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什么在英语里,第一人称单数的代词I不管出现在句中什么位置都一定要大写呢?为什么you,we,they,he,she之类的人称代词却不用大写呢?同样是称呼我,中国人是怎么称呼的呢?我们就不会去大写,当然没有汉字是可以大写的,但会用别的方式来表述,会说在下鄙人,就是皇帝也会称自己寡人或者孤,都是尽量地尊重别人,克制自己。或许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也就是说,西方人是以自我为中心,更尊重自我,而中国人就更容易贬低自己。  相似文献   

2.
彼此之间没有亲属关系的人,使用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来互相称呼或者自称,这种称名法,本文根据其所具有的比拟性质,称之为拟亲属称呼.我们把这种改变了原来用法的称呼又叫做拟亲属称呼.本来没有亲属关系,却模拟成有亲属关系来称呼或自称,这就使相互之间的距离缩小,关系显得亲近,态度显得亲切.这种彬彬  相似文献   

3.
姓氏漫谈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课文注释为:“楚国王族的同姓。屈、景、昭三氏都是楚国的王族同姓”。这个注释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屈原姓什么?为什么“楚之同姓”又分为屈、景、昭三氏呢?这就牵扯到古代姓和氏的来源、关系、作用、称呼等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利于阅读古籍。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阶段,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每个以母系血统为纽带的氏族都必须有一个有别于其他氏族的称呼,这就是最早的姓。甲骨文中的“姓”字从女从生会意,表示“女所生”,同一个老祖母所生的后代,就是同姓。《说文》也说,“姓,人…  相似文献   

4.
1.私有制、阶级、国家都不是随着人类的产生就产生的,而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原始社会没有私人占有现象,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国庆节到了,举国上下,热烈欢庆.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这是电视机里新闻版的"国庆节"! 让我们回到现实,看看我家里的国庆节是怎样的—— 刚放假,爸爸单位的领导都闲了下来,可爸爸没歇着,开始陪着他们游山玩水,举杯畅饮,一个国庆就这样醉过去了.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伟大事件,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是一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是一个从非人生活的历史到真正人类生活历史的转折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十月革命前,人类曾经有过四种社会制度,即,原始公社制,奴隶占有制,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这四种社会制度中,除了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合作的友爱关系之外,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社会,是非常不平等的社会。一方面劳动者饥寒交迫,过着非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不劳动者却坐享其  相似文献   

7.
一、导入新课,引出微博话题 师(出示围脖图片):这是什么? 生:围巾. 生:我想到现在网上对于发微博的另外一种称呼,叫做"织围脖". 师:是吗?你会织吗? 生:我有微博,但从来没有织过. 师:哦,是不是因为学习忙没有时间?但偶尔你可以试一试.其他同学都有微博吗?(基本上孩子们都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所论述的“儿童教育”专指十五岁之前的少儿教育。这是因为古代中西方对于儿童年令的划分没有共同的标准,对儿童的称呼也各不相同。如古代中国就把儿童称之为“蒙童”、“幼童”等。为便于比较,不产生误解,特作此说明。 中西方儿童教育在原始社会大致相同,都是儿童公有和儿童公育。男女在8岁前,不分性别地生活在一起,由妇女负责照管,八、九岁后就男女有别了。男儿由男子指导,学习男子应做的事;女儿由妇女教以妇女应尽的职责。原始社会儿童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都在氏族无偏无私的教导下,成长为合格的成员。其教育包括社会道德的、生产劳动的、宗教的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上,人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为人所以要起个名字,就是为了便于称呼,便于人与人之间的区別。可以说,名字是一个人的称呼记号,它是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所需要的产物。试想,人若没有名字,人们相互交往岂不造成困难,造成混乱?所以说,就名字本身而言,并没有高低贵贱、大小辈份之分。孩子在特定情况下喊爸爸或妈妈的名字,或是在正常情况下有时喊了爸爸或妈妈的名字,这  相似文献   

10.
好多学者争论,为什么会有文化大革命?为什么老百姓那么积极地投入?为什么红卫兵那样狂热?对过来人来说。这些可能不算问题。本来就该那样!比方说。为什么十几岁的孩子那么野蛮,打死人都不眨眼?因为打的是坏蛋!见着坏蛋不打。那才叫人弄不明白呢!红卫兵从小受的是仇恨教育。就像老故事里说的,母亲从小一遍遍地告诉儿子长大了可要报血海深仇呀。终于有一天发现了仇人。当儿子的还能干别的吗?非上去往死里打不成。这一切都让我们不得不反思: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曾经叫喊着:“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哪个心里不成天千百遍地这么想?飞上太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浮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个明白———这才叫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这皮囊要是太重挪不动,就掷了它,可能的话,“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终于,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在空中飞着结束了自己诗意的生命。我相信志摩的话,人原来都是会飞的,而且人就没有不想飞的。因为自由是人的天性。我总是不尽地回味《射雕英雄传》里黄蓉与郭靖被捆缚在巨型风筝之下在空中翱翔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这是几个?个?这样切一下是几两个。傻子都知道,不就一个嘛。那么这算几个?当然是一个啦!虽然原来的一个被切开了,我说它还是一个不可以吗?咦?把原来的一个分成两份的时候,两个中的一个就叫做二分之一。哇!你蛮聪明的啊。哦?那么把切开的两块都合在一起的话就应该叫做二分之二喽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一般把人类社会分为五种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常识。另外一个历史常识就是,你们都知道的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叫做“半殖民地、半封建”。然而,你是否发现如果把这两个常识放在一起,则会出现某些或大或小的抵牾?因为在五种社会形态中,没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么一种。  相似文献   

14.
初三新教材的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讲了四个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内容较多,关键是要把握学习重点,掌握学习方法。下面围绕“生产力”这个重点,提供几条学习的线索。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不可能有剩余产品,也没有任何私人占有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与合作的关系。因此,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这说明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二、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原始社会的后期,出现了金属工具,社…  相似文献   

15.
如今有一个月光景,我们还是玩充当强盗那码子事儿。后来我退出不干了。哥儿们一个个全都退出了。我们并没有抢劫过什么人,我们并没有杀过什么人,不过是装成这样罢了。我们总是从林子里跳将出来,冲向那些赶猪的人和那些赶着车把菜蔬运往菜市场去的妇女。不过我们从没有把他们扣押起来过。汤姆·索亚把那些猪叫做“金条”,把萝卜之类的东西,叫做“珍宝”。我们会到山洞里去,吹嘘我们的功绩,我们杀了多少人啦,给多少人留下了伤疤啦。不过我看不出这一套有什么好处。有一回,汤姆派一个哥儿们,手里举着一根正燃着的火棍,到镇上跑了一圈。他把这火…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向成吉思汗致敬,我不说自己从北京来到新疆,我是从元大都来到西域.在荒废的丝绸之路上,开始一个人的西征.什么时候才能赶上那消失了的大部队?正如诗人喜欢把西安叫做长安.我把北京叫做元大都,使自己更像征服者!西域,同样是新疆的乳名--成吉思汗当年就这么称呼它的……  相似文献   

17.
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开着七彩的花儿。花儿们散发着迷人的芳香,正是这芳香让这条长长的路多了许多美丽的回忆。这些花儿的名字叫做——故事。哪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哪一个孩子的心中没有故事里的角色?可是故事好像从来都是别人的,妈妈讲的故事是妈妈的,书上讲的故事是作者的。想随时都有故事听还真不容易呢!要是世界上有个装着故事的口袋,把这口袋打开,就能让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自由地飞呀飞。只要我们想听故事,一伸手,就能抓住一个,那多好啊!可是,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神奇的“故事口袋”吗?是的,“故事口袋”真的存在,而且就在你的身边。…  相似文献   

18.
“生”的含义是什么?课文没有注释,或只有笼统的注释。其实“生”是古文里对某些人的特殊称呼,特殊之处就在于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用“生”意义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里,探亲访友是少不了的节目。现在的家庭多是三口之家,无论是做主人还是做客人,孩子都在场。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春节的礼仪呢?一、教孩子会称呼俗话说:“入庙得拜神,进屋要问人。”教育孩子会称呼、问候人是最重要的。春节期间亲人大聚会,怎么教育孩子称呼亲戚朋友、祝福长辈呢?比较常见的亲人,孩子都会称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还有的客人孩子不常见,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导该怎样称呼将要见面的客人。例如,父母称姑辈的,孩子就称姑公、姑婆;父母称舅辈的,孩子就称舅公、…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不准称“差生”,而要称“后进生”,理由是“差生”的称呼给学生定了性,“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则是“暂时”的,“动态”的,还可以赶上去。然而仔细一想,“后进生”与“差生”有什么区别?“差生”就不“动态”了吗?暂时差就代表永远差吗?要说“差生”的称呼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难道“后进生”就使人听着舒服?为使这一称呼更加“科学”,人们还作了各种探讨。比如,有人主张称“问题生”。不说学生差,也不讲某某后进,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但是大家琢磨过没有,这“问题生”给人什么感受!你们没问题,就我有问题。我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