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教学呼唤教师的文学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白马湖畔,一所私立的春晖中学,集中了一批博学有识之士,经亨颐、夏丐尊、冯三昧、杨贤江、朱自清、匡互生、丰子恺、王任叔(巴人)、刘熏宇、朱光潜以及何香凝、柳亚子、蔡元培、黄炎培、张闻天、李叔同、叶圣陶、陈望道、吴稚晖、俞平伯、吴觉农、蒋梦麟、于右任等来此执教或讲学.一时间那里英才荟萃.区区白马湖畔,养育着不同风格、各种流派,参差互见,相得益彰,余韵源远流芳,至今犹令人回望不已.  相似文献   

2.
张太春 《四川教育》2002,(12):26-2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摒弃了语文的功利色彩,还之以“人文”的本来面目,实现了语文教育目标的整合转变,高扬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帜。“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便开篇明义,突出语文教育应在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其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身正是修…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的部分实验区开展起来。通过对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标准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与以前的语文课程相比,此次的语文课程改革有了一些新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越来越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瓶颈问题。本拟就语课程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建构性评价,以和广大语教育工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辽宁教育》2004,(5):32-33
现行语文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然而,教材所选课文毕竟有限,从某种程度上说,很难满足学生日益成长的需要。学生就课文学课文,对提高语文素养具有很大的制约性,更不符合时代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解决教学观念之后,最关键的就是要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资源的认识水平,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简要阐释习学相递、内外相制、知能相济、语思相辅、言意相依、学用统一、仿创迁移、意会神摄等语文学习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讨论自觉遵循语文学习规律、顺利推进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所以选这个话题,因为可以结合我的专业,同时也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进行解读,帮助老师们理解和使用好新课标实验教材。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学教育越来越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成果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关于文学教育思想、文学教育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构建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体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背景,整体感知文学作品;鉴赏要以文学作品为范例,以文学史为线索;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等是培养中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湖北教育》2003年第1期刊发了刘沛生同志的文章,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也引发了笔者对课程标准以及语文教学的有关问题的思考,现结合自己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体  相似文献   

11.
1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处处体现出母语教育规律,给我们指出了今后工作的方法和努力方向。《标准》内涵丰富,下面,且谈谈自己对《标准》中“附录”部分的学习体会,不当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附录”共分三个部分。第三部分是“语法修辞知识要点”(7~9年级),第一、二部分则分别是“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这两个“建议”基本呈现形式为一列书单,包括要背的120篇古诗文篇目和一些课外必读书目。另有一些篇目未指明,建议由教材编者、任课教师补充推荐。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看到了一…  相似文献   

13.
14.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时代产物.纵观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八十年代中后期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九十年代以后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应成为指导我们当今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朱永新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可见,阅读素质的提高和个体生命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大量事实证明,喜爱课外阅读、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思维清晰,语文素养丰厚,人文积淀厚实,综合能力较强。也许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规定了小学阶段必须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如何引领孩子亲近书籍,让心灵融入精彩纷呈的书籍世界?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课程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课程标准是语文课程的核心。1996年7月1日,国家教育部(即国家教委)召开了第一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会,拉开了新课程研制的序幕。之后经过近5000人次的讨论,8次重大修订,历时5年之久,终于在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并于2001年9月在全国43个实验区进行首次试点。这是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对推进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伟成 《教师》2011,(16):33-33
几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新一轮的教学中,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精神,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一门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多种素养,其中教师良好的文学素养对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好语文、出色完成语文教育使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以往人们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偏面性;往往只侧重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们普遍认为语文是交际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多年来.语文教师的教学实际活动未能注重语文教学的多重功能的充分发挥,最为明显的弊病就是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只侧重于语言知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