而逐渐变化和复杂起来的。越南民族不断进取与革新的精神促使越南在民族解放与改革事业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仁爱、团结、追求独立自由意识以及富有创造性的独特的民族智慧铸就了越南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开展越南民族精神研究,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