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事《红楼梦》研究以来,胡适便不是单独一个人在作研究,而是与早期从事红学研究的人物联系紧密。而这些联系,对于红学研究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说到冯其庸,首先要提的是《红楼梦》。在冯其庸之前,红学研究经历了以评点派、索隐派为代表的旧红学,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从20世纪50年代起有了向现代红学过渡的趋势,这其中的代表就是冯其庸。冯其庸在《重议评点派——<八家评批红楼梦>序》中,从  相似文献   

3.
出版快讯     
香港中大出版《红楼梦案》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周策纵撰写的《红楼梦案:弃园红学论文集》,该书辑录周教授30年来散见于各报章杂志上的论红文章,每篇文章皆富有独到见解和新意,是红学方面的重要作品。 文章的内容包括:检讨红学研究的态度和未来方向;对胡适的“新红学”作了公平分析,并首次透露了胡适对作者所谈的自辩;探索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4.
“新红学”家的贡献与意义自然不可小觑,但“新红学”家自从走进曹家深宅大院后,就再也不肯出来,以为“自叙传”或“茸学”便是“红学”的全部,大有“反以他乡是故乡“之势。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学者们利用清代的文书档案研究和考证《红楼梦》,写出了不少红学著作,可见,历史档案在红学研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红楼梦》小说本身在写人叙事中也大量地涉及到了文书和档案.特别是书中人利用文档管理家务的例子十分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林语堂在索引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杂志编辑活动、红学程高本研究中的建树 ,特别是在中西文献交流活动中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遭遇了“刘心武事件”的红学热.让养在深闺的“红学”.不期然间承载了一场包罗万象的公共狂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辽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97北京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7B一10日在北京饭店举行。来自包括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法国、挪威、日本、韩国的代表120余人出席了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90余篇。开幕式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李希凡主持,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致开幕词。冯其庸教授指出,红学从它的产生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也是所有的红学研究者、爱好者共同努力取得的。历史的长流在继续前进,红学也在继续发展,希望红学研究的学风、学格、学品也继续提高,为二十一…  相似文献   

9.
查弼纳奏报查抄李煦家产及审讯其家人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曹雪芹家世及李煦家世盛衰的档案史料,本馆曾先后公布过多篇。它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世和“红学”的研究,起了一定作用。现从馆藏内务府满文《上传档》中,译出雍正二年查抄李煦家产并审讯其子李鼎及家人钱仲璇、沈毅士等人的有关史料,予以公布,供清史和“红学”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般人都知道“红学”是研究《红楼梦》的一门科学。但是,“红学”一词最早出自何人之口,说起来,这还是一个笑话呢。 自清乾隆以后,社会上不少人热衷于研究“经学”。埋头钻研易、诗、书、礼、春秋等几部经书。当时有个叫朱子美(昌鼎)的人,他也是个小有名气的学者。但他却对经学不感兴趣,而喜欢看小说。特别是《红楼梦》,他更是爱不释手,有一次,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在法国的翻译出版,经历了从节译本到全译本的过程,翻译时间远远晚于西方其他国家,滞后于其他几部中国古典名著.旅法华裔翻译家李治华夫妇翻译的《红楼梦》法文全译本的出版,使法国读者得以一睹《红楼梦》的全貌,推动了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在法国的传播、接受与研究,促进了《红楼梦》在海外的传播,也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海外红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精彩的发言.各位都是伞国著名的红学专家,你们所讨论的问题涉及到了<红楼梦>研究的诸多方面,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你们的发言中提出了研究<红楼梦>的方法论问题,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再有对我印象很深的是,你们对红学的研究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这点着实可贵.下面我就根据大家所谈的问题来谈谈我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以就教于大方人家.  相似文献   

13.
作者利用1982年参与调查考证"曹雪芹画像"真伪的经过详细叙说了"曹雪芹画像"的问世.国内外红学家、历史学家研究考证该画像真伪的经历和争论的焦点.红学研究家周汝昌先生等人认为,此画像是稀世之宝,画像中人为曹雪芹本人,该画像的问世对"红学"研究价值极高.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等人,对该画像的研究考证结果判属此画像中人"但不是曹雪芹,而是俞雪芹."遂与周汝昌先生的考证发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14.
尽管红学界对脂钞、程刻的先后,优劣有较大分歧,但《红楼梦》这些钞本,刻本的丰富馆藏及由此贯穿的二十世纪红学发展史,却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近年来红学中的许多争议,其实正是由《红楼梦》不同版本的歧异外造成,混合两种版本系统来立说,势必产生种种矛盾和大相径庭的结论,这固然是由于钞本、刻本本身各自具有的不同文化意蕴,同时也与诠释者对文本的“前理解”和研究价值取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晚近时期蒙古八旗文人三六桥在文化史上的功绩有二:第一是其诗集《柳营谣》为后世研究清代"旗营故实者之绝好资料",并且其清新雅丽、风流可赏的诗歌风格也是值得文学史家关注的。第二就是盛传一时的"三六桥"本《红楼梦》。由于其与现行《红楼梦》后四十回大不相同,因而成为"红学"界最瞩目的一种珍本,其神龙一见的情形使学界充满了期待,成为一桩著名的红学悬案。  相似文献   

16.
抚摸着散发着书香的新版《红楼梦》,回想着三次校注过程,在感慨时光流逝之速的同时,更感慨红学所诸位专家学者对读者、对红学的一份责任感,他们在三次校订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河南省图书馆馆藏14种不同时期红楼梦版本及收藏情况,并就红学研究与红楼梦版本沿革,形成年代、特性,批注等进行了一些概述性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文社科     
《出版广角》2012,(11):92
《朱批红楼1·风月秦》作者:朱楼梦剑著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定价:28.00元提要:本书是一部大众化、通俗化的青春红学读物,在红学中首次提出了"好事终"象征贾府百年家业走向终结;贾珍残杀  相似文献   

19.
刘心武在人们印象中首先是个著名作家.并且在“红学”研究、建筑评论以及散文方面也有所造诣.他曾把这四个领域比喻为自己在后花园栽的四棵树:小说树、随笔树、红学树、建筑评论树。“我亲眼看到我栽下的这四棵树,它们在我的侍弄下茁壮成长.使我得以春天嗅着花香入睡,秋天品着果实赏月,惬意之至。”其实,除了“侍弄这四棵树”之外,刘心武还有长达十几年的编辑生涯.其中尤以与《人民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王敏 《兰台世界》2017,(16):114-117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之圣,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灵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而花袭人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人物之一。20世纪是"红学"研究的繁荣期,而对人物的研究分析也掀起一个热潮。解放前,人们对她关注的并不多。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中,多数学者认为袭人是封建阶级的忠实奴仆。十年浩劫时期",四人帮"及其写作班子从"政治角度品评人物",使"红学"陷入低迷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学者开始以不同视角关注花袭人这一人物形象,认识到她是一个复杂的有着丰富内涵的人物,对她的研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