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琰 《考试周刊》2012,(23):39-40
“易简”出自《易》之《系辞传》第一章:“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意为“乾卦以容易的方式来主导,坤卦以简单的方式来动作”,“容易就易于让人了解,简单就易于让人跟随”,“光靠容易与简单,就可以使人领悟天下万物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感悟一:只有自己领悟的才是法则 “子曰:君子食勿求饱,居勿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多么精妙、美丽的道啊!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化,是千百年来读书人奉若至宝的经典,无数儒子牢记在心,可是谁做到了呢?自汉武帝以后“独尊懦术”,直到清朝《四书五经》仍然是必考科目,但我们何时见到官场黑暗消失过。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现在不少教师十分重视运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为素质教育服务,但由于提问缺乏精心设计,缺乏启发性和普遍性,所以,提问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要使课堂提问取得实效,就必须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4.
一百年前的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这场战争一个最荒诞不经的特点是:战争是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的,但中国却是“中立国”。在日俄相互宣战三天后,慈禧太后颁发了一道堪称千古奇闻的谕旨:“日俄两国,失和用兵,朝廷轸念彼此系友邦,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着各省将军督抚,通饬所属武,并晓谕军民人等,一体钦遵,以笃邦交而维大局,勿得疏误!特此通谕知之!钦此。”  相似文献   

5.
寻宝行动     
吴悠  谢珍娟 《辅导员》2011,(23):36-36
今天.我上了一节精彩绝伦的写作课,到现在.我心里还甜滋滋的呢! 俞老师一到班上,就笑容满面地告诉大家:这节课要开展一次有趣的寻宝行动,班上像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俞老师慢条斯理地说:“大家稍安勿躁,我要提寻宝的要求了。”全班立刻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6.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尽管教育思想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一一爱的教育。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苏霍姆林斯基:“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些观点都体现了爱心教育。同样,好的作文评语也应该融入教师的爱心。  相似文献   

7.
“死去元知万事空”之我见长期以来,人们对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一句理解为:诗人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以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将“元”理解为本来,把“空”理解为没有了。我认为有点偏颇。让我们来看看陆游坎坷的一生再作评论吧。陆游生于仕...  相似文献   

8.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爱是教师职业生存的至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
人们经常说:“知父莫如子。”就是说,一个好孩子应该非常了解、理解自己的父亲,知之越深,爱之越切。你知父亲有多少?现在我检查一下。  相似文献   

10.
延东土话中的否定副词共有五个:“唔[η^53]”“乃[nai^23]”“勿[mai^22]”“莫[mo^22]”“吗[ma^44]”。其中“唔”“乃”“勿”的使用对句法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们都相当于普通话的“不”或“没”,但用法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各自的使用场合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突然接到了一封上帝的来信: 我亲爱的孩子——晓: 展信问好啦!我,也就是上帝,现在就“来”实现你的愿望: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好了,不说了,请谨记咒语:“假如我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树才 《父母必读》2023,(10):44-47
<正>我自己都没想到,年近半百,我竟然开始“教”孩子们写起诗来了,而且乐此不疲,至今不忍释手。坦率说,是孩子们写的诗,洗亮了我的眼睛,刷新了我的认知……依我现在对诗的知见,我认为,一个孩子开始“说话”时,就开始“说诗”了。孩子说出的是“话”,同时也是“诗”,只是孩子不在乎,大人也未察觉,于是这些“诗句”就随风飘散了。可以说,落笔写诗之前,一个生命早就已经经历过诗了。所以,我现在也格外珍惜从孩子口中说出来的每一句话,于我而言,这些都是宝贵的体悟。  相似文献   

13.
要说我班风云人物那是数不胜数,虽不及唐宋八大家,也堪称我校“三绝”。A同学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整天拿着厚厚的课本,埋头苦读。跳进书堆中找“黄金”,找它个“昏天黑地”。此则优等生之代表。可谓“一绝”;B同学则是芸芸众生之类。偶尔心血来潮就来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事后又觉得“高处不胜寒”。此中等生之代表。可谓“二绝”。C同学大力宣传“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更玩”的口号,不问便知,此乃差生也。可谓“三绝”。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三绝”在考场上的风采。A同学,沉着应战,这场“战争”对他来说似乎很顺…  相似文献   

14.
我:人常言“一朵花知春天,一滴水见阳光”,“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甚至一泓清波里能看见整个宇宙——自古以来的哲学家是不是正是常常这样建立他们的学说体系?帕斯卡尔(以下简称“帕”):可以认为是这样。我:请具体谈谈好么?帕:见微知著是哲学家的基本素质。柏拉图便由洞穴里燃着的火把将事物的影映在墙上的现象想到并构建了他“善”的“理念世界”,提出现世是对“理念”不完美的反映,正如影是对物残缺的再现一样。我:但似乎并不是柏拉图开此先河。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探求中便开创并沿袭了这一传统——他们要么…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巨著也是精品,不少细节很重要,比如人名。且不说贾家爷们儿“文”字辈“玉”字辈地排家谱,就连下人也各有特色:元春姐妹的丫头叫“抱琴”“司棋”“侍书”“入画”,透着书卷气。薛姨妈的丫头“同喜”“同贵”就俗多了。老太太贾母的丫头最多,有“鸳鸯”“鹦鹉”“珍珠”“翡翠”“琥珀”“玻璃”等等。前五个还好懂,无非是象征吉祥富贵,只有“玻璃”费解。《红楼梦》时代的玻璃当然要比现在的贵重,但毕竟是人工制品,不能与翡翠琥珀之类相提并论。其实,此“玻璃”非彼“玻璃”。汉语“玻璃”一词来自古代梵语sphatika…  相似文献   

16.
在课文里,我们常常看到“沧海桑田”,可什么是“沧海桑田”呢?现在我就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17.
E:对于接下来的内地宣传,心情如何?Min:首先我们对于开始了中国活动这件事情就感到很高兴,现在虽然离“很好”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但现在也算开始了就一定要努力,还有大家能多爱我们就好了。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我们一般只理解前半句,即,知道的就是“知”;而后半句,不知道的能承认不知,也是“知”,就不大有人说起。其实后半句更重要。遇到不知道的,能自己心里明白,就不会不懂装懂,不会盲目犯错,这是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这是“自知之明”的“知”。  相似文献   

19.
女的盖完了章,轻轻说了一句:“苟富贵,勿相忘。”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那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美丽的女性。我的感激出于如下理由:她竟然还会假设我将来会有出息。  相似文献   

20.
教余琐记     
谭国锋 《师道》2002,(8):41
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韦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现在上六年级了。他以前除了上课前堂上的师生问好之外,平时是不叫“老师好”的,但现在,他常这样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