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丽君 《新闻世界》2010,(9):127-12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新闻"异军突起,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网络力量,但它没有颠覆话语霸权,只是现实世界里话语权结构的再现。本文旨在对"公民新闻"中话语权的分配做一分析,揭示其话语权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捏造事实、以讹传讹、欺骗受众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媒体一次次成了叫喊“狼来了”的牧羊人,且毫不在乎,因为话语权掌握在他们手中。为了收视率,为了发行量,为了名利双收,话语权一次次被滥用,尤其在新闻舆论监督中,滥用话语权现象更是屡有发生,最集中体现在媒体对于新闻事实的评论之中。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主播话语权的阙失是当前媒体亟需改进的问题。媒体要提升新闻主播的快速反应能力、表达能力、掌控话语能力,应建立新闻主播突发事件应急思维训练机制。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是公众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平台,它同民生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有着很大的关系。民生新闻就是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通过对民生新闻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构建民生新闻中的公众话语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国际话语权一直被西方控制。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中国在国际话语中的被动局面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改变,国际舆论西强我弱仍为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6.
陈阳 《编辑之友》2015,(7):61-66
新闻敲诈是对媒介话语权的异化,对异化过程的探究有利于揭示新闻敲诈的深层原因.从媒介生态的角度,新闻敲诈是新闻腐败的表现形式,它折射出媒介话语权具有权力与权利叠加的特性,这一特性助长了记者对媒介话语权的滥用.从新闻生产的角度,新闻敲诈侵蚀了传媒话语权的公共性和公开性.从社会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新闻媒体位于政府与民众之间,这一中间人的身份为新闻敲诈提供了前提,这也正是新闻敲诈在世界新闻史上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于国际新闻而言,客观并非其第一准则,而是有筛选和目的性的,这是一种国家文化输出的手段和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体现。国际新闻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国际新闻对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的作用不同。就国际新闻信息发出者而言,国际新闻能起到以下作用(1)就国际问题设立议程和影响国际舆论;(2)给本国或外国树立形象;(3)输出文化价值观。传播是行使权力的一个重要工具,不仅在国内如此,这种说法同样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国际传播对于国际权力政治有十分重要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杨朝钊  梁一戈 《新闻世界》2013,(12):149-15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但在"硬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的同时,其"软实力"却仍然相差甚远,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依旧十分有限。国际话语权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建构的重要意义何在,当前建构国际话语权的主要着力点在哪里,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9.
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在国际范围内控制舆论使之有利于自己的权力,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软硬实力均得到了世界瞩目的提高,但随着中国崛起国际舆论导向成为阻碍中国发展及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因素,因此如何改善中国国际舆论形象是中国登上国际舞台必然要重视的问题之一。目前,中国的国际话语形势与中国的国家实力存在"错位",不完全同步,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中国国际舆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试图从文化方面提出建议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有人说民生新闻的大量出现是中央关于新闻改革的新思路,国家的社会发展政策,媒体的竞争以及群众对知情权与话语权的渴求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民生新闻不但遍及大小媒体也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这里仅就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把握话语权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我们这里所说的话语权是指通过媒体发出的团体和个人的声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过度地强调了媒体的“喉舌”和“工具”作用,普通老百姓很少有在媒体上发表意见和意愿的机会。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1.
姜兵 《青年记者》2007,(8):57-57
“民生新闻”近年来大量涌现并广受欢迎。民生新闻不是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类型而出现的,它不是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之外的新的新闻体裁,其报道范围并不仅仅限于社会新闻领域,已拓展至时政、经济:等多个新闻领域。民生新闻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观念而出现的,并已形成为一种思潮,成为一种全新的新闻实践方式,对传统的新闻观念产生了全面的冲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公民话语权与公民新闻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公民话语权催生了公民新闻,公民新闻的发展促进了公民话语权的实现。但是,公民话语权缺失影响了公民新闻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公民话语权面临的困境及其对公民新闻产生的影响,探究公民话语权实现的路径,使公民新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话语权中公权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公权力在新闻媒介话语权中所起作用。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持续的新闻改革,公权力对新闻话语的掌控开始呈现理性回归的趋势。公众的舆论权开始得到重视,这一点在公众生活中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逐渐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在广播中,新闻评论在彰显媒体的公信力、把握话语权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价值也得到进一步凸显。然而,评论在广播新闻中仍然是一个弱项,是广播节目中的"短板",其主要原因是视野狭窄、观点肤浅、力道不足、形式单一、个性缺乏等。那么,  相似文献   

15.
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是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鉴于现有研究主要从国际论文发表的情况对国际学术话语权进行评估,本文将国际学术话语权界定为学术话语主体在国际学术场域所拥有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领导力和学术传播力的统一体,并通过国际论文发表、书籍出版、期刊建设、学术任职、会议交流等综合指标,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现状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生产力获得了大幅提升,但是学术影响力、领导力和传播力仍然弱小。未来,需要加强话语传播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原创理论创新,重塑国际学术出版体系,使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16.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7,(13):77-77
对于广大读者而言,买报进行新闻消费图个啥?喻国明先生曾非常生动地把传媒的社会功能概括为三个“解”,即:“解气”、“解闷”、“解惑”。而另一位传播学者张立伟在其新著《传媒竞争法则与工具)中也提出了两个“帮”,即传媒既要“帮忙”也要“帮闲”,他把“帮助休闲”喻为“开一片竞争的蓝海”。笔者以为,未来传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彭袅婷 《新闻世界》2013,(8):346-347
当今世界的传播格局仍旧是“西强东弱”。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国际话语权缺失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在中国致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海外华丈媒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它在传承中华文化,消除“中国威胁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内传媒在海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上升,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也越来越多。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更多从自身价值观出发有意无意营造扭曲中国形象的舆论,造成负面影响,提升我国媒体国际话语权迫在眉睫。对此,本文提出加强国际话语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成都、广州、福州、泉州和厦门五家省级都市报的新闻工作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对来自专业主义压力的感知与对采编话语权和报道影响力的自我评价呈显著正相关;对外部干涉压力的感知与对采编话语权的自我评价呈显著负相关,与对报道影响力的自我评价虽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统计结果不显著;新闻工作者的职位越高,对采编话语权和报道影响力的自我评价越高;对采编话语权的自我评价越高,对报道影响力的自我评价也越高。  相似文献   

20.
豪华毕落见真谛——新闻语言特点诌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俏 《新闻界》2001,(2):41-42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工具,搞好新闻报道,把握并运用好这一工具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纵观新闻实践中涌现的众多精品名篇,除内容之外,新闻语言的正确运用为其成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反之,读对有些新闻报道意见颇多,从语言方面来看,概括起来就是套话连篇,隔靴搔痒,花里胡哨,华而不实,毋庸讳言,这样的报道在许多报纸中几乎每天都可见到它们的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