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次语文公开课上,教师与学生交流“童眼看三国”,很多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讨论,课堂气氛热烈。当老师又提出一个较难的问题时,全班学生陷入了思考,老师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学生蒋某某,“请你来回答。”这位学生用“中音”,正确但有些“执拗”地回答了这个其他同学都没有答上来的问题。老师赞许道:“老师知道你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你要积极举手发言啊!”  相似文献   

2.
[题目]怎样使用独特的语言来表达“拆卸”?[幽静思考]这个问题要我们答什么?用一句话来阐释一个词,还要求“独特”,什么是回答的要点?[友情提醒]“拆卸”最容易理解的是把什么东西卸下来,而这个时候,被卸下来的“东西”已经离开了它(他、她)的原体(母体),完成  相似文献   

3.
“孩子什么时候会说话?”这个问题,哪个妈妈都会答,而且答得八九不离十。“孩子什么时候会想?”对这个问题,妈妈们的回答就五花八门、没个准谱了。我的一个心理学同行,是美国人,她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就从美国、中国的北京和香港、还有日本找了一  相似文献   

4.
定势误人     
傅玲燕 《江西教育》2003,(18):27-27
曾经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必须是受过教育的成年人。问:三点水加一个“来”字,念什么?答:lái。再问三点水加一个“去”字呢?被问者有的顿时语塞,有的当即断然回答:根本就没这个字;也有的则答曰:qù。而实际上“法”字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涞”字,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1.表达不准,答非所问 【易错原因】考生的理解有时偏离了问题的要求,就会出现答得不够全面或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一般来说,题目问什么,就应该答什么。题目是特指问,就应该回答这个代词,如问“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这么说”,都应该回答这个疑问代词,否则,就是答非所问。  相似文献   

6.
历岗 《小学语文》2008,(10):55-55
问:有的老师说“韵母包括介母”,这个说法对吗? 答:这个说法不确切,不严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介音”、“介母”和“韵头”这三个术语的不同内涵,以及汉语拼音方案和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所采取的不同拼音方法。  相似文献   

7.
陕西延安的刘欣同学来信问: 在全国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中有一篇课文是《在烈日和暴雨下》,课文注释说这篇课文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请问“祥子”为什么叫“骆驼祥子”呢, (请参与本期“这个问题我来答”栏目的读者朋友将答案在2月底前寄往编辑部的舒展同志收,同时也请刘欣同学关注本刊第四期的“这个问题我来答”。) 这个问题我来答 在本刊去年第12期“这个问题谁来答”栏目里,江苏赣榆的梁佳同学来信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在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别了,司徒雷登》的文下注释里,有一段对“白皮书”的注释,其中有…  相似文献   

8.
金秋时节,举国欢 腾——“神舟六号”成功 发射并安全返航。校园 里,“太空”“航天”成为 这个季节最热门的关键 词,很多同学对于航天事 业,对于航天员都充满了 好奇,那么就让我们来听 听首飞成功的杨利伟对 青少年朋友们问题的回 答吧,希望他的回答对于 中学生朋友的学习生活 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梁侠 《中国考试》2005,(9):37-38,41
怎样才能“答到点上”?这是学生常问的一个充满了困惑的问题。就此困惑,我们的回答是:要想答到点上。首先必须知道“点”是什么?怎样去找“点”?然后就是如何针对“点”来组织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0.
“8号同学,你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坐在北边最后一排的那位同学,请你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课上得有条不紊,所有被我点到的学生,都愉快地站起来回答我的提问。“那名穿蓝运动服的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我微笑望着窗边那名高个子男生。  相似文献   

11.
马素霞  周英华 《文教资料》2014,(32):195-196
本文试图回答"为什么听不懂英语"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回答"为什么听得懂汉语"这个问题,然后回答"为什么听不懂英语"。"会说才能听懂"是对"为什么听不懂英语"这个问题作出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问 :在我的无声无息中 ,这个声音是怎么回事 ?答 :……问 :在我的纷乱嘈杂中 ,这沉寂是怎么回事 ?答 :……问 :谁在这儿 ?这个陌生人是哪一类的人 ?答 :……问 :谁讲过话了 ?谁叫喊了 ?谁用叛徒的双手紧紧地扼住了我的脖子 ?答 :……问 :这是那滞留的日子 ?这是场所 ?答 :……问 :请回答 !无论如何请回答 !无论如何请回答我 !……答 :……  ———《停滞不前的日子·悲怆的对话之三》【解读】本诗的组诗标题———“停滞不前的日子”、“悲怆的对话”———作为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对我们理解本诗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且两者之间有着…  相似文献   

13.
并非反话     
“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只能正话反答,好吗?”“如果这个问题也得反答,那么,不行。”“你乐于助人吗?”“当然不,自己都无暇顾及,哪来时间帮别  相似文献   

14.
沈长虹 《广西教育》2013,(34):61-61
在语文教学中,“理答”是指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分析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作为教师,不仅要具备“理答”意识,而且要有“理答”的技巧和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教学对话的有效与高效。  相似文献   

15.
妙言妙语     
一个大学生正在答一分哲学试卷。在一大张纸上只有这么一行字:“这是一个问题吗?”——请讨论。他不假思索地提笔写下:“如果这是一个问题,那么这就是一个回答。”这个学生得到了一个“A”。 ——难道说,这就是哲学?  相似文献   

16.
问 where用来引导什么样的问句?Where is your book in?这个句子对吗? 答 where意为“在哪里”,常用于引导对地点提问的特殊疑问句。回答的时候应选用适当的介词。例如: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常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例如,老师问:“这一课我们学了几个生字?”学生答:“十一个。”老师便说要“把话说完整”,然后重新找人回答,直到答出“这一课我们学习了十一个生字”,才算符合要求。这个要求有无必要呢?  相似文献   

18.
一、“内因”“外因”的含义《课程标准》要求“识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学生在回答概念的含义时却又容易出错。当问什么是内因时,学生常常答成“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这就把内因的作用与内因的含义混为一谈了。对什么是外因的回答,也存在类似...  相似文献   

19.
《广西教育》2006,(11A):11-11
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失当的、不利于课程目标达成的的课堂“激励”俯拾皆是,或以含糊其辞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一味给以“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而一些讲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追求所谓“完美”的教学效果,更是常常只提问那些回答问题正确率高而且语言流畅的学生,而对那些思考问题较慢、回答问题经常出错的学生,则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20.
吴文元 《学习之友》2010,(12):43-43
张震将军1997年5月视察某部队时,在一个连队里问司务长:“一个鸡蛋有多重?”司务长回答:“一两左右。”又问:“一两多少克?”答:“一两五十克。”又问:“最大的鸡蛋多少克?”答:“70克。”再问:“最小的多少克?”答:“50克。”张震笑着说:“这个司务长行,他上街买过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