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又换了新老师,其中一位就是王老师。王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很亲切、美丽、可爱,高高的个子,有一对很美丽的大眼睛,见了我们总是笑眯眯的,一笑眼睛就变成了一弯月亮。王老师每天穿的衣服都很漂亮,她的发型也经常在变化,昨天像“马尾巴”,今天就像“干脆面”。有一次进教室,同学们都“哇”地叫了起来,有的说:“好美!”有的说:“王老师的发型每天都换,烦不烦。”但她从不生气,笑一笑。不过如果谁在学习上不听话,老师可真要生气了。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总有哈哈大笑的声音,王老师的愉快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乐趣。有时…  相似文献   

2.
教育资讯     
两老师同讲一堂课一个教室一位老师授课人们已经司空见惯 ,可是合肥南门小学两位老师一起走上同一张讲台“主持”同一节课实属全国罕见。昨天上午 ,记者怀着好奇心走进南门小学英语实验班课堂。 10时许 ,上课的音乐一响起 ,孩子们便欢呼雀跃地和一起走进来的MrsMa、MrsSun打招呼。在 40分钟时间内 ,两位年轻老师通过展示图片、分组做游戏、听录音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掌握了“he”与“she”的用法。据悉 ,从本学期开始 ,南门小学便尝试在一年级中开设英语实验班 ,进行两位老师共同“主持”同一节课教学。上课…  相似文献   

3.
什么?什么?弹指神功?你看了肯定会想:是谁这么夸大其词,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你说激光枪还差不多,弹指神功,嗤——吹牛!好,好,不要气,不要急,且听我慢慢道来。“啊!”一声尖叫划破长空,不用说,肯定又是哪位同学中了我们王老师的弹指神功。说起弹指神功,我们班可谓“家喻户晓”,因为几乎每个人都尝过王老师神功的威力。弹指神功可是王老师的独门绝学,说打到哪就打到哪。有一次,我和同桌讲悄悄话,满以为可以在书包的重重掩护下逃过王老师无情的神功。可是王老师还是发现了我们,随即弯起中指,使劲向我们一弹。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白…  相似文献   

4.
“佳作”     
“当,当,当--”上课铃响了,教语文的杨老师捧着一大沓作文本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刚站定,杨老师就兴奋地说:“这次作文,大部分同学写得不错,特别是刘斐同学的,语言流畅细腻,表达生动优美,不愧是咱们班的‘小文豪’。”“刷--”大家的目光都一齐射向了我,我的心顿时忐忑不安起来,不住地默默地祈祷:老师呀,你千万别当众念,因为这篇作文是那天我偷懒,从一本作文杂志上抄来的。谁知,老师偏偏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只见他拿起我的作文本,对我笑笑便说:“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刘斐同学的这篇作文--《三月,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轰”的一声,我的…  相似文献   

5.
寂寞如歌     
刘冬宁 《师道》2009,(1):56-56
“我们这行,就算说不上是阳春白雪,那也是曲高和寡了”,我的一位老师如是说。他,叫李小五,我们都爱叫他小五老师,一位外刚内慈的博导,年过五旬。  相似文献   

6.
我猜不出来     
《成才之路》2011,(22):I0025-I0025
大学时,我们班里有个同学,叫王偲。这个字念cai,一声。 有一次,一位老师头一次点名,点到他了,老师拖长了音说:“王……”  相似文献   

7.
袁宏阳 《班主任》2014,(9):69-70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时时想起小学时的班主任“老杨”,他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时隔多年,老杨却总在不经意的情愫里,细细抚摸我心灵深处柔软的角落。老杨其实并不老,当时也就20岁上下,他在城里读完高中后回到湘西村小代课,做我们的班主任。其他老师都叫他“小杨”,我们这帮顽皮的孩子也都跟着叫他“小杨”。直到有一天,杨老师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你们不能叫我‘小杨’,会折寿的,该叫我‘老杨’。”于是,我们开始叫他“老杨”。  相似文献   

8.
菜花儿芬芳     
小鱼想被猫吃掉 我不喜欢黄翌年,他太不识时务,总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他仗着和我住楼上楼下17年,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我的小名。他尖着嗓子,举着手里的数学试卷喊:“小菜花,你又不及格哟!”  相似文献   

9.
小学四年级时,老师问我们:“你们有什么梦想?”那时我们都是10岁左右的农村孩子,对“梦想”这个词还很陌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什么是梦想。老师又补充了一句:“长大后你们想干什么?”这回大家踊跃起来,有的说想做警察,有的说想做科学家,有的说想做老师。轮到班里一个叫周强的同学,他说:“我想做一个神通广大的农民。”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止住大家的笑声.问他:“你为什么想做一个农民?”周强说:“我看爸爸种地太累了,所以想长大后帮他,让他清闲一些。”老师点点头,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我的理想是发明一种药,这种药有特效,吃了能让人变小或变大。我想把这种药给我们的张老师吃。因为张老师非常厉害。我们班的同学如果因有事迟到了,他会不分青红皂白严厉批评,而且中午还会把同学留下来;如果张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谁做错了或没完成,他就会狠狠地打谁的手板,而且还会罚他重做10遍……我们的张老师太厉害了,我只想能有机会到张老师的办公室,把这种药悄悄放进他的杯中。他喝了这种药,一下就变小了。他对旁边的一位同学说:“杨亮……”“你敢叫我的名字!”“杨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王老师…  相似文献   

11.
没正经     
话说我们六(3)班有这么一位人士,平时他是嘻嘻哈哈说话没谱爱开玩笑的“孩子王”,上起课来转眼就变了个样,有时被我们这帮“山猴子”惹火了,发起威来也叫我们个个“小命不保”。到底是哪位“仁兄“呢?此人就是我们的美术老师兼副班主任一颜老师。  相似文献   

12.
有两位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教者简介课文内容后,一个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 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答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就跟你们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听了老师的回答,有的同学若有所知,更多的同学则觉得老师的回答里似乎缺少点什么。另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略思片刻后微笑着说道:“哎呀,你真聪明,问题问得多好啊,谁能给他解释吗?”学生受了老师的鼓励,立刻有人举  相似文献   

13.
“慢”老师     
在崇明方言中,“万”与“慢”同音,说“一万”往往就成了“一慢”。我总觉得奇怪,“万”与“慢”有什么关系吗?显然没有。但巧的是,我就碰到了一位姓“万”的“慢”老师。万先生是我的英语老师,用我们的方言来说就是“慢老师”,加上他的上课速度奇慢,这样叫着叫着,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慢老师了。  相似文献   

14.
老师哭了     
上课铃一响,一个愣头愣脑的大小伙便走进教室。“上课!’_他的声音很轻,远远比不上班中的嘈杂声。但班长还是听见了,叫道:“起立!”“呼——”我们乱七八糟地坐下去后,他轻轻叹了口气。我明白了,他是新来的,他能压得住我们吗?我不禁暗自为他捏了把冷汗。班上55位同学先是窃窃私语,慢慢地声音大了起来,似乎完全没有把这位老师放在眼里。我朝平时最调皮的几个人看了一眼,他们有的在挤眉弄眼,有的在桌下蹬脚,有的干脆拿着粉笔头四处乱扔,后来教  相似文献   

15.
咱们初三(三)班来了位新班主任,第一天见面就引起了一片尖叫:他长得太像流行歌手“动力火车”了,还扎了个辫子,真是酷毙了!他冲同学们一歪嘴,学着一个知名主持人扮鬼脸的样子说:“亲爱的漂亮女生和帅小伙们,我是你们的新班主任,叫许心友。许是许文强的许,心是林心如的心,友是……”还没等他说,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是张学友的友!”许老师高兴地点着头,又用手顺了顺头发,油腔滑调地说:“孔子曰: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这话是一个痞子说的吧!”不知哪个男生叫了句,大家都笑了。从此我们都叫他“痞子”老师,他竟然笑嘻嘻地接受了。…  相似文献   

16.
刘江是我们那个地方小有名气的画家,同班的同学都知道,刘江之所以成为画家,与小学时的王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一篇课文,名字叫“画”,有一幅很美的插图,再配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诗。王老师领我们读,然后叫同学站起来读,叫到我的同桌刘江,刘江站起来却说:“真美的画呀,要是我也能画出来就好了。”听到他答所非问,同学们哈哈大笑,王老师却一点也没有责备的意思,而是说:“你当然也能画出来,你会成为画家的。”刘江刚刚回过神来,脸红红的说:“我怎么会成为画家呢,不会的。”王老师停下…  相似文献   

17.
煎和熬都是变美味的方式,作文修改是一种“煎熬”,更是作文进步神速的捷径。一起来看看下面的片段吧。“嘿!接纸团。”“今天我回家要上分。”“上分不叫我”。上课铃响了,王老师还没有来,我们的教室闹成了一碗麻。“咦?”走廊的砖板上反射出了王老师的身影。看着王老师笑咪咪的,我拍了拍同桌的肩,告诉他王老师来了。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1月24日,是我难忘的一天。那天我们上英语补习班。课间活动时,我们玩得特别疯,直到补习班汪老师叫我们回去上课。我们往回走时,却发现汪老师正和一个同学争吵。那个同学是另一个班的,是个“刺头儿”。汪老师让“刺头儿”罚站,“刺头儿”却说:“我咋了?你为什么罚我?”汪老师说:“咋了?你和别人打架还有理呢?”他脖子一歪:“那是他该打。”老师说:“你打架就得罚站,我一个老师连你都管不了?你说,我罚你对不对?”“不对,我又没有错,你凭什么罚我?”“刺头儿”很蛮横地说,“谁让他骂我,该打。”老师没办法了,就把他往另一边拉。“刺头儿…  相似文献   

19.
打电话     
“丁零零”,随着电话铃声,我和孩子们开始了集体活动——打电话。我首先“拨通”了王亚东家的“电话”,“喂,是王亚东吗?”王亚东迅速把小手放到耳朵上,两手一搭,架起了“电话”。“喂,我是王亚东。”“王亚东,今天晚上我要到你家去玩,你能告诉我你爸爸、妈妈的名字吗?”“好呀,我爸爸叫王交彬,妈妈叫周秀芬。”孩子心里的那种兴奋全写到了他的小脸蛋上了,“老师,你给我打电话。”“周老师,你给我打电话。”孩子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和老师打“电话”。“丁零零……”电话铃又响了,原来是园长找老师有事,我和孩子们恋恋不舍地再见了。教育…  相似文献   

20.
陆恺 《教师博览》2012,(12):31-31
读MBA的时候,遇到一位教授,很有点意思。他教我们《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教英文,但他第一天上课时中国话却只讲了一句:"我姓严,以后你们直接叫我严某人好了!"然后,他就叽里呱啦开讲英语了。他用英语详陈了自己的人生履历,包括毕业于何方,学什么专业,哪年晋级,女儿在哪所大学就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