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5月,因为个人原因离开生活了四年的北京,那时正巧一个在成都媒体的朋友告诉我,成都报业集团刚创办了几本新杂志,正在招人.我眼睛一亮:当年第一次在<周末画报>做记者,那种选对了职业而如鱼得水的快感好像还没有忘记.这一冲动,就投了一份简历过去.很快,电话打过来,叫我去成都面试,我就毅然辞去了那个市场总监的职位,打道回蓉,从零开始.  相似文献   

2.
方仁 《传媒观察》2004,(6):8-10
从1994年1月1日在成都创办开始,《成都商报》在没有要国家财政一分钱拨款的情况下,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从一张默默无闻的内部小报发展成为成都报业双雄之一;1997年成都商报成立博瑞投  相似文献   

3.
回顾成都交通广播走过的路,我心中有许多感慨,从1999年到2003年,成都电台交通广播连续四年在成都地区的广播收听率调查中名列第一,广告创收连续四年在全省电台中位居前列。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了当初的期望值,今天的成都电台交通广播已经在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各运政部门.各事业.企业以及庞大的移动人群和广大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金桥。成都电台交通广播成为一种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前不久,我们获得了国家人事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颁发的“1999年至2003年全国广电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此,谈一下获奖后的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八月的成都,酷热难当。多年来为评书奔波忙碌的我,心情却得到了少有的放松和慰藉。在巴山蜀水,我获得了一份意外的惊喜——从民间对传统曲艺形式的尊重和喜爱,我重新看到了评书艺术的希望。成都之行,虽然短暂,我心头的隽永滋味却格外悠长。  相似文献   

5.
我觉得,作为川人及成都人,都应该读一读清末傅樵村的《成都通览》一书。往者可鉴,后者可思。这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原汁原味的清末民风;古色古香的“原生态”插画,一下就把你带到了百年前的成都。这本书1987年由巴蜀书社整理出版,最近时代出版社又再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夏先生:向您致问候!我是图专55级学生,1956年听过您的“世界史”,先生当年风貌历历如在目前。时隔将近三十年,学生也已年近半百,再称呼一回先生,感慨万端,成都研讨会,开得很活跃。从成都回来,我思虑颇多。既然先生执掌此方面,我以为有义务申诉一些看法。一、图书馆学教育这几年是不正常地繁荣。这固然是因为客观需要非常迫切,但就  相似文献   

7.
我是记者     
我是记者。于是就遭人羡慕遭人喜欢遭人讨厌。只是干记者这活的基本功,除了手快腿快脑子快之外,还有最要紧的一件,就是“脸皮要厚”。年头儿一长,对好些事都有些满不在乎,尤其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可是1995年夏天的一件事情,却至今使我心里很内疚。那是六月初吧,孔繁森事迹报告团来成都,要在锦城艺术宫作一场报告,领导让我去采访,说是无论如何也要抓个好新闻回来。我们还预先设计了一个方案,说是搞广播的就采访同行,采访那个叫卓玛的播音主持人,这样角度新一些,容易“出彩”。可是一到现场,才发现任何“设计”都是白…  相似文献   

8.
成都《新民报》从1943年6月创刊,到1950年4月结束,我一直是负责人之一。现仅就记忆所及,将成都《新民报》的情况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9.
黄裳谈巴金     
一九五六年我到四川去旅行.过成都时曾去访问李家(巴金老家)的旧宅。不记得那地方已经改为一个什么机关了.只在大门口张望了一下.远远地看了可能曾经是巴金的卧室和书房的屋子.就走开了。我没有走进去.没有去看花园.没有去凭吊鸣凤自沉的湖边“遗址”。这就证明我的“历史癖”并不太深.头脑也还比较清醒。不过我当时确是有着一种小小的计划。我想.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岁末,成都的三家报纸 各出奇招,就“跨世纪跨千年”这一由头大作文章,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新闻策划”之战。这场“千年策划之战”虽然已经结束,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给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传播研究者们以思考的机会。成都商报——“新夸父行动”让成都走向世界 成都商报创刊于1994年2月,主要发行对象为成都市民。目前该报在成都二环路以内覆盖率位居成都各报之首。 成都商报在成都各媒体中最早亮出新千年策划。早在12月8日这天,成都商报就在头版位置刊登《环球追逐千禧第一缕阳光(主)本报特派记者分赴2…  相似文献   

11.
侯耀晨 《今传媒》2005,(1):28-28
人们记住“傅艳”这个名字,不需要太多理由,仅凭四川这个人口大省终于有了自己的骨髓库就足够了。从2001年7月1日,《成都晚报》那篇引起轰动的《我要活下去,骨髓在哪里》报道中首次倡议“建立四川自己的骨髓库”,到2004年四川骨髓库成功挽救两个白血病人的生命,为此事奔走了两年多时间的傅艳总算可以长吁一口气了。如果天使真的有两个翅膀,我想,傅艳的第二个翅膀比第一个翅膀更美丽。  相似文献   

12.
时光飞逝,今年的9月28日我就结婚30年了。夜下挑灯,独自一人回想起那一年为了结婚而建的新房,让人回味,难以忘怀。手中有我保存至今的一纸收据为证:那是一张1982年8月7日开具的收据,内容为"旧木板300斤,金额30元",收据上"成都锦城汽车修造厂青年服务社"的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三月我在成都曾说:“不要务虚名而得实祸。” 从去年九月,大家头脑发胀,大谈共产主义。去年十一月我到郑州才发现这一问题。马克思写《资本论》,一百年了。法则不能违反,要学习政治经济学。过去学了就完了,谁也没有注意价值法则,可是违反了它就会碰得头破血流。看起来,经验要自己取得。  相似文献   

14.
不想参加表彰会冉启蕾正当我心绪忧烦、坐立不安时,一封盖着鲜红印章的开会邀请书飞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成都一家报社邀请我五月底去九寨沟参加该报社在那里召开的表彰会,称我的一篇稿件在该报获得了二等奖。面对这份邀请书,我没有丝毫欣喜和激动,一件往事又浮现脑海,...  相似文献   

15.
从一次应聘考察经历谈─—捕捉新闻“闪光点”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宣传部张书发我原在达县地区开江县委报道组工作,是通川日报驻开江县记者。1994年1月下旬,我到成都出差。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龙泉驿区委宣传部需要一名新闻宣传干部。我抱着检验自身价值去试一试的...  相似文献   

16.
阿来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尘埃落定》,它吸引了我,尤其是那个“傻子”。它的思想、行为和语言简单得像高远的天空中那一只鸟,只剩下流动的线条了,“学识渊博”的“聪明”人在“傻子”面前,就是一些小丑,一些永远不开窍的“聪明”人。我的西部之行,最后一站是四川。我与阿来在一家叫“铭典”的咖啡屋见面了,他个头不高,不胖,但结实,一看就知道是位厚实之人。实在的他,在办一件实事,他主编《科幻世界》,是一份销量惊人的杂志。我们的谈话从他的出生地开始。唐朝晖:您出身在阿坝,您是哪一年到成都的? 阿来:我出生、上学、工作一直在阿坝,1996年我才到成都。  相似文献   

17.
清金檀 《今传媒》2005,(6):21-21
6月7日上午8时28分,一辆警摩载着一位高考学生,一路警灯闪烁,连闻三红灯,风驰电掣般驶向位于成都市梁家巷的成都第八中学,“吱”地一声刹住车,就在离考场开考还有2分钟时间,成都高考学生林成杰被安全送达考点。这动人的一幕,发生在成都高考场点成都八中校门口(四川新闻网记6月7日报道)。  相似文献   

18.
从"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到被网友调侃为"成都,一座来了就走不脱的城市":从2008年的"5·12"大地震,到2009年5月的全国首例H1N1流感,再到"6·5"特大公交车燃烧事件,这一年的成都,走得非常艰辛.在2008年年底揭晓的"2008年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名单中,成都意外地却又在意料之中地被排除到了名单之外.在H1N1流感事件和"6·5"公交车燃烧事件之后,特别是公交车燃烧事件之后,有相当一部分公众通过网络或者人际传播对成都形象发表了一些负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1,(2):51-52
从"百事可乐成都印象罐",到"我为成都请客人";从2008年震后重建的"正常生活运动",到眼下如火如荼的城市品牌推广"成都与中国共分享"。成都商报一波接一波立意高远的大手笔策划,将地标大报在城市营销中的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报纸的品牌形象也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和彰显。成都商报的实践证明,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地标大报在城市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20.
脑力激荡     
《大观周刊》2011,(3):F0003-F0003
二哥镇守荆州的时候,我正跟着大哥打成都。占了成都以后,我与子龙便请了个假去看二哥。进了二哥的府上,却见一人如木鸡股立在客厅门口一动不动,仔细一看,原来是周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